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持續改善民生提升幸福

持續改善民生提升幸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03:47:00

持續改善民生提升幸福?光明日報記者 邱玥異地就醫線上就能備案報銷,看病更方便;老舊小區裝上電梯,上下樓不發愁;鄉村環境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敞亮……2022年即将過去,回首這一年,一條條惠民舉措,把一份份民生清單變為一幅幅民生畫卷,不斷溫暖人們的心田,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持續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持續改善民生提升幸福(謀民生之利築幸福之基)1

持續改善民生提升幸福

光明日報記者 邱玥

異地就醫線上就能備案報銷,看病更方便;老舊小區裝上電梯,上下樓不發愁;鄉村環境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敞亮……2022年即将過去,回首這一年,一條條惠民舉措,把一份份民生清單變為一幅幅民生畫卷,不斷溫暖人們的心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衆、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着力解決好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這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最好诠釋,是對“堅持人民至上、發展為民”的最佳回答。

真金白銀,兜牢底線

“這筆就業補貼真是‘及時雨’。”近日,北京鑫津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賬面上多了一筆4萬餘元的崗位補貼,公司人事部經理齊淑鳳介紹,這主要得益于今年北京市密雲區人社局推出的一項招收本地農民工崗位補貼政策,“目前企業共招用密雲本地城鄉勞動力70餘名,區級就業補貼政策出台後,企業可以累計獲得崗位補貼20餘萬元,在疫情期間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也提高了企業招用本地員工的積極性”。今年1至11月,密雲區共為3815家次用人單位發放區級崗位補貼4901.43萬元,實現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赢。這是真金白銀助企惠民的一個縮影。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一年來,面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各級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把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截至9月底,全國共支出就業補助資金727億元;為2111萬困難人員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允許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等延期還本付息;通過降低失業、工傷社會保險費率,緩繳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社會保險費,發放穩崗返還、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等,共為企業減負超2800億元……

圍繞穩就業保民生,一系列政策措施已落地顯效。

就業形勢逐步好轉——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4%,比二季度下降0.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01萬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務的91%。

物價溫和上漲——依托于強大的供給能力和保供穩價政策成效,前三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與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3.2%,快于同期GDP增速0.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民生投入持續增加——前三季度,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3.2%,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别增長31.2%、8.1%。

攻堅克難,回應關切

“沒想到一個電話、一鍵操作,就解決了我父親異地就醫備案、結算等手續,實在太方便了。”近日,山東省日照市岚山區居民任女士在“12345”市長熱線中對岚山區醫保局網辦、掌辦信息化的服務模式頻頻稱贊。

今年,任女士兩次陪父親前往北京看病,先後遇到異地就醫未提前備案和忘帶實體醫保卡的麻煩事。情急之下,她兩次撥通岚山區醫保局咨詢電話,工作人員即時幫助她跨省在線辦理了相關業務,隻需要一部手機、一張電子憑證,就能實現異地就醫購藥。

“從老家到北京有700多公裡,兩次困境的化解,讓我少跑了幾千裡路。醫保部門暖心、周到、智慧的服務,為我們異地就醫群衆暢通了渠道。”任女士由衷感慨。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面對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一年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速破解——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平均降幅48%,耗材集采平均降價超過80%,藥品耗材集采累計節約費用約1400億元。

一年來,我國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别為10.47億人、2.35億人、2.8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維持在95%以上。

一年來,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如火如荼——1至10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21萬個、859.25萬戶,按小區數計開工率為101.7%、按戶數計開工率為102.3%。

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數字,為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寫下生動注腳。

改革創新,共享紅利

“村裡的環境變美了,連帶着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每逢周末,城裡人到農莊就餐都要預約。”談到今年村裡和自家的變化,江蘇省靖江市豐産村“一鼎農莊”經營者何小平掩不住喜悅。

幾年前,豐産村曾因交通不便、環境髒亂,被列為人居環境重點整治對象之一。經過大力整治,村子變了樣。現如今,走進豐産村,農家小院錯落有緻,河面路面潔淨如洗,白牆黛瓦古樸有韻味,俨然一幅清麗怡人的田園風光圖,村子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田園鄉村。

“今年,村裡還新建了農民健身廣場,我現在閑着沒事就到廣場上看看戲、健健身,下午帶孫子在這裡滑滑梯,農村不比城裡差。”村民劉建勳笑言。

一年來,不斷加速的改革步伐開創了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良性互動的新境界——

職業分類大典首次标注數字職業,助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完善多層次養老金制度體系;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力度……

更多民生紅利漸次釋放,正轉化為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院接連開設了數字與智能制造、數字物流領域相關專業,近期還與部分企業、行業協會進行數字經濟校企行合作共建,将把更多的學生培養成為數字技能型人才。”杭州技師學院院長邵偉軍說。

“從街角遊園改建完成後,我們幾乎每周都來這裡逛一逛,綠植面積擴大了,空氣變得特别好,我們都喜歡在這裡鍛煉身體。”吉林省白城市市民王女士滿懷欣喜。

“沖着稅收優惠,我買了1000元的基金。”作為北京市第一位購買個人養老金的市民,張女士看着手機裡個人養老金“購買成功”的界面,盤算着未來的收益,信心滿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展望未來,一幅更加亮麗的民生畫卷正徐徐展開,溫暖千家萬戶。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16日0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