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一本書,用千千萬萬段經曆串連起人生的故事。每件衣服也不僅是用來遮擋或禦寒的物品,它是最貼近我們肌膚的伴侶,它承載了曆史的記憶、文化的精髓、匠心的堅守……我們買一件衣服,或許隻是因為一瞬的喜歡;但是做一件好的衣服,需要耗費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光陰。
木棉道始終相信:衣服,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一件有故事的衣服才能讀懂人的内心,才能讓穿着者遇見更多的美。20多年以來,我們不僅是在做衣服,也是在用心寫一卷故事集。
今年,邀您與我們一起來書寫,來見證。
伍
一起品讀春的雅稱
“春天”兩個字雖溫暖柔軟,
卻在長久的日常使用中,
顯得有些平凡、虛無。
當我們遠離自然界的四季美景,
更是漸漸忘卻了那些細微的觸動。
幸有那些古人對時節的雅稱,
填補了我們對于春天的想象。
他們幾乎用盡了所有美好的詞句
來形容春、贊美春,
叫時光有了色彩與香氣,
記載了春天的文化意義。
于是時間的注腳,
在詩情畫意中優遊。
在古代,人們一般
把農曆正月稱為孟春,
把二月稱為仲春,
把三月稱為季春,
這就是合稱的“三春”。
如漢班固的《終南山賦》:
“三春之季,孟夏之初,
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代孟郊的《遊子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
元宋方壺的《鬥鹌鹑·踏青》套曲:
“嬌滴滴三春佳景,
翠巍巍一帶青山。”
古代還有把春季的90天,
按10天劃為一春的做法,
這樣整個春天就是“九春”。
南朝·梁元帝的《金樓子·志怪篇》:
“其花似杏,而綠蘂碧須,
九春之時,萬頃競發,如鸾鳳翼。”
明·唐寅的《金粉福地賦》:
“瑤池疏潤,演麗於九春;
析木分輝,流光於千裡。”
陽春,顧名思義,
就是把那一縷陽光,
融進了春的名字裡。
李白的詩中曾寫道:
“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清孔尚任的《桃花扇·媚座》:
“朝罷袖香微,換了輕裘朱履;
陽春十月,梅花早破紅蕊。”
春天一掃秋冬的肅殺,
讓我們迎來了久違的藍天和陽光,
雅稱“青陽”之意由此而生。
《屍子·仁意》有:
“春為青陽,夏為朱明。”
陳子昂的《感遇》詩:
“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地名也以青陽為名。
比如安徽省青陽縣、江蘇省青陽鎮,
以及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的“青陽”,
均有春天之意。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這裡的“青春”不是少年、青年人的年齡,
它是指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
也是春天的代稱。
《楚辭·大招》:“青春受謝,白日昭隻。”
王逸注:“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
明劉基《風入松》詞:
“但道青春未謝,不知芳徑苔深。”
還有李大钊的《時》: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意思。
春天天氣漸暖,百草萌發,
萬木滋長,奇花異草鬥芳菲,
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
如陸遊《長安有狹邪行》:
“烈心厲勁秋,麗月艮鮮芳春。”
南唐後主李煜的《望江南·閑夢遠》: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輥輕塵。”
花月本來指的是農曆的二月,
其時天氣和暖,百花盛開,
是春天最美的樣子。
