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葉衆多且特點各異,而茶葉的發現再到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曆史,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時。
據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時至今日更是發展到全國各地都有本土非常有名的茶,例如雲南普洱、信陽毛尖、福建鐵觀音等等。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中國茶樹、利用中國茶葉、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國。
對于喜歡喝燙嘴茶水的中國人來說,保溫杯泡茶是一種便捷的考查方式,可以随時随地喝上一口熱茶。
近幾年來,人們對保溫杯的不同看法逐漸顯現,有人說保溫杯具有毒性,長時間泡茶會釋放出更多的有害物質,給身體增加健康隐患,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清楚。
長期用保溫杯泡茶,不僅有毒還緻癌,是真的嗎?實驗揭曉真相
坊間對于保溫杯泡茶有害健康的說法層出不窮,甚至有人說長期使用保溫杯泡茶會增加身體患癌的可能性。
央視也曾經曝光過“有毒保溫杯”的事件,所以不少人也因此擔心經常使用保溫杯泡茶的話會有損身體健康。
日前召開的中國飲料工業協會三屆三次理事會暨2008年學術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近500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讨論,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網上關于保溫杯泡茶的說法愈演愈烈,為了驗證保溫杯是否會析出重金屬,義烏市的王女士找到了市場監管局産品質量監督檢查研究院,請監測人員進行相關檢測。
該項檢測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将九個不同材質的茶杯和三個不同材質的濾茶器作為樣本,其茶杯的材質有玻璃、塑料、陶瓷、不鏽鋼、一次性紙杯,其中七個是保溫杯,濾茶器的材質為不鏽鋼、陶瓷、矽膠。
實驗人員将杯子當中放入三克茶葉,并加入同等量的水浸泡,經過一個多小時後,在特定儀器中檢測出鉛、砷、镉、鉻的含量進行對比。
檢驗結果規範要求參考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食品接觸用金屬材料及制品》中規定不鏽鋼制品遷移量指标分别是:鉻≈2.0毫克千克、砷≈0.04毫克千克、镉≈0.02毫克千克、鉛≈0.05毫克千克。
根據該項實驗結果表明,正常情況下用保溫杯泡茶并不會析出重金屬,即使有也是非常微量的,不會給身體健康帶來過大危害,所以保溫杯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的,隻是大家在選擇保溫杯,是需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産出品。
除此之外,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學院王浩副教授表示,茶水的酸堿性很弱,即便連續将茶葉浸泡在保溫杯中,對于符合标準的不鏽鋼保溫杯來說,根本無需擔心有金屬元素溶出的風險。
保溫杯泡茶會緻癌嗎?
現在的保溫缸内膽材質大多屬于不鏽鋼,茶水和不鏽鋼長時間接觸會産生緻癌物質嗎?這種說法并沒有科學依據。
迄今為止,醫學界和化學界都沒有相關研究證明,茶水與不鏽鋼可以起化學反應,更不用說緻癌了。
大家在選擇保溫杯的時候,盡量選擇質量過關的316或304不鏽鋼合格保溫杯,這種經過正規部門檢測的保溫杯,在正常使用下,泡茶是不會對身體健康産生影響的。
買保溫杯怎能不“踩雷”呢?
——識印記
購買保溫杯時,可以從瓶口或内膽的痕迹中識别印記,201不鏽鋼是工業級不鏽鋼,腐蝕性差(不宜選購),304不鏽鋼是食品級不鏽鋼,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及腐蝕性,316不鏽鋼是醫用級不鏽鋼(宜選購),其腐蝕性優于304不鏽鋼(宜選購)。
——聞味道
購買不鏽鋼時,也可以通過聞味道的方式來辨别是否屬于食品級不鏽鋼保溫杯,一般合格的保溫杯氣味少,并且幾乎聞不到刺鼻的味道,相反,劣質産品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看外表
想過保溫杯水,也需要仔細觀察保溫杯的細節,比如蓋被及瓶口部位是否存在異常情況,開關按鈕是否正常,以及保溫杯的密封性是否能夠得到保證。
——摸性能
保溫杯的保溫性也可以通過用手觸摸的方式進行判斷,塑料材質的杯子可以将手伸進杯子,輕輕一按就能得知在杯子中加水,用手觸摸杯子的表面,如果感到發熱就說明内膽保溫效果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