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江國慶。
如果你稍微懂一點艾灸知識,肯定知道艾灸有諸多的注意事項,灸前、灸中、灸後這三個階段的注意事項各有不同。這些注意事項對艾灸效果也有重要的影響,有一些人艾灸時十分講究,每個注意事項都做的面面俱到,但效果還是不理想,為什麼?
雖然其中有諸多原因,比如灸法的問題,辯證的問題,灸量的問題等等,但有幾點平常大家并不重視的因素,卻至關重要,一起來看看你做到了嗎?
1
艾灸,一定要“神”到
艾灸時,最難得的是有一顆安甯,平靜的心!
記得之前在做艾灸培訓時,在實操課上,一個被灸的學員電話三番五次的響起,在被調理的一個多小時中,接了3個電話,期間也有一次類似吵架生氣之類的通話,雖然事後這名學員向施灸的學員道歉,但不管怎樣,他們雙方肯定都浪費了一次機會。
如果被灸者心亂了,艾灸沒有任何效果,施灸者也能感受到灸起來比較累,有一種就不進去的感覺。
一顆平靜的心,才會讓艾的能量更好的融入身體。心到神到是最艾灸其效果的基礎,你用什麼态度去面對艾灸,艾灸也會用什麼态度給你結果。
所以,我們自己在家或者艾灸館艾灸時,一定要記得關機,屏蔽一切無關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艾灸中,仔細感受艾熱在體内的傳導和身體的異常變化。
艾灸時盡量不要聊天,當然也不是一句話不說,在氣機轉換、需要一個出口的時候,是可以放松的說話,那時候說話反而是個發洩和釋放。這個點在什麼時候,多體會,自然會理解。
2
艾灸到位,一定是灸量飽和
日常我們艾灸,大多以時間計算,比如說,一個穴位灸15分鐘。其實這種是對于沒有專業學習過,經驗比較少的人定的一個模糊的灸量标準。
艾灸有效果的一個關鍵因素在于:灸量飽和。
那麼怎樣算飽和呢?
吃飯吃飽了,我們知道不能再吃了!同樣,一個穴位“灸飽了”,那也應該停止艾灸或者換一個穴位了。
“飽了”——指灸這個穴位的量夠了。
但正是這個“飽了”的感覺卻是一個難題。
首先對于施灸者,一定是經絡較為敏感,或者經驗比較足,能感受到艾熱就不進去,或者做點穴懸灸時,點穴的手有一種發脹的感覺,就是飽和了,可以換穴位了。
對于被灸者,感覺灸感消失,或者心煩意亂,不想被灸這個穴位,或者開始覺得燙皮膚,就可以換穴位了。
“飽了”是個經驗活,需要長期的積累和體會,逐漸會對這種難以描述的感受有了自己的把握。
3
灸前開背泡腳,增強效果
如果掌握适當的灸前處理方法,施灸過程中,不僅容易感知到灸感,也會更有效果。
一般在店裡,我們常做的就是灸前開背和足浴,這樣可以讓身體氣血活起來,施灸效果事半功倍。
客人來店裡以後,先通過艾草泡腳包泡腳15分鐘至微微出汗,然後再進行15分鐘的艾油開背或者刮痧走罐,接下來再進行艾灸。
如果做了以上的工作,施灸者灸起來比較輕松,每個穴位灸起來比較通暢,被灸者也更容易感知灸感,心情也會比較舒暢,并且更不容易出現灸後上火的狀況,還會有一種身心通透的感覺。
如果大家自己在家艾灸,雖然開背刮痧不方便,但是可以泡腳15分鐘,相信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施灸感受。
4
艾灸前後,心情很重要
灸的禁忌裡有寫到:人在大悲之時不能艾灸。這條經驗總結不無道理,可是不少人做不到。
如上文第一條我們講到的“神到”一樣,七情六欲,各種妄念都會擾亂我們的心神,擾動我們的氣機,而艾灸就是通過調整我們的“本神”,讓“神”回到本位,然後進行自我修複,這是一個自動的過程,我們隻需要安靜的艾灸即可。
灸前保持一顆平靜的心,許多曾經未曾感受到的灸感或許就可以出現;灸後保持一顆平靜的心,艾熱在體内封存的時間會更長,修複身體的時效性也會更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