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封控管理以來
整個城市仿佛按下了暫停鍵
然而,有一群“複工趕早人”
他們有的在封控前逆行返崗
日夜奮戰在生産一線
以廠為家,戰疫情、保生産兩手抓
有的時刻做好準備,拿到複工通知
一刻也不耽誤,迅速重啟工作
努力奪回失去的時間
助力企業跑出“加速度”
在上海迎戰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複工複産的特殊時期,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堅守,每一滴辛勤揮灑的汗水,彙成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推動着經濟社會秩序走向正常。
,時長04:57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
NO.1
朱 駿:
陸空海,“芯”工廠保供團團長就位
華虹集團供應鍊保供團團長朱駿
搶人搶貨、定航班、定艙位……朱駿沒想到,專注于技術研發和生産計劃的他有一天會被叫作“團長”。每一批貨,從訂購、裝卸到配送,從陸運、空運到海運,物流鍊條上的每個環節都要親力親為。這些貨物,是集成電路生産線的“糧食”,是用于芯片生産的各種物料。從3月17日晚上開始,朱駿就返崗駐紮在工廠,以高負荷連軸轉的狀态,迎接着一波又一波的考驗。為統一華虹集團對外口徑,協調内部資源需求,他被戰時任命為華虹集團供應鍊保供團團長,負責4個基地、6條生産線的供應鍊穩定。
作為集成電路龍頭企業,為了保障連續性生産,華虹有一套完備的業務連續性計劃方案。3月中下旬,朱駿帶領團隊開始按照方案急速“奔跑”:緊急發貨,一批物料迅速從浙江、江蘇等地發出;梳理短闆,比如外地槽車司機送貨後,需要安排檢測機構為他們做核酸;調配人力,梳理出能返崗的員工名單,做好長時間封閉生産準備;密切聯系政府部門,申請通行證,關注後續政策的變化……好幾個夜晚,他幾乎沒合眼。擔任保供團團長以來,他每日與團隊一一排摸供應鍊“堵點”,尋找解決方案。3月28日,上海分區封控。在有效組織下,華虹6000多名員工,從四面八方彙聚到各個廠區,住宿舍、睡辦公室、打地鋪,開啟駐守工廠的“芯”生活。比起團長的稱呼,他更願意稱自己是這“六千分之一”。
短期保供難題逐步緩解,中長期供應鍊安全如何保障?過去由供應商操心的事,供應鍊鍊條上的每一環,現在都要靠華虹一一打通。“我們聯絡東航物流等相關企業,協調運力、預定艙位,還要負責物料落地後的各項工作,保證全程冷鍊運輸、與海關緊密溝通等。”4月底到5月初,4個架次飛抵上海,十幾噸光刻膠在各部門通力合作之下,運往華虹廠區。忙完空運忙海運,與船公司溝通、與港口協調,朱駿已經記不清給多少個相關單位打過電話開過會,不斷切換,過關斬将,終于一批批載着芯片生産物料的集裝箱動起來了……
除了生産物料,廠區的各項防疫和生活物資,團長也要操心。“我們提前搶購了一批物資,盡全力讓員工住好吃好。但客觀說,員工就餐時的品種還是有點受限。”朱駿笑言,疫情期間,他吃得最多的就是韭菜炒雞蛋和炒蘿蔔絲、蘿蔔炖排骨等花式蘿蔔餐,“韭菜和蘿蔔我們囤得最多。”
作為團長,朱駿是團隊的定心丸。他卻坦陳,自己對家人虧欠太多。疫情期間,他的嶽母感染了新冠病毒,所幸很快恢複了。當時,妻子既要居家辦公,又要照顧孩子,還承擔着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卻無法在身邊分憂。“最近跟孩子打視頻電話,要靠哄她才肯好好叫我一聲爸爸。疫情結束後,希望能好好彌補家人。”
