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7年7月25日,河南府發生了一起墜龍事件,就像著名的營口墜龍事件一樣。
但這起河南府墜龍事件,神奇之處就在于:
清朝史書沒有任何記載,反倒是被一個外國人詳細記錄了。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墜龍之說到底可信與否呢?為什麼清朝文獻沒有記錄呢?
1、傳教士記錄的墜龍事件
在講述墜龍事件之前,必須要先講述一下事件背景,這有助于我們探索此次事件的真假。
1667年,即清朝的康熙六年,此時湯若望教案結束剛不久,清廷下令驅逐各國傳教士。
湯若望教案的起因是因為“曆法之争”,湯若望等傳教士制定的《時憲曆》,遭到楊光先等人的激烈反對;并在當時權臣鳌拜的主持下,釀成了一起針對傳教士的教案。
不光身在京師的湯若望、南懷仁等被牽連,就連地方上的傳教士,也被傳訊押解往刑部受審。
被判處淩遲的湯若望,在孝莊太後的大力斡旋下,最終得以保全性命,并繼續留京任職;但其他25名各國傳教士,則全部被驅逐出京師;并在衆多士兵的押送下,解付到廣州實施圈禁。
在這25名被押赴廣州的傳教士中,就有一位名叫魯日滿的比利時傳教士,他經曆了教案的全部過程。
并且在廣州看押期間,寫了一本名叫《鞑靼中國史》的資料,裡面記述有清初各種一手秘聞。
其中就包括河南府墜龍事件。
清代乃至于明代的河南府,其實就跟現在的洛陽差不多,河南府的府治就在洛陽縣。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魯日滿并沒有直接說是河南府,而是我根據他的描述推測的。
他對墜龍之地的描述是:
“接近俗稱中華,即帝國中心花朵之意,古帝王的駐地河南,有個叫做災竈的村鎮,離北京省很近。”
先看前面的描述,“帝國中心花朵”“古帝王的駐地”,這不就是對河南(省,即中原)的描述嗎?再把這個“河南”具體一點,不就是河南省的河南府(洛陽)嗎?
畢竟洛陽是多朝古都。作為“古帝王的諸地”,是完全可以說的通的。
但後文魯日滿加了一句“離北京省很近”,就有點匪夷所思了,但也不是不能解釋。
這裡的如果單指京師的話,洛陽的确離北京很遠,絕對算不上“很近”。
但要是指“直隸”的話,那它就與“河南”很近了,兩地挨着自然就近了。
不過至于“災竈”這個村鎮在哪,我是屬實不知道了,這名字八成是“音譯”過來的。
清代河南府地圖
根據《鞑靼中國史》的記錄,1667年7月25日(康熙六年五月十七日)的早上,河南府的天空中墜落一條巨龍。
“這個地方在太陽升起後一個時辰,天上掉下一個聞所未聞,不能想象的龐大怪物。”
太陽升起後的一個時辰,應該就是八九點鐘的樣子,龍是很突然從天空中落下來的。
當然,魯日滿并沒有直接說落得就是龍,而是說這個龐然大物長得像“龍”。
“像一條龍,有尾、鱗和四爪,每爪有五指。”
有尾巴、有鱗片,還有四隻爪子,每隻爪子上還有五指,這不是龍又是什麼呢?
但之所以魯日滿不敢肯定,也是這起墜龍事件最奇怪之處在于,這條“龍”是沒有首
級的。
“更令人害怕和驚奇的是,這條掉下來的龍沒有首領。”
因為看不到頭,所以沒辦法确定這種生物,到底是不是一條龍。
但其實可以确定,這就是龍了。
這條墜龍出去頭部以後,身體仍然是非常龐大的,估算應該有七八十米長。
“要用一百五十張席才能把這怪物掩蓋、包住,歐洲人難以相信有這麼大的軀體。”
假設一張席子是0.5米的話,150張席子也應該75米了,算上丢失的頭部,應該接近80米了。
後文根據魯日滿提供的數據看,應該有五十“中國尋”那麼長,一尋約等于1.6米。
五十尋就是80米。
所以這大概跟席子的數量可以對應。
最低最低也應該有五六十米長。反正他說這條墜龍的長度,歐洲人知道後表示很震驚。
2、墜龍最後去哪了
因為河南府發生了匪夷所思的墜龍事件,所以聞訊前來的老百姓很多,畢竟這可是千古奇聞。
“旁觀者無數,有許多人是得知消息後,從老遠地方趕來。”
魯日滿的這個圍觀描述,跟營口墜龍的新聞描述,基本也是能對上号的。
“消息傳播,無不以先睹為快,熙熙攘攘,絡繹載道,一時引為奇談。”(《盛京時報·營川墜龍研究之一:水産學校教授發表“蛟類涸斃”》)
而且給龍身上搭涼席的操作,也可見于營口墜龍的諸多描述,有不少還是目擊者的說法。
另外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龍無目》中,也有沂水失去雙眼的墜龍,被縣官覆蓋涼席的描述:
“沂水大雨,忽堕一龍,雙睛俱無,奄有馀息。邑令公以八十席覆之,未能周身。”
這個也是能對上号的。
墜龍在被民衆圍觀了五天後,因為當時處于夏日暑天,所以巨龍的身體腐爛後,散發出熏人的惡臭味。
于是當地官府下令将其掩埋:
“五天後,官員命令将它掩埋,以免腐臭熏人。”
那這條巨龍埋葬在哪裡呢?