如杜甫《贈汝陽王二十韻》:
“花月窮遊宴。”
陸遊的《長門怨》:
“未央宮中花月夕,
歌舞稱觞天咫尺。”
春季為莺啼時節,
世間也因這悅耳的聲音,
充滿歡愉和生機,
故有莺時之雅稱。
如唐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
“鳳樓迢遞絕塵埃,莺時景物正徘徊。”
周邦彥的《無悶·雲作輕陰》:
“暗想莺時似夢,夢裡又卻是,似莺時節。”
古人認為太陽沿黃道東行,
一日一度,一周天365度,
按春、夏、秋、冬分為四等分。
依次為東陸、西陸、南陸、北陸。
日行東陸,即經東方七宿(蒼龍)
所在區域,為之春。
蘇颋的《奉和聖制途次舊居應制》中提到:
“東陸行春典,南陽即舊居。”
王儲的《賦得花發上林》中有:
“東陸和風至,先開上苑花。”
因春日春蘭盛開,
幽幽然馨香一片,
在蘭花中流連的文人們
又給春天起了個雅稱——蘭時。
如晉陸機《拟庭中有奇樹》詩:
“ 歡友蘭時往,迢迢匿音徽。”
王琚亦有詩《奉答燕公》:
與君蘭時會,群物如藻飾。
春天草木萌發、滋長,
人們也躊躇滿志,醞釀新生,
故有“發生”此稱。
杜甫的《春夜喜雨》寫道: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錢起《春郊》詩中亦有:
“東風好作陽和使,
逢草逢花報發生。”
春天燦爛的陽光
是世人心中的光亮,
豔陽高照,前路坦蕩,
故又稱“豔陽”。
杜甫有詩雲:
“競将明媚色,偷眼豔陽天。”
葛勝仲的《臨江仙》中有:
“春風元巳豔陽天。
夭桃芳散錦,高柳欲飛綿。”
蒼,即青色。
春天萬物轉青,
藍天之下,心生歡喜。
《爾雅·釋天》:
“春為蒼天,夏為昊天。”
郭璞注:“萬物蒼蒼然生。”
黎廷瑞在《清平樂·清明寒食》中寫道:
“蒼天雨細風斜。小樓燕子誰家。”
因為“春為四時之始”,
春天被前人稱作“天端”,
意義是一年天時的初步。
《公羊傳·隐公元年》:
“春者何?歲之始也。”
徐彥疏:“天端,即春也。”
青帝為東方之神,
又稱春神,故借指春。
《尚書緯》:“春為東帝,又為青帝。”
晁補之《生查子》:
“青帝曉來風,偏傍梅梢緊。”
王安中《蝶戀花·雪霁花梢春欲到》:
“青帝回輿雲缥缈。鮮鮮金雀來飛繞。”
淑,即溫和的、善良的。
淑節的意思是佳節,
是中國夏曆對春季的别稱。
如南宋謝惠連 《代悲哉行》:
“羁人感淑節,緣感欲回轍。”
唐代李觀的《試中和節诏賜公卿尺詩》:
“淑節韶光媚,皇明寵錫崇。”
蒼靈也是青帝的意思。
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
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
《文選•顔延之》:“春官聯事, 蒼靈奉塗。”
李善注:“蒼靈,青帝也。”
清代曹寅《題廊前玉蘭二斷句》詩之一:
“剖玉吹蘭自脫胎,司春辛苦護花台。”
陽節,即陽春時節。
唐代張九齡 《巡屬縣道中作》詩:
“矧逢陽節獻,默聽時禽鳴。”
古人以北鬥星鬥柄指東為春,
以五方配五季,
春位在東,故稱“東節”。
如晉張協《雜詩》:
“太昊啟東節,春郊禮春祗。”
皇甫汸的《春日書抱柬當道諸君子》:
“璇機斡回運,寶曆啟東節。”
軟節,意為柔軟的季節,
春風柔和,柳枝曼曼,
美好的風景給人溫軟的治愈。
晉曹毗《正朝》詩有:
“軟節暢宇宙,和風被八區。”
韓日缵 《庚申元日試筆》中亦寫道:
“條風寬酒力,軟節暢花神。”
春天,是四季之首的名詞,
它與希望美好同在。
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二十個雅稱,
春天在古代還被稱為陽節、昭節、韻節等。
并且春天的每一個月份,
也有自己的詩意之名。
一月又叫陬月、孟陬,
二月又叫令月、杏月,
三月又叫蠶月、桃月。
這些雅稱不但豐富了歲月的内涵,
也充實了源遠流長的漢語言。
有了這些雅稱相伴,
你是否覺得生活變得更為詩意,
是否對春天又多了一縷眷戀?
願你三春暖,九春碧,花月明,
青陽高照,喜事發生,芳春年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