NO.2
韓 雷:
從技術負責人變成居委會大媽
韓雷在辦公室
“沒想到,我從技術負責人,變成了‘居委會大媽’。”當韓雷說這句話時,作為首批回廠的複工者,他已經在廠裡住了44天。進廠時穿的羽絨服,已換成了短袖。
韓雷是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一員,進廠22年,從基層工藝員做到了技術部工藝處處長。3月23日,廠裡決定閉環生産,當天早上通知他“最短時間内進廠”。
上海汽輪機廠共約2800名員工,首批複工300多人,有一線工人,也有研發人員。工廠成立了複工臨時黨支部,韓雷成了臨時黨支部書記,忙起各項瑣碎工作。“小區遇到的困難,工廠全遇到了,一日三餐怎麼配送,外賣快遞怎麼傳遞,洗澡如何分批次,核酸怎麼排隊,怎麼消毒……作為臨時總指揮,我就像個居委會大媽,吃住在廠裡,整天在‘答疑’和處理緊急事情。”韓雷和同事們制定了《疫情封控期間管理辦法》,将千頭萬緒逐條理順。
三餐發放工作組
工作組晚間複盤
4月19日起,第一批員工陸續複工,至5月5日在廠人員增至850人。廠區提級管理,各車間成為獨立單元,就像小區的各樓棟,不能“串門”。廠區分為綠區(生活區)、藍區(閉環管理區即車間)、黃區(48小時靜默區)、紅區(應急隔離點),8支志願者小組負責大門接待、黃區管理、配餐洗浴、核酸組織等,每天都在解決問題。比如,複工以來每天組織抗原和核酸各一次,第一次核采用了4小時,被檢測機構“投訴”。工作組就将大家分為“固定組”和“遊園組”,改裝了檢測小車,将時間縮短至2小時。
核酸檢測
挑燈夜戰
短暫停擺後,廠區就像一部大機器,慢慢恢複了轉動。為盡快恢複産能,制造部門的汽輪機車間、燃機車間駐廠員工每天工作12小時,葉片中心單軸加工中心開啟二班二運轉,許多員工發揮一專多能,打通工序斷點。生産保障部也第一時間到位,保證幾百台機床正常運轉。當然,面臨的困難也不少,比如技術部到崗率隻有兩成,有時緊急情況要去現場,但進車間要申報非常不方便。為此,韓雷特地派一人駐紮在車間閉環管理,作為技術的“接口人”。
在家庭中的“缺位”,也讓韓雷很内疚。妻子是醫務工作者,有時要住醫院,女兒正上高一,遇到困難打電話給他,他總愛莫能助。“一次打印機卡紙了,我隻好遠程指導,她倒也自己修好了,我挺欣慰的。”他說。
NO.3
孫 傑:
把北橫通道耽擱的工程進度搶回來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北橫通道Ⅷ标項目經理孫傑
暫停32天後,超大盾構“縱橫号”再次發出了機器轟鳴聲,目前以每天2環4米的速度向前掘進,力争把疫情耽擱的進度搶回來。這樣的場景,讓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北橫通道Ⅷ标項目經理孫傑感到,原來熟悉的工作場景正在一點點回來。
今年3月18日至今,孫傑就一直沒有回過家。因為疫情,一些生産物資無法運抵,“縱橫号”在3月底采取了停機的措施。不過,每天仍有施工人員在井下24小時值班,對其維保和監測,防止産生沉降。
工程進展要顧,近300人的生活、防疫物資也要去聯系。孫傑說,當時每天都忙着各處聯系,儲備應急物資、食材,還要聯系醫務人員上工地來幫工人做核酸。
4月20日開始,孫傑又和同事們開始複工複産前的準備,邊張羅生産物資,邊對工地整個區域重新劃分,商量着如何進行線路規劃,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施工交叉作業。“當時,所有進入工地的臨時車輛,都會在車門、車窗上張貼臨時封條,司機不下車。随後,驗證司機健康碼、通行證等信息,并在過渡區完成全車消殺後,才能卸貨。”孫傑說。
