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古詩八首賞讀:人如修竹三冬好,詩與清溪九夏寒
在古詩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九夏”這個詞,顧名思義,肯定是指的夏天。
但是九夏,不單單指夏天,至少有三種含義。
那麼這就要從夏字的起源開始說起。雖然目前文字最早的實物,甲骨文,可以見證文字在商朝就存在,但文字的起源卻更古老,所謂倉颉造字,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黃帝部落時代。雖然當時的字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從後世夏字的存在,可以發現,這個字,有着蓬勃夏天的美好,是人們在夏天的山林采摘果實,用手收獲。
夏朝的建立,是源于當時小部落“夏後族“,是颛顼的後人,那麼颛顼的領地是在淮河若水流域,這裡物産不錯。後來夏後族的啟,也就是大禹的兒子,建立了夏朝。
夏字本身就含有夏天的陽光雨水充足,草木豐盛,夏朝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後來中國人稱”華夏民族“,來源于此。華,是華麗,夏是盛大美好,是曆史存在,是傳承,是無限祝福延續。
夏,有了這個概念,再熱的夏天,中國人也坦然接受沐浴炎風暑雨,因為這是豐收必然經曆的火熱過程和考驗。
一,人文九夏
所以夏的第一個重要的人文概念是指的中國。九夏,是九州華夏的簡稱,是中國的領地和領土,是領土上的人民。
二,九夏的記錄最初是用在周朝的禮樂上。
《周禮》中說,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有王夏,等九個旋律。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凡是帝王盛大的出行,宴請賓客,都要演奏。
那麼這是宣誓皇權彰顯威儀的一種,何以叫做九夏呢,就是因為帝王象征太陽,而夏是太陽之屬,帝王所到如同太陽之盛夏。
”奏九夏。舞雲韶。
邁德音。流英聲。
八纮一。六合甯。“ 魏晉 · 無名氏《晉四廂樂歌三首 其二 食舉東西廂樂詩 》
這是晉朝皇帝在郊外祭祀的禮儀歌曲歌詞,是傳承周朝的古禮。
皇帝來了,樂師奏九夏的歌曲,有人跳着迎接皇帝的雲韶舞。
皇帝的聲音洪亮神秘。這世界八纮一宇,海内安甯。
看到這裡,許多人是不是有一種近代似曾相識的感覺,小扶桑國常常就那麼效忠他們的皇帝,經常說什麼”八纮一宇“,皇帝的聲音叫做”德音“。
這是咱們老祖宗玩剩下的,被小扶桑當做圭寶。
實際這個九夏歌曲還真是壽命長。
晚唐的皮日休,曾經又制作了一套”九夏“歌曲歌詞。因為他曾經是唐朝和黃巢兩朝的高官,所以,這個九夏,也不知道他是為即将傾頹的唐朝皇帝挽尊,還是替新朝的黃巢歌頌。
不過單單從字面歌詞上來看,這九夏的歌曲一定恢弘,那是帝王和國家的象征。
像夏日一樣熱烈,像夏天一樣長久。
三,九夏,是指的漫長炎熱的夏天。
”北阙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黃莺弄漸變,翠林花落馀。“唐初 · 李世民《賦得夏首啟節》節錄
唐朝的皇帝都在用九夏,來形容夏天的到來,可以知道,九夏形容夏天或者是夏天的代詞,應該在隋唐之前。正是夏天炎熱,讓人感覺漫長,才會用九,但是也不是虛詞。
因為夏季三月,從節氣上來講,六節九旬,以十日為一旬,九旬之夏,是為九夏。
過夏天,固然草木蓬勃,但是天氣走向漫長的炎熱,分段計算,便于安排生活。九夏也就成了一種既定的俗語和夏天的代詞。
這是剛剛過夏天,就想到了夏天有九旬之長。
宮殿剛剛過了春暮,開始迎接漫長的夏天。
看,黃鹂鳥漸漸長大,春花開始謝落,我們要迎接熱烈漫長的夏天哦。
”西北指流沙,東南路轉遐。
獨晴留海畔,歸望阻天涯。
九夏呈芳草,三時有雪花。
未能刷羽去,空此羨城鴉。“唐 · 佚名青海望敦煌之作
這是唐朝人在邊疆青海敦煌戍守的詩歌。
青海敦煌,是唐朝的西北,到處都是流沙,回望家鄉,道路遙遠,也回不去啊。
獨留在青海湖畔,在這裡夏天的太陽裡,我思念遙遠的家鄉。
這裡漫長的夏天和家鄉不一樣,夏天才有春天一樣的芳草,而其他的季節經常會有雪花飛落。
我沒有翅膀可以飛離這裡,隻羨慕這城牆碉堡上帶着翅膀的烏鴉。
這首詩呈現了唐朝西北的邊塞,季節是漫長的夏天,但是這裡氣候惡劣,難得一年中的芳草季是在夏天。但是這隻會讓人更加思念南方的家園。
華夏之大,北國的領土,隻能感受六月草原的清新,而這個時段,漫長和短暫兼備。
”寄嶽雲,安九夏。
無間綠,實潇灑。
碧溪頭,古松下。
卧槃陀,晝複夜。“北宋 · 黃庭堅 《三言二首 其一》
黃庭堅宋朝豪放派詩人,這詩寫得灑脫。
我寄望能夠在山中的雲裡,安然度過漫長的夏天。
站在山頭,看到無邊連綿的綠色,那狀态實在是潇灑。
在山中的溪水邊,古松下,像僧人一樣睡覺,晝夜不醒。
這是詩和遠方。現代的人也常思慕,到山中避暑。
由于經濟發達,也常常有人去山區買房,作為避暑的去處,可以說現代的人比黃庭堅卧在溪頭松樹下更潇灑,城裡的錢,山中花,省下空調費,遠離紅塵酷暑的熱浪。
”寂寂無憀九夏中,傍檐依壁待清風。
壯圖奇策無人問,不及南陽一卧龍。“宋初 · 劉兼 《中夏晝卧 》
實際這也點出九夏的計算方式,中夏就是仲夏,按照以旬來算,就是九夏過了一半。
此人有諸葛亮之才華雄心,困在了家鄉裡,感覺前途不明,空有抱負。
這寂寞無聊的盛夏的時光,夏天過了一半,我在這裡虛度年華,等着酷暑裡的清風。
我一肚子學問志氣,沒有誰來三顧茅廬,我趕不上諸葛孔明啊。
世上隻有一個諸葛亮,隻有一個劉備。
隻有一段劉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此人的心真是大,但是這無聊漫長的夏天,做做夢,發發牢騷何妨?
