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個習
2022考研初試結束後,很多考生可能會糾結到底要不要估分?也可能是沒有勇氣估分。
但是,個人認為一定要估分。
因為,考研估分至少有3大好處。
1、可以及早做好下一步規劃;
2、可以盡早着手準備複試;
3、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估分以後,有希望過線的同學,可以盡早開始準備複試。
完全沒有希望(比如,英語、數學肯定過不了線),則可以盡早做好下一步規劃了,比如,考研“二戰”?找工作?還是考公……。
考研估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前有一個心理準備,無論考得好還是考砸了,都提前有一個心理準備。
以免等初試成績公布時,猝不及防,給你帶來一個“暴擊”。
雖然建議大家估分,但是,從往年的情況來看,大家估分都非常“保守”。
特别是像北京這種考研閱卷“大旱區”的考生,更是“保守”。
比如,下面這位同學就非常保守。
考研估分350分,最終成績415分?有一位2021年的考生,考研初試結束後也進行了估分。
他的估分是這樣的。
政治:客觀題得分43分,估分65分;
英語:選擇題41分,估分55分;
數學二:選擇填空全對,估分130分;
專業課:沒什麼感覺,估分100分。
總分:350分。
而等初試成績公布以後呢,成績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居然高達415分。
對于這個估分,也讓很多2022考生表示羨慕不已。
紛紛留言表示一定要“沾沾喜氣”。
在這裡,也祝福每一位考生,等2022考研初試成績公布之時,也有驚喜在等着你們。
下面,分析一下為什麼估分與實際得分會存在很大偏差?
考研估分與實際分數存在偏差的原因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像上面這位考生的估分與實際成績的偏差很大。
政治,比估分高5分;
英語,比估分高11分;
數學二,比估分高15分;
專業課,比估分高34分。
可以發現,這位考生屬于考研閱卷“極旱區”,估分确實相當保守,政治估分偏差最小,數學與專業課,估分偏差較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
1、非客觀題,估分非常不準
因為,很多考試科目非客觀題所占分值比例較高,比如,政治、數學、專業課等。
特别是專業課,像我當年考研初試時的專業課叫《自動控制原理》,然後,試卷上隻有10道大題,沒有選擇,也沒有填空題。
對于這種試卷,無論你怎麼估分可能偏差都會比較大。
當然,我也不例外。
當時估分90分,最終成績卻是120分。
就是因為有些題目沒有計算出結果,隻是寫了過程,就會心裡沒底,繼而估分較低。
實際上,很多主觀題閱卷打分也是按步驟來給分的。
隻要你過程對,解題思路也是對的,至少可以拿到70%的分數。
所以說,在大家對主觀題較多的科目估分時,不要太保守,過程分也可以計算在内。
2、被所謂的考研閱卷“水區、旱區”所誤導
可能,對于所謂的考研閱卷“水區與旱區”這一說法,大家都有所耳聞。
然後,在網上找到這樣一張圖,類似的圖片還有很多,僅供娛樂。
可以看到,像北京、江蘇、浙江這些地區,由于考研閱卷比較嚴格(主觀題),就被歸入考研閱卷“極旱區”。
而像雲南、貴州、新疆、内蒙古、青海、海南這些地區,由于考研閱卷較為寬松,主觀題給分高,就被劃入考研閱卷“大水區”。
而像“西藏”地區,直接被列入考研閱卷“神秘區”,至于原因不得而知,莫非交“白卷”也給分?(開個玩笑)
當然,以上分析,并沒有官方的說法,隻是考生根據一些考試經驗得出來的。
然後,處于這些“大旱區”省份的考生,估分也會非常保守。
比如,對于沒有結果或者沒有把握的主觀題,直接按0分算。
而實際上呢,所謂的“水區”與“旱區”,差别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所以說,也希望大家估分的時候,不要太保守,實事求是。
最後,估分以後,可以參考2020年考研國家線來評估能否過線。
估分後可參考2020年國家線為什麼說要大家參考2020年考研國家線,而不是2021年的?
首先,2020年考研數學題目難度較大,2022也是相似的情況。
其次,2021年考研報考人數增幅沒有2020年增幅大。
2020年考研人數增長51萬人;
2021年考研人數增長36萬人;
2022年考研人數增長85萬人。
所以說,2021年的國家線參考價值可能沒有2020年大。
下面,附上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國家線(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
學術學位類國家線。
專業學位類國家線。
當然,無論是過去哪一年的考研國家線,都僅供參考,不可能與今年的完全一樣。
最後,也希望估分能過線的同學,一定要及早着手準備複試,不要坐等初試成績公布。
等初試成績公布後,你是心裡有底了,但是,再去準備複試就有點晚了。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
愛你們哦~麼麼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