在囤夠一周生産物資後,5月2日“縱橫号”開啟複工複産之路。“之前,‘縱橫号’已在北橫東段掘進了350米。”孫傑說,之後,它還将穿越運營中的地鐵18号線和4号線,完成總計2800多米的東段“地下之旅”。
5月4日,一車從嘉興海鹽運來的盾構管片抵達工地,這讓孫傑興奮不已。“這說明生産物資的運輸通道已經打通,将為後續的工程提供生産條件。”孫傑說,工地的人員複工率已達83%。為了減少人員流動,每天的施工人員加管理人員精簡到76人,分成六個班組。每個班組的生活、工作,甚至吃飯、上廁所都有固定路線,不能交叉。
複工後,孫傑這些天更忙了。昨天中午,孫傑抽空給家裡人打了個電話。聲音聽上去極其疲倦的他告訴海岸君,“我的太太是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護士長。我們互相調侃,一個是抗疫先鋒,一個是複工先鋒。”
NO.4
陳飛均:
堅守2個月 轉産保供核酸采樣管料
上海石化合成樹脂部聚乙烯聯合裝置主任陳飛均
5月6日一早,陳飛均從辦公室沙發起床,第一個來到上海石化合成樹脂部聚乙烯裝置。從3月11日起,他和廠區3000多名員工一起,已經在工作崗位堅守快2個月。
夜班師傅看到他說:“來得這麼早呀,昨晚生産一切順利!”老陳走到裝置前,詳細查看工藝參數。這一天,他們的裝置将轉産生産核酸采樣管的高熔指聚乙烯産品。“這個料熔指高,我早點來,早做轉産準備。”
老陳介紹,上海石化在完成原有合成樹脂産品市場保供的前提下,根據疫情防控對核酸檢測物資的需求,生産可用于核酸采樣管、抗原自測管的高熔指聚乙烯産品。今年至4月底,已經生産了4000餘噸。
核酸采樣管所需超高熔指聚乙烯專用料此前完全依靠進口。由于國内疫情多點暴發,核酸檢測需求不斷增加,進口原材料緊缺,經下遊廠家試驗,上海石化高熔指聚乙烯産品LF5600可替代進口超高熔指聚乙烯産品,生産出的核酸采樣管滿足各項質量要求,大大緩解了核酸檢測需要。
這天上午,他在3條生産線上巡檢,這一圈走下來一般要2個小時。老陳說,上海石化的生産一刻都不能停,疫情以來,廠裡也始終保持着穩定的原油加工量。3月11日至今,駐守在上海石化的3500多名員工、近1000名改制企業的運保人員和400多名承包商的項目建設人員,在封控期間保持零感染。
疫情期間,老陳最大的感受就是同事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多了,更貼心了。“班組裡的年輕人待久了,有些焦躁,我覺得都很正常。我就跟他們多聊聊天,看看大家有什麼具體困難。下了班,有時候還會組織他們跳跳繩、踢踢毽子。”
NO.5
張彥:
起早貪黑守護電力設備
5月6日,國網上海市南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二班班長張彥在35千伏劍橋站開展保電巡視工作
參加工作8年多的張彥,是國網上海市南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二班的班長,主要從事變配電設備運行和維護工作,以及承擔疫情保電任務。今天是張彥擔任班長的第68天,也是駐點值守的第41天。
3月31日,在公司駐崗值守“集結令”發出後,張彥主動請纓,最快速度來到位于闵行區的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值守,召集3名班員組成值守先鋒隊,為抗疫保供做好“一站到底”的準備,開始不間斷值班模式。
