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

圖文 更新时间:2025-11-06 02:57:53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相信很多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明明自己村裡産的東西質量優良,但有時候就是賣不出去,就算賣出去了,也賣不上好價錢。這其實和農村二三産業的發展有關。而要提高二三産業的發展水平,就離不開相應的人才。像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鄉村工匠等等,都屬于這類人才。那麼,他們究竟能為農村發展帶來什麼變化,他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又會發揮什麼作用呢?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我們村的新能人)1

趙海伶是四川廣元青川縣人,在當地經營一家以食用菌生産加工和銷售為主的企業。最近正值羊肚菌采摘期,趙海伶和公司員工們每天都忙着去農戶家收購羊肚菌。收購來的羊肚菌會在工廠進行質檢、加工、包裝,做成趙海伶公司自己品牌的商品,在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現在,趙海伶公司的羊肚菌每天銷售達1500斤,加工産品年銷售量萬斤以上。此外,公司的蜂蜜等其他農産品年銷售額也超過一億元。

這些業績也極大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通過為企業提供農産品和産業鍊上各環節的原料,以及在企業打工等,趙海伶從事的産業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民4500多戶, 每戶年均增收15000多元。

不過,在以前,青川縣的菌菇等農産品雖然質量很好,但由于當地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這些農産品很難賣出去。2009年,在外地大學畢業的趙海伶決定回老家創業。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我們村的新能人)2

趙海伶想通過新興的電子商務為家鄉的農産品打開銷路,她開了青川縣第一家網店,在線上銷售當地的農産品。不過,趙海伶很快發現,隻銷售原始農産品,既不能保證質量,也因為缺少品牌化,難以取得消費者的信任。

趙海伶說:“當時需要把農産品加工生産,給它标準化、給它品牌化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它是涉及方方面面的鍊條和環節,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還是挺困惑的。”

要建立完善的産業鍊,需要做的工作複雜而困難,趙海伶感覺有些吃力。趙海伶遇到的困難也是很多返鄉發展二三産業的人員共同面臨的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農創學院院長付文閣說:“僅僅把地種好,把農業生産經營做好遠遠不夠。如果農産品加工業發展不起來,服務業發展不起來,農業的價值鍊很難提升,農民的收入也很難提高,所以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是鄉村産業振興和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人才結構不合理,二三産業的人才缺乏。”

為了培育更多綜合能力強的鄉村二三産業人才,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2020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就專門指出:要加快培養農村二三産業發展人才,要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要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農創學院院長付文閣說:“把培養鄉村二三産業人才單獨列出來,這是第一次,是一個最大的亮點,意味着把鄉村二三産業人才的發展提高到了事關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度。”

農業農村部鄉村産業發展司農村創業創新處處長李春豔說:“近年來,我們實施了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其中鄉村二三産業的技能和創業培訓是重要的一部分。2020年到2021年兩年,培育了近20萬人次,主要涉及農産品加工流通、鄉村特色産業、鄉村休閑旅遊和農村電商等二三産業。”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我們村的新能人)3

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各地也針對培育鄉村二三産業人才,出台了更細化的措施。趙海伶所在的青川縣,通過建立創新創業平台、提供财稅融資支持、給予技術指導等,為發展二三産業的人員提供幫助。在各方幫助下,趙海伶組建成立了食用菌種植合作社,采取“公司 專業合作社 農戶 電商”的模式,吸納農戶加入。

農産品收購上來,如何能賣出去、賣得好,也很關鍵。為了提升農村從事二三産業人員的電子商務運營能力,近幾年,我國陸續出台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對農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員等進行技能培訓;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返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

2017年,趙海伶所在的青川縣成立了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為從事電商運營的人員提供服務,并從外地聘請電商運營業資深人士到當地講課。趙海伶也參加了培訓。

幾年來,青川縣先後組織電商培訓150多期,培訓9000多人,為當地農村二三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我們村的新能人)4

