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國泰君安發布消息稱,近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核準國泰君安受讓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華安基金8%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國泰君安持有華安基金的股權比例由43%上升至51%,華安基金成為國泰君安的控股子公司。
根據證監會今年5月20日公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業内稱“公募新規”),在繼續堅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參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寬公募持牌數量限制,允許同一集團下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财子公司等專業資管機構申請公募牌照。
據國泰君安介紹,華安基金是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的首批5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6000億元。
曆時8年,國泰君安實現對華安基金的控股并表,并成為“公募新規”後業内首家“一控一牌”證券公司(控股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且資管子公司具有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國泰君安表示,此次控股并表華安基金,是國泰君安補齊大資管領域,尤其是公募基金業務布局短闆的關鍵舉措。
“公募新規”後首家“一控一牌”券商
為規範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加強對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監督管理,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及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公募基金行業健康發展,證監會于今年5月20日正式公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從準入、内部控制和業務規範、經營、治理、退出、監管六大方面全鍊條完善監管制度。
根據《管理辦法》,在繼續堅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參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寬公募持牌數量限制,允許同一集團下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财子公司等專業資管機構申請公募牌照。
業内人士稱,此舉對券商系資管子公司最為有利:一方面現有券商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對于持股證券公司的輸血反哺效果明顯;另一方面券商資管子公司的存量大集合産品進行公募化改造後,銷售渠道廣闊。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共有14家券商及券商資管子公司獲得公募基金牌照,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國信證券、華安證券等多家券商拟通過設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
此次國泰君安實現對華安基金的控股并表,正式成為“公募新規”公布後業内首家控股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并且資管子公司也具有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
華安基金公募管理規模超6000億元
國泰君安表示,華安基金作為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的首批5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目前管理開放式基金、貨币市場基金、QDII基金等8大類基金産品,累計服務客戶數量超過1億,為投資者實現分紅金額超900億元,累計獲得金牛獎50座,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超6000億元。
國泰君安參股華安基金由來已久。2014年4月,國泰君安獲得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所持華安基金20%股權,首次成為華安基金參股股東;2021年3月、2022年3月,國泰君安分别從錦江國投和上國投資管受讓華安基金8%和15%股權。國泰君安資管公司亦于2020年12月獲批公募業務資格。
2022年5月24日,國泰君安公告,為加快補齊公司大資管業務短闆,實現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目标,公司拟使用自有資金,以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受讓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股權,受讓價格原則上不超過人民币10.12億元。
根據國泰君安2021年年報,截至2021年年末,具有公募牌照的國泰君安資管子公司國泰君安資管管理資産規模為3842.25億元、較上年末減少26.9%,其中,集合資産管理規模1068.1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7.0%;專項資産管理規模1101.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5.8%;公募基金管理規模241.18億元。
國泰君安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泰君安财富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1.99億元,同比下降1.81%;投資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06億元,同比下降26.72%。
國泰君安表示,此次控股并表華安基金,是國泰君安在國家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上海各級政府部門以及華安基金各股東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補齊大資管領域尤其是公募基金業務布局短闆的關鍵舉措,更是國泰君安踐行“三個三年三步走”戰略路徑構想、精心構築核心能力三支柱、打造綜合服務平台的重大階段性成果。
未來,國泰君安将始終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本次控股華安基金為契機,持續深化改革轉型,全面整合旗下優質資源,着力打造“财富管理 資産管理”雙輪驅動、形成價值閉環的業務發展模式,持續提升公司财富管理服務能級、助推華安基金更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王可 李夢揚 王鶴靜 聯合報道)
編輯:張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