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非常在意孩子的智商和學習力,生怕自己的寶貝不是一個“聰明伶俐”學習好的乖寶寶。
為此一些家長在孩子沒多大就開始讓孩子去讀一些晦澀的書,甚至于花高價去給孩子給孩子報名一些腦力訓練和思維訓練的培訓班,并渴望以此能夠充分刺激孩子的聽覺、視覺感官、語言能力,開發想象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但是美娅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讓孩子“變聰明”,其實養成一個習慣就足夠了。
這個習慣不用花錢,門檻低,隻要家長們用心一點就可以做到,那就是:與孩子多進行語言交流。
我們日常都會發現,有的家庭的孩子總是非常膽小,反觀有的孩子卻像個小大人一樣。而通過一些知名大學和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那些孩子看起來“很聰明”的家庭,父母與孩子進行語言溝通和交流的頻率要比一般家庭高出約2-4倍。而孩子與父母交流溝通的頻率越高,孩子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域活動就越強,這與貧富、與接受了多少訓練、與父母的背景學識并沒有直接關聯。
也就是說,隻要父母與孩子的語言交流頻率越高,孩子的大腦反應就越好,就越聰明。
其實從原理上來說,也不難解釋。
首先,通過與家庭建立交流,可以讓孩子感到充分的安全感,并且放開自己的内心,而在孩子放飛自我去表達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就獲得了很好的成長。
其次,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有限的,而父母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影響孩子跟着大人的邏輯去走,在漫長的交流過程中,随着發育和成長,孩子懂得東西越來越多,然後學會大人處理事情的方法,也養成了一套邏輯思維。
當然,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我們也不能一味以大人的角度和方式去與孩子進行交流。孩子畢竟天生就是天馬行空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還要嘗試去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與孩子交流。
好啦,快去和你的寶貝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