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在西安衛光科技微晶微電子有限公司功率集成電路芯片生産線,工程師在進行光刻生産 。西安衛光科技微晶微電子有限公司供圖
春節前夕,省國資委召開2022年全系統工作會議,對全年重點工作、重要任務進行周密部署。“早點為今年的發展定調,春節後企業就能撸起袖子加油幹了。”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劉斌說。
歲末年初的疫情讓全省尤其是西安市經濟發展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可以看到,這些年全省國資系統通過“三供一業”的“分離移交”“處僵治困”等措施減輕了企業的包袱,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讓企業活力迸發,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為企業增添新動能,經濟運行基本面長期向好,為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去年,省屬企業經營業績創曆史最好水平,國有經濟的競争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2022年,省屬企業要掌握穩增長主動權,突出主責主業,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劉斌說,“确保2022年全省國有經濟運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們有底氣,更有信心。”
這份底氣和信心來自企業。
為實現一季度“開門穩”,複工複産一啟動,企業紛紛搶抓時間,“熱氣騰騰”緊起來、動起來、幹起來。職工們春節主動放棄家庭團圓,以一天也不耽誤的緊迫感、責任感,奮戰在工作崗位上。
西安衛光科技微晶微電子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張亞斌說:“春節期間,我省唯一的功率集成電路芯片生産線24小時生産,一線上崗人員達到70%。節後第一天,生産人員全部到崗,實現滿工滿産。”
大年初四,為确保客戶訂單按期保質交付,陝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一半人員到崗加班,智能化生産線高速運轉,以“起步即沖刺,開局就奔跑”的勁頭,搶時間、趕生産、保交付。
企業人手夠不夠?原材料夠不夠?1月25日,省國資委緊急組建經濟穩增長工作專班,專項督導推進和協調解決省屬企業、駐陝央企複工複産和穩增長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和問題。
這份底氣和信心來自重點項目。
今年春節,中鐵二十局西延高鐵項目200多名來自各地的建設者留在工地過年。為了加快隧道的施工進度,大年初一吃過早飯,工人們早早來到“掌子面”,焊接、開挖、混凝土澆築……在寒風中幹得熱火朝天。
2月7日,省國資委印發通知,要求省屬企業一季度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00億元、新建項目開工率不低于40%。
“今年我們不僅要推進引漢濟渭、西安鹹陽機場三期擴建、西安外環高速公路、東莊水利、西延高鐵、西武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還要加快推動陝西電子信息集團8英寸半導體芯片生産線項目建設立項,盡快形成新興産業發展新優勢,搶抓能源轉型戰略機遇助推氫能建設項目落地見效,以及推動省屬涉農企業支持楊淩現代農業發展和全省鋼鐵深加工産業鍊提質。”省國資委主任王海鵬說。
這份底氣和信心來自改革。
董事會外部董事占多數、職業經理人制度落地、全員市場化等一系列改革将陝煤集團下屬開源證券上上下下的奮鬥熱情迅速點燃。1月28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發布2021年度券商執業質量評價,開源證券穩居榜首。陝煤集團三項制度改革成績斐然,下屬23戶企業管理人員公開競聘、6戶企業選聘職業經理人、2戶企業實施員工持股。
如今,向改革要效益在省屬企業蔚然成風。2021年,陝西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總體進度達到79.37%,超額完成70%目标任務。特别是陝西交控,用6個月時間完成了涉及3.4萬人、17戶企業157家單位的重組任務。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攻堅的重點難點包括建設規範高效的董事會,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在各層級子企業落深落實,對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實行具有市場競争力的薪酬激勵制度,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度轉換經營機制等。雖然剩下的都是‘硬骨頭’,但我們決戰必勝。”省國資委副主任楊愛民說。
2021年,省屬企業上市公司資本運作步伐明顯加快,融資戶數和金額創曆史最高。2022年,省國資委将推出上市考核制度,激勵省屬企業盡快列出重點培育和扶持對象,提出上市工作計劃,加快上市步伐。
這份底氣和信心來自創新。
“今年我們将建好用好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更好發揮國企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中的帶動作用。”省國資委一級巡視員駱東山說。
目前,入駐秦創原的16戶省屬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11所省内高校聯合研發77個項目。泾河新城陝煤技術研究院新能源材料、德創未來汽車科技、陝西秦川高端齒輪裝備公司3個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搭建完成。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帶動引領下,2022年,省屬企業研發投入将繼續保持10%以上的剛性增長,重點工業類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5%以上。”駱東山說。(陝西日報記者 郭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