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于自然與藝術的結合 巴拉幹 蜀風楚流,自古追求歸隐田園、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千年古都天府之國誕生于金沙文化,這裡既是李白筆下的“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也是活力自由,卻又五彩斑斓、安閑自在的家鄉。 蜀風楚流,自古追求歸隐田園、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我們通過中國山水畫中營造的結構意識與觀想方法,展現出師法自然的設計思路,構建起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如畫觀法》。望花溪售樓部四個 “方形盒子 ”的布局結構,通過回廊相互貫通,引入如畫的四季景觀作為室内欣賞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賓客在季節中穿梭變化,開啟一場亦虛亦實的奇趣暢遊。
廊連四季 | 春梨迎夏柳 陰陽相生 | 剛柔并濟
穿過疊水窄橋和翠竹密林,便步入了接待空間。如同走入隋朝展子虔《遊春圖》的畫卷裡,畫家有力的線條化作岩石牆面的縱橫,久遠的青綠設色褪去了華麗的光澤,空間整體呈黑色與赭石色調。
手工雕鑿的藝術裝置似峨眉似青城,莽然雄渾,是為陽。一樹盛開的潔白梨花高挂上方,暗香湧動,是為陰。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卻可包容陰柔與陽剛的所有美好。
落地玻璃引入室外的景色,将視覺面積有效擴展延伸開。毛石雕塑的接待台和石椅油潤發亮,渾然天成,與牆面、地面的石材形成統一的質感,梳理出不同的肌理。置身室内讓人如坐春風,如對明月清輝。
尋春閑過小園東,雖然室外的春意稍縱即逝,但室内一樹梨花和壁畫的鳥兒可以再次喚起身體的感知系統,建築與環境有着極為融洽的關系。
#02 茵茵夏木 George Yabu - Glenn Pushelberg 未來,我們都将回歸自然 ——隈研吾
穿過玻璃回廊,進入到沙盤空間,宛若新雨初霁,荷葉滴翠。這一空間既有《千裡江山圖》的青綠設色,又有印象派《睡蓮》的寫意。兩面通透的玻璃窗把人的視線引向周圍的景觀,北側是侘寂的枯山水庭院小品,南側如方君碧筆下的山花爛漫。
綠色木飾面裝點着整個頂部空間,營造出王希孟筆下的疊綠意境。陽光晴好時折射到屋頂,映襯出如同水面的漣漪,提供給人更豐富的想象空間。沙盤上的藝術裝置“通天神樹”靈感源于古蜀文明的神話傳說,表達了先民對天與地的膜拜,也代表守護一方平安富足的祈願。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在這個清矍的季節裡,風雖然是涼的,卻帶來金醉如迷的色彩,設計師将屬于秋日的色彩、元素與材質運用在洽談空間,營造出了端莊柔情的迷人氛圍。
空間内胡麻、橘棕、朱紅、石青的色調神似《韓熙載夜宴圖》宋絹本設色的視覺質感。不難想象客人置身于此也可以擁有優雅、舒适的體驗。
三面玻璃環繞的空間可直接步出至庭院,落地玻璃以細密的竹簾或紗簾做了半透明的處理,增加了空間的層次感和神秘感。
洽談區沙發部分做了整體下沉式設計,賦予洽談空間沉靜感,方形的塊面應用,對稱的布局方式讓空間莊重沉穩,垂直幹淨的線條體現了一種克制的、退讓的精神,更加符合中國人的“以禮緻善生活”的态度。
空間内擺放着不同的果實映襯秋色的喜悅,吧台區上方的紅色的果實俏皮而豐盈;屏風中嵌入的石榴壁燈分外喜人,與翩飛的白眉和壁爐裡的爐火相映成趣。
回到事物本身。 ——胡塞爾
現代建築往往在極端複制中失去了與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關聯。望花溪的最後一個空間主題“冬”依然試圖構建人與環境的融洽關系。
洽談空間頗具蘇東坡《枯木怪石圖》的風格,黑、白、灰、木色的配色簡約節制,枯木怪石虬勁有力的線條承載了東方文人深沉而狂放的表達。
冬意近,寒漸深,朔風起,萬物藏。下沉式沙發座椅,提供給人甯靜的空間,竹簾、藝術品、花藝裝置構成了這一空間含蓄靜谧的表達。
生活的詩意不隻有遠方,也在于抽離繁忙之後的回歸本元。縱觀設計師揭取天然材料打造的空間情緒,質樸卻又細膩,令人重新體會毛石的粗狂,黃銅的矝貴,木材的溫暖,皮革的優雅……
一季一風景,一花一天地。
四季的視覺、觸覺、聽覺、味覺被溫柔調和,結合成一個複雜的、無言的經驗,似曾相識卻又耳目一新,任爾肆意徜徉在四季之境,與自我達成終極的自洽。
項目名稱:成都花樣年·望花溪小區售樓部
項目地址:四川成都溫江
完工日期:2021年8月
委托方:花樣年集團(中國)有限公司
硬裝設計公司:廣州GBD設計機構
軟裝設計公司:廣州GBD設計機構
景觀設計公司:上海彙張思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合夥)
建築設計公司:上海彙張思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合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