張彥趕早制定了轄區内63座變電站的運維方案,對隔離酒店、定點醫院、方艙等保障單位涉及的32座變電站制定保電特巡計劃,帶領值守班員開展地毯式排查,通過帶電檢測手段全面掌握設備健康運行情況。除變電站日常巡查外,張彥還需随時處理一些緊急任務。一日,一座位于浦江鎮的變電站發出“交流過電壓”故障報警信号。張彥帶領值守小隊消除完異常已是清晨。
張彥的妻子照顧着6歲兒子和60歲母親在封控期間的飲食起居。“家人一開始舍不得。但他們知道我是班長,必須沖鋒在前,帶着幹,領着幹,也就理解了。”得知兒子在班級視頻活動裡将自己抗疫值守保供電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張彥倍感自豪。
張彥每天關注班裡居家人員所住小區的封控情況,并動态更新信息表。作為第一批“趕早人”,張彥帶領着最小化運行的班組形成相對模式化的運轉機制,為後續值守人員補充、輪換和将來的大規模複工複産,乃至社會面複工複産打下了基礎。
NO.6
張紅燕:
淩晨三點開工,讓鮮肉月餅重新飄香
光明邨點心師張紅燕清晨趕制鮮肉月餅
随着全市防疫形勢的好轉,光明邨在5月1日推出兩款點心套餐的社區團購,邁出複工複市的新步伐。留守已久的點心師張紅燕做回老本行,洗菜、打包的雙手再次捏起了面團,鮮肉月餅的香味也在店堂裡重新飄起。
淩晨兩點半,張紅燕的手機鬧鐘響了。她從行軍床上起身,快速洗漱,三點不到就走進了後廚,第一件事是打面。“椒鹽餅、黑洋酥餅的面團是冷水發面,先把它們打出來醒發,再去打溫水發面的月餅皮。”另一邊的同事則拌起各種餡料,等到原材料準備完畢後,大家圍在案闆前,把鮮肉月餅、椒鹽餅、豆沙青團、蛋黃肉松酥餅等點心一個個包出來。
在光明邨做了14年的點心師傅,張紅燕的手上功夫很是純熟。“原本店裡有近20位點心師傅,但現在駐守在崗位上的隻有7人。要保證所有點心當日現做,送到市民手中還是溫熱的,就必須又快又好。”
清晨5時許,一籠籠青團被送入蒸箱,一盤盤椒鹽餅在烤箱中膨脹,鮮肉月餅則50個一組進入鐵盤鍋開始煎制。店堂裡,肉香、油香、甜香、芝麻香混合在一起,是上海人熟悉的味道。
8點出頭,大部分點心都出爐了,張紅燕又馬不停蹄地開始打包。鮮肉月餅放進紙盒,豆沙饅頭和粽子用袋子紮緊,再一一裝進紙袋,等待負責配送的同事取走。
10時許,當日套餐全部送走,張紅燕敲了敲酸痛的肩背,準備去補一覺,下午還要做第二天的準備工作。“說不累是騙人的,每一個點心都是手工捏制,費時費工。對于我們四五十歲的老師傅來說,現在更是‘倒時差’工作。但大家‘痛并快樂着’,因為時隔一個月,老顧客又吃上了光明邨點心。”
NO.7
韋賢忠:
為了上海人的“水果快樂”奔走
西郊國際果品部經理助理韋賢忠重回崗位,專心供應好“果盤子”
自4月27日零時起,閉市一個月的西郊國際果品業态,獲準分區域、分批次複市經營,市民們的“水果快樂”又回來了。而對于西郊國際果品部經理助理韋賢忠來說,這意味着他從蔬菜區、配送區的“機動人”回到了自己的崗位,專心供應好上海人的“果盤子”。
“水果是保供第二梯隊,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複工複市,早點回到忙碌的經營場景。”韋賢忠說,現在場内有56名水果客商、17位工作人員,每天有200多噸水果在這裡交易,包括市郊的西甜瓜、海南的妃子笑、大連的美早櫻桃、雲南的藍莓等時鮮貨,還有進口的新西蘭猕猴桃、菲律賓鳳梨、美國甜橙等,約有60多個品種,琳琅滿目。
