圖為廊坊市首屆楊家将文化旅遊節上,宋遼史學家及海内外楊氏宗親參觀霸州益津關、古棧道。 金志超 攝
中新網廊坊6月5日電 (宋敏濤龐永力)“你們提供的《楊氏族譜●嫡長内譜》關于‘八賢王’的記載是符合曆史真實的,‘八賢王’并非評書、影視劇中的宋太祖的兒子趙德芳,而是宋太宗的兒子趙元俨。”5日,廊坊市首屆楊家将文化旅遊節正于此間舉辦,在“廊坊楊家将論壇”環節,來自京津冀的史學家縱論楊家将文化,認為廊坊已漸成國内楊家将文化研究新高地。
??6月3日至5日,廊坊市首屆楊家将文化旅遊節在河北廊坊舉行,本次活動由廊坊市楊家将文化研究會主辦,旨在弘揚楊家将忠勇大義的民族精神,普及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挖掘廊坊楊家将曆史文化,推動廊坊宋遼文化旅遊産業發展。
來自京津冀地區的宋遼史學家、學者彙聚一堂,縱論廊坊楊家将文化淵源、楊家将家譜探究、楊家将忠勇大義精神的現實價值、楊家将文化所傳承的民族凝聚力。
據介紹,楊家将系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族,先祖是東漢名士楊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賄反腐,楊氏譜系世稱“四知堂”;自唐朝播州宣慰使楊端為始祖,北宋楊業(令公)、楊延昭(六郎)忠義傳天下;及至明朝,楊家将後裔楊政及其子侄随朱元璋開國建功,被譽為“一門五虎”,封地于天津武清,稱為瀛西楊家将,其後人楊杲(楊業21世孫)戰死沙場,被禦賜“金頭”葬于廊坊市廣陽區許各莊村。
“廊坊楊家将論壇”以開放性話題進行,京津冀的學者們坐而論道。根據“瀛西楊家将”提供的族譜及明朝萬曆年間的《香河縣志》相互印證,來自香河縣的馬國棟專門研究了“楊令公山西抗遼殉國、北京寄骨、後人盜骨葬于香河”的課題。楊家将從唐宋綿延到明代,以天津武清區河西務的“瀛西楊家将”最為功勳顯著。廊坊市與天津武清區自古區劃互通,“瀛西楊家将”後人楊杲埋骨的廣陽區許各莊村原屬武清,來自河西務的陳景山多年鑽研自漢唐起源的楊家将及明朝“瀛西楊家将”,根據族譜、墓碑等材料,提出很多與曆史現有觀點有進展的觀點看法。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王青松博士對《楊氏族譜●嫡長内譜》中“八賢王”記載有很大興趣,“趙德芳去世很早,從時間上論,比他小很多的趙元俨才可能對楊延昭多有垂青”,針對該族譜對宋朝複雜官職準确記錄,他推斷族譜大部分是明初楊家将後人所修訂。
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姜錫東認為,該族譜所記錄的楊家将資料很詳細,會對今後宋史研究起到一定的參考、補遺作用。
中國社科院《中國曆史研究》副主編張彤稱,楊家将文化系中華民族忠勇大義、清白家風的精神縮影,具備與時俱進的現實價值。
關樹東、賈芳芳、申慧卿等學者關注了永清宋遼古戰道的磚石古建築結構、廊坊楊家将遺址的保護等方面,他們認為,廊坊楊家将文化研究應繼續在“求真,緻用”上努力,文物發掘、理論建立與遺址修複相結合,以做到城市發展步伐與曆史文化的完美對接。
此次活動還包括海内外楊氏宗親彙聚探族譜、國内首次以楊家将為主題的書畫展、宋明楊家将文物展、暢快淋漓的楊家将大戲台等。(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