多少人生淹沒在蒿萊之中,如果壓抑,你就在曠野中大喊吧。
”一潭嘉景四時新,不得經年作主人。
蓮芰風前忘九夏,绮羅香裡醉三春。
勤勞疆場誠無避,妝點蓬瀛惜未真。
多少勝遊休結戀,報君須自立涓塵。“北宋 · 韓琦《别潭 》
這是夏天消暑的詩。在夏天水潭邊過了幾日,讓人留念這裡明月清風,涼爽宜人。
隻是不能夠在這裡長久逗留。因為買下山的,又有多少人呢,人大部分是美景的過客,淺嘗而止。能夠像陶淵明回鄉隐居,第一,你要有家鄉土地,第二,你要能吃種地的苦。
在這裡荷花風裡,讓人忘記是炎熱漫長的夏天,在這裡的歌舞中,仿佛沉醉在春天。
但是我是清醒的,我曾經去過邊塞戰場,所以分外覺得這裡的神仙之地,不是長久和真實的,是刻意營造的一種營銷或者太平。
我不會留戀這裡的安逸,我要回到真實的世界裡,去見證感受時代和社會的真實。
很好,很清醒。
一個心中有家國有大愛的人,無法沉醉在避暑的愉悅裡,因為家事國事在心中,他要有所作為,他希望是真實的大的太平,而不是小确幸,小安穩。
天下苦夏,他何以安心在此?
”梅福當年守此官,荊山誰見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詩與清溪九夏寒。“
北宋 · 晁補之《次韻文潛尉福昌時壁間清暑亭詩(亭在水竹中)》節錄
宋朝沒有空調,很多人會在竹林中避暑,或者種植建造竹林,營造小的生态環境。
比如你看看這裡,竹子環繞水邊不算,竹亭是建在水中的,這就是說,亭子在水中,亭子邊種植竹子,這之外是水,水岸還有竹林。
這實際上是天然和人工智慧建立的一個避暑佳地,至少氣溫能夠降低十度以上。
如果在這裡過夜,隻怕夜晚還會覺得寒冷,需要加薄被子。這是巨型的空調房。
他這裡來贊歎這裡的避暑清涼,四處是美麗的竹林。
竹林四季常青,冬天也不凋謝,如同君子之恒。
而這裡消暑,寫的詩,也如同這裡的流水和竹風,盛夏裡,有着幽幽寒氣,冰雪清涼吧。
寫到這裡,想起三哥國用的稻草空調。實際原理和竹林的降溫是一樣的。
隻是三哥國那裡,大概為人民想得少,多種植竹子,安置平民,不失一種善舉又環保,何以讓人們用這樣原始的稻草空調降溫?
但是也證明,竹林降溫是行之有效的環保降溫。
我們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
”誰道今年熱,今宵分外清。
竹風秋九夏,溪月晝三更。
此景天悭與,無人酒自傾。
明朝火傘上,别作一經營。“南宋 · 楊萬裡《夏夜月下獨酌二首 其一 》
這是楊萬裡寫的夏日詩。
誰說今年熱,今天晚上特别清涼啊。
那竹林吹來的風,讓炎熱的夏天有了秋天的涼爽,一輪水中的月亮,天水一體,暗夜如晝。
這樣的景色,不是田田都有哦,讓我自己倒杯酒來享受。
明朝太陽升起,恐怕我就要經曆另外一番酷暑,想法又不一樣了哦。
這首詩,寫了夏天某些時刻的清美,讓人珍惜珍愛。
夏天固然漫長炎熱,但是總會有一種宜人時段,給人安撫,或竹林,或清風,或田園的收成,讓你覺得可忍可期。而熬夏,也就讓生活由被動而主動,生出無窮的樂趣來。
夏天漫長,但是夏天有夏天的美好,草木盛大,果實衆多,有讓人汗流浃背的高溫,也有瓜果爽甜的口腹安慰,有抱怨,更有秋和秋收的期待,有荷花之盛,有暑熱逼出人心的柔軟和分明。
九夏将半,季夏不遠,秋天也在路上,寫下你的九夏詩歌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夏草蒿萊詩詞六首:李煜“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是什麼意思?
盛夏美花五月菊古詩詞八首:道人移菊到山家,誰人着眼看荷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