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本書,作者在書中記了一些她小時候的生活片段,主要是她和兩個哥哥的成長經曆,讀起來十分可樂,忍不住也學着來寫一寫自己的小時候。
1.每周六的下午,我總是伸長脖子望着村口,因為父親要回來了。父親的口袋裡,總是裝着好吃的東西:幾顆水果糖或一個泡粑。
2.母親去山上打牛草,若碰到好吃的樹泡(覆盆子),定會給我帶一包回來,用綠色的桐子樹葉包着,新鮮欲滴。
3.母親喜歡把收獲的花生、葵花子放在她卧房的座櫃裡,打開櫃門需要很大的力氣,而且還會發出刺耳的聲音。我們想偷吃,無力打開櫃門,有力打開櫃門了,又怕聽到“警報”聲。所以花生、葵花子總能完好無損地存放到過年,等母親拿出來炒了,批準我們吃了,才敢敞開肚皮吃。
4.糖罐被母親放在立櫃的頂部,想要偷吃不容易,所以我一般不打它的主意。但在黃瓜出來的季節,趁母親不在家的時候,我偶爾會從菜園裡摘一根黃瓜洗淨,偷偷地潛入卧房,搭一把椅子站在上面,把黃瓜伸進糖罐裡沾一點糖,咬一口,再沾一點,再咬一口,直到把一整根黃瓜吃完,再把罐子恢複原狀。至今想來,那都是無上的美味。
5.村小從鎮上請來攝影師給畢業班照相,我們也借此機會照全家福。正在山上放牛的我被喊回家,迷迷糊糊地就拍了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身子站得筆直,眼睛瞪得老大(害怕照閉眼照),一條褲腿挽着,一條褲腿放下,好象……還光着兩隻大腳丫!(可惜再也找不到這張照片了)
6.大姐長我二十歲,她出嫁時,我還是個懵懂的孩童。老家有哭嫁的習俗,見一屋子婦女圍着大姐哭得分外傷心,隐隐地,我也有了一些離别的傷感。
7.父親常年在外教書,長兄如父,我對大哥多了敬畏少了親昵。隻要大哥一瞪眼,我便兩眼含淚,如果犯了錯,大哥就用粉筆在地上畫一個圈罰我站在裡面,隻要他不發話,我就乖乖地站着,一動也不敢動。
8.二哥性格開朗喜歡交朋結友。印象中他總是喜歡看時髦的雜志,唱流行歌曲。從他的錄音機裡,小小的我學會了《外婆的澎湖灣》《粉紅色的回憶》《酒幹倘賣無》……
9.一日,二哥聲情并茂地唱着一首歌“tin tin bai hua,you you bi kong,wei wei lan lai hong……”(老家方言經常h、f不分,後鼻音說成前鼻音,鼻音一律讀邊音)年少的我腦子裡出現的字句是“聽聽白發,又有鼻孔……”百思不得其解,什麼鬼?!
10.二姐8歲時的一天,被母親予以重任:在家裡看護未滿一周歲的我。她在火樓裡抱着我打盹,手一松我滾進了火坑,火坑裡沒有火但有滾燙的灰,我被燙得嗷嗷叫。小小的她一定吓壞了吧?!萬幸我沒被毀容。
11.小時候,二姐、三姐都喜歡帶我玩。一天,倆人在田埂上争着要抱我,然後,我們仨一起栽進水田裡了。
12.和小夥伴們一起最常做的壞事是抓洋丁丁(蜻蜓),捉到了由其尾部插進一根小竹簽,然後放飛,看它一聳一聳艱難地飛,我們臉上挂着惡意的笑。或者捉很多洋丁丁,把翅膀剪掉一截,丢進豬圈裡看着豬吃掉。這是我印象中幹過最殘忍的事,阿彌陀佛!
13.老家的院子很大,我們喜歡在院子裡打羽毛球。沒有球網,隻有廉價的球拍和一堆塑料羽毛球。比的不是技巧,是力氣。使出吃奶的勁揮起球拍把球砸向對方,對方沒接住就算勝利。
14.還有一個娛樂是比賽跑步,在院子一頭排隊站好,其中一人大喊一聲“預備-起!”大家便拼命沖向院子另一頭。我體育還算不錯,是否得益于這項運動?
15.我能記得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小夥伴們一起站在廂房二樓,用自制的肥皂水吹泡泡。五彩的泡泡在空中飛舞,飛過院子,飛上樹梢,飛向田野……
這就是我的小時候,有父母愛着,有哥哥姐姐罩着,快樂無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