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安風骨?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是東漢獻帝的年号文學史上,通常把建安和兩漢分開,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開端,稱為建安文學建安時期的作家主要有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桢)他們一方面學習漢樂府,反映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形成一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解析建安風骨?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是東漢獻帝的年号。文學史上,通常把建安和兩漢分開,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開端,稱為建安文學。建安時期的作家主要有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桢)。他們一方面學習漢樂府,反映社會動亂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形成一種悲涼慷慨、剛健有力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或“建安風力”。
“三曹”中的曹操不但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個傑出的詩人,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同時,他也是五言詩的開創者。他的詩一部分描寫戰亂和民衆的苦難,一部分抒發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充滿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短歌行》、《龜雖壽》是其代表作。
被譽為“八鬥之才”的曹植是第一個大力寫五言詩的人,奠定了五言詩的基礎,是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贈丁翼》、《白馬篇》、《薤露篇》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七哀》、《增白馬王彪》、《野田黃雀行》表達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及反抗曹丕對他的迫害。《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我們熟知的曹植與曹丕兄弟相争的詩作。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公元220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是為魏文帝。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二首,其一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詩。除詩之外,曹丕的書、論體散文,除具有情文并茂的特點之外,辭巧文妙也體現的很突出。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
總體而言,雖然文學成就不高,但曹丕以太子、帝王的身份大力提倡文學,對建安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