經過努力,現在全國各地的農村電子商務營運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人才隊伍也不斷壯大。截至2021年底,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帶動農村就業人員3600多萬,極大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和四川青川縣一樣,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培育農村二三産業人才的政策指引下,各地也都在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培養二三産業人才的路徑。

朱靈敏是廣州市從化區西和村的村民,2013年,她和老公在村裡開了一家農家樂。因為沒有專門學過烹饪,飯菜的品質非常一般,加上沒有管理經驗,服務也不夠專業,朱靈敏的農家樂生意一直不景氣。情況在2018年下半年有了轉機。

朱靈敏說:“有一天接到區文管局一個電話,他就說現在有一個免費的粵菜師傅培訓課程,問我要不要去參加,我就去報名了。”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我們村的新能人)5

“粵菜師傅”培訓工程是廣東省在國家大力推動培育農村二三産業人才的政策指引下,從2018年開始實施的一項人才培養計劃。其中一個重要内容是由政府設立專項資金,聘請粵菜行業資深人士定期到省内的各鄉鎮,對在農村從事與餐飲相關的人員進行培訓,以提升他們的從業水平。

“粵菜師傅”工程不僅教授做菜技能,還聘請有餐飲管理經驗的人員,對餐廳食品衛生、服務和運營等進行培訓。因為菜品、服務等各方面都有提升,朱靈敏的農家樂回頭客越來越多了。

“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廣東全省累計培訓粵菜從業人員38.9萬人次,累計帶動78.5萬人實現就業創業。朱靈敏堅持每期都去學習,從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除了提供技能培訓,建立和完善對鄉村技能型人才的資格認證和評價體系,也是培育鄉村二三産業人才的關鍵之舉。在這方面,近年來各地也在不斷探索。

吳洪勝是廣東中山橫欄鎮的一名花木行業從業者,橫欄鎮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花木交易基地,像吳洪勝這樣的花木從業人員有2萬多人,吳洪勝有100多畝花木種植基地,生意做得很紅火,并且花木種植技術水平也很高。不過,吳洪勝一直有個遺憾,就是自己學上得少,學曆不高。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我們村的新能人)6

讓吳洪勝這樣在農業技術上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獲得專業資格認證,建立起鄉村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才能吸引更多技能型人才留在農村,讓鄉村二三産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對此,在我國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就指出:要圍繞地方特色勞務群體,建立技能培訓體系和評價體系,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專業化、标準化水平。

付文閣說:“現在鄉村産業分工越來越細,需要的人才就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職業化,對鄉村人才進行職稱評定,最大的意義是使鄉村人才有尊嚴、受尊重,提高了他們的社會地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就業。”

2021年,廣東省率先開展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定,成立工程人才培養與評價聯盟,吸納行業協會、技工院校、企業共同參與,建立起一套标準、完善的評價體系,讓鄉村技能型人才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二級巡視員魏建文說:“按照廣東農村的實際情況,我們把鄉村工匠人才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技術技藝類;一類是經營管理類;一類是生産應用類。一共涉及17個專業。”

去年9月,吳勝洪聽說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定中,有“花卉種植工程師”,于是他向中山市人社局提交了申請表。經過一系列審核,最終吳洪勝評上了“生産應用(花卉種植)專業工程師”,這是廣東省首批發放的鄉村工匠職稱證書。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大集鎮樣本(我們村的新能人)7

廣東鄉村工匠專業人才職稱評定自2021年正式實施以來,共評審出4165名鄉村各類工匠,他們已經成為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人才力量。

看來,在盤活農村資源方面,農村二三産業人才确實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面向新征程:首先要做的,就是繼續加大這類人才的培養力度,在學中幹,在幹中學,理論聯系實際,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其次要繼續加強政策的配套和完善,在制度上予以更大保障。一個重要目标,要讓農村有越來越多的二三産業人才,讓他們有能力有幹勁,有奔頭有盼頭,賦能鄉村振興。

來源: 央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