為了這一番複市,包括他在内的“西郊水果人”提前做了不少準備,以确保人、貨、場的防疫安全。韋賢忠說,56名客商全部來自防範區,已居家隔離滿14天,且持有48小時核酸陰性報告。在進入市場前,他們要先做一次抗原檢測,在靜默區域待足48小時,期間完成2次核酸、2次抗原。一切正常後,才能進入經營區,并開始閉環管理。
進入市場的進口水果則必須持有“三證一單”,即檢驗檢疫證、消殺證、核酸檢測報告和報關單,現場再次消殺後經過靜默期才能銷售。同時,市場采用無接觸經營模式,供應商線上接單,線下分揀配送,采購商到場不下車提貨。這一套流程都在韋賢忠和同事們的服務和監督下嚴格完成。
韋賢忠從早到晚奔走在市場裡,大到協助辦理臨時通行證,讓客商的貨品暢通無阻運抵上海,小到時時巡視,提醒客商正确佩戴口罩,繃緊防疫這根筋。
從3月10日算起,韋賢忠已經有兩個月沒有回家了。他說,太太一個人帶着兩個孩子,很辛苦,很對不起她。“5月3日是我小女兒的生日,我太太拼盡全力團購了一個蛋糕,但我隻能隔着手機屏幕,給她唱一首生日快樂歌。等到一切正常,我想回去抱抱他們三個人。”
NO.8
王喜慶:
加油員、配送員、聯絡員一肩挑
中石油上中加油站站經理王喜慶
早上7時,王喜慶從地鋪爬起來,活動了下身體,迅速洗漱,穿上工作服、戴上防護面罩、口罩、手套,投入工作狀态。他本是一個睡眠很好的人,但連續四五十天的地鋪生活,讓他變得睡眠很淺,夜裡要醒好幾次。
王喜慶是中石油上中加油站經理,在加油站已經幹了16年,卻從未在站裡待過這麼長時間。從3月8日開始,他駐守加油站,保證服務保供不打烊。這兩天,加油站有2個小夥伴回家休息了,又有2個小夥複工了,而他還要繼續堅守。
王喜慶做出駐站決定時,疫情形勢并不明朗,公司也還沒通知。連續有幾名員工接到居家隔離的通知,他便當機立斷,趕緊返回家中收拾換洗衣物,趕回站裡。“當時我就一個想法,若防疫形勢繼續發展,自己絕不能被封控在家中,最關鍵的時刻,必須在站裡,和員工在一起,保證加油站正常運營。”他迅速準備了一批防疫物資,采購了行軍床、睡袋、春秋被以及一批生活物資,小小的床翻身困難,大家就幹脆打地鋪睡在地上。在他的帶領下,加油站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站裡還開辟了醫療救護、消防、公安等民生車輛的綠色加油通道,為防疫、值勤、環衛等人員設置“愛心驿站”,解決他們用餐、休息難問題。
王喜慶還是闵行、徐彙11個加油站的黨支部書記。上海分區管控後,這11個站的員工到崗率銳減,也面臨着物資緊缺的情況。他申請到一張寶貴的物資運輸通行證,開始當起了11個站的聯絡員、配送員。這些站點一圈跑下來,往往也要大半天。他還經常跟這些站點的員工視頻溝通,協調解決各站經營困難,幫助員工排解心理壓力、鼓勁加油。
站内員工越來越少,最困難時隻有3名員工在崗。王喜慶出了夜班又頂白班,一個人就是一個班組,有段時間隻能睡幾個小時。他不僅要保障站内運營,還幫助附近的小區居民送民生物資。“我們有一些線上渠道可以采購到物資,最多時送過20多個小區,看到附近居民拿到我們送去的菜,就很有成就感。”
王喜慶也不知道駐守加油站的時間還需要多久。有時,他會很懷念,疫情前自己從加油站一路坐地鐵,1号線換5号線,在地鐵車廂裡搖搖晃晃1個多小時到家,推開家門聽孩子叫一聲:“爸爸,回來啦。”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葉 薇 張钰芸 金旻矣
裘穎瓊 羅水元
圖 片 | 采訪對象供圖
視 頻 | 孔明哲
編 輯 | 小 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