從魯日滿的描述看,應該是官府将其就地埋葬了,即埋葬在于河南府的地下了。
河南府墜龍事件基本就是這樣了。
對于魯日滿等歐洲各國的傳教士而言,河南府墜龍事件也讓他們很好奇:
“歐洲人現在讨論:如此奇特的怪物,在當地是怎樣産生的?又如何有把握地解釋,它預兆什麼事?”
但其實這個墜龍問題是沒有答案的。
因為河南府墜龍事件,在清朝的官方、民間,及其他文獻資料裡;以及後來成書的《清史稿》《清實錄康熙實錄》中,是完全找不到相對應記載的。
也就是說河南府墜龍事件,其實是一個隻有西方人記錄的孤證。
所以這起墜龍事件,到底是真是假呢?
3、河南府墜龍事件是真是假?
首先判斷一起墜龍事件的真假,最重要的是找點說法的出處,即掌握資料的“第一現場”。
那河南府墜龍事件的第一出處在哪呢?
可以肯定不是魯日滿的《鞑靼中國史》,因為魯日滿明确說了墜龍事件的來源,即他也是聽别人說的:
“同時候還有私人信函中提到的事,也應予以信任。”
是他看了别人的“私人信函”後,才知道并且記錄了這起事件,他的觀點是值得信任的。
也就是說他相信墜龍事件是真的。
至于這個“私人信函”是誰的,是當時某個清廷官員的,還是其他歐洲傳教士的,魯日滿并沒有明說。
這裡我推測為是某個清廷官員的信函。
因為這裡的“私人信函”,對應的前面他收錄的官府公文:
“這裡我将引用這封,報導本年幾個月内發生災異的信……确定所說之事都見于朝廷的正式文告,由驿騎傳到諸省。”
這裡所謂的“正式文告”,應該就是官府中傳閱的邸報了,也就相當于古代的實時報紙。
這些邸報裡收錄的都是康熙初年的各種災像:北方及沿海諸省大部分地區,都發生強烈的地震、海嘯、暴雨等重大災情,以及地面流出血水、晴天突然雷鳴等異像。
這其實還是明末小冰河期災異的延續。
因為所謂明末小冰河的巅峰值,就在康熙上位的初年。
所以魯日滿不光看了邸報,而且還看了某個官員的信函,信函裡提到的有墜龍事件。
因為當時發生了各種詭異災象,再加上這是私人來往信函,所以魯日滿覺得真實性靠譜。
至于為何清點文獻中,沒有收集相關資料,多半是因為墜龍事件,恐怕有着不好的寓意。
4、關于墜龍事件的猜想
魯日滿作為在中國通,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很了解的,他甚至龍在中國的寓意。
“一條有五爪的龍,始終代表中華帝國(即清朝)。”
如果龍是清朝的象征,那麼龍從空中墜落,而且是條無頭之龍,那是否寓意着清朝要結束了?
不管别人怎麼想,反正魯日滿是這樣想的,因為他對清廷很不爽。
也就是開頭提到的湯若望教案,魯日滿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他陪湯若望一塊蹲過刑部大牢。
寫這部書的時候,還在廣州處于監禁狀态,書裡可以明顯地看出對清廷的抱怨。
所以他肯定是覺得清廷要完了。
為此還舉出另一起墜龍案例,用來佐證他的觀點,即又一起孤證的崇祯年間墜龍事件。
“中國(明朝)最後一個皇帝統治的第十年,陰曆八月,類似的一條長五十中國尋的龍,從海裡被抛上南京省(南直隸)的海灘,每一中國尋相當于我們的兩尋,自此後八年帝國(明朝)崩潰,讓位于鞑靼(清朝)的統治。”
崇祯年間南直隸海灘上,出現過一條死去的海龍,于是乎明朝就滅亡了。
那現在河南府出現墜龍,指定也是預兆着清朝,過不了幾年也得滅亡。
但同樣崇祯十年南京墜龍事件,中國史料也找不到相對應的記載,也不知道魯日滿怎麼知道的。
魯日滿堅信墜龍是真的,而且指出了墜龍的寓意。
那清朝史料中沒有記載,是否也是因為此種可能呢?
查《清史稿·災異一》康熙朝中,所有關于龍出沒的記載,至少有二十多條。
但沒有一條記載是關于墜龍的,不是龍出現在空中、河中,就是疑似于龍在飛騰。
反正都是活靈活現的。
所以河南府墜龍(或者其他巨獸)事件,是否是被清廷隐匿了呢?
畢竟當初清廷當入主中原穩定下來,他們堅決不會允許這種預言的産生,不然就會危及統治。
而且魯日滿還特意提到,清廷有刑法做出嚴苛規定,不允許民間傳播類似見聞:
“在中國(清朝),若有人散發擾亂社會秩序的消息,将被處死。”
當然,這是建立在河南府墜龍可信的基礎上,或者是其他不知名巨獸存在的基礎上。
如果覺得魯日滿記述不可信的話,那您就看個樂呵就行,畢竟這也隻是他說得“孤證”。
況且他對清廷沒有好感,誰知道是不是他誇大其詞,惡意地進行詛咒呢?
無論是真是假,反正都沒有辦法證明了,你就當成個飯後談資吧。
(一家之言,求同存異,感謝您的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