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雄心壯志

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雄心壯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06:28:15

文|李崇寒

一般認為,現存最早的杜詩為其開元二十三年(735)自吳越歸東都後所作《遊龍門奉先寺》: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陰壑生虛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緯逼,雲卧衣裳冷。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這年的進士科考試在東都洛陽舉行,24歲的杜甫匆忙結束旅程,以鄉貢(由州縣選出)的資格在洛陽參加“高考”,意外落第,一個不把屈原、賈誼、曹植放在眼裡的年輕人怎麼會因一點小挫折放棄詩和遠方?他失落了一陣背上行囊,重新出發,路過奉先寺時,被僧人的熱情和民衆的信仰所感染。寺内的盧舍那佛像早已修好,在寺廟住的那一夜,他想了很多,第二天晨鐘響起時,又變成無憂無慮的少爺,興緻勃勃上路了。這一回目的地是山東,因其父恰在兖州司馬任上,探望老父親和“放蕩齊趙間”,一舉兩得。他在《登兖州城樓》裡說: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馀。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趨庭”典出《論語》,講的是孔子兒子孔鯉小步從父親面前經過(趨而過庭),接受教誨,退而學《詩》《禮》的故事,“東郡趨庭日”即來兖州承受父教,杜甫登臨南城樓,寫下了到山東後的第一首詩。不少人認為這是一首帶有濃厚杜審言風格的五言律詩(“公詩實出其祖審言《登襄陽城》,氣魄相似”),且看《登襄陽城》三四句之氣象宏闊:“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與“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有異曲同工之妙,五六句“冠蓋非新裡,章華即舊台”,冠蓋裡、章華台都是杜審言登城後看不見、卻又萦繞于心的遺迹,秦碑和魯殿又何嘗不是如此,非杜甫遠眺可見,到底“從來多古意”是有傳承的,發思古之幽情隻是偶爾為之的事。

長風破浪會有時的雄心壯志(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1

《望嶽》詩意圖,現代,高雲,國畫

當時的官二代、富二代流行外出畋獵,以呼鷹逐兔為樂。杜甫亦不免俗,冬天與好朋友蘇源明在齊景公曾經畋獵過的青丘(今山東益都一帶)遊獵,有裘有馬,偶爾射中一隻大鳥,開心好幾天;春天訪古,登邯鄲叢台,昔日趙武靈王在此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而今已是雜草叢生、一片荒蕪;秋天“窮秋立日觀,矯首望八荒”,在泰山日觀峰上見日出,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放言“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杜甫可能寫了不止一首有關泰山的詩,要麼其他篇目沒流傳,要麼就是詩人晚年選詩時挑中精品《望嶽》,别的就割愛了。隻憑一首,杜甫超越了在他之前(張衡、陸機、謝靈運)和之後(李白、白居易)所有描繪泰山的作品。當杜甫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時候,會把登山内化為一種征服,看到的風景是美麗的,心情是愉悅的,文思如泉湧,他在二十幾歲作《望嶽》《房兵曹胡馬》《畫鷹》,詠山、詠馬、詠鷹,都是年少氣盛時為自己寫照,将昂揚之氣傾注到所詠對象中。他想象自己如“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的胡馬一般,可以為國立功,從局限于畫絹的蒼鷹中生出“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的慨歎,誓要沖出平庸,“為君除狡兔”,“這種前程萬裡、海闊天空的氣勢,是他後來詩歌中所沒有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