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二歲的時候我就琢磨着訓練他可以如廁的習慣,但是嘗試一段時間每次逼着他坐在便盆上都一無所獲,最後還是要穿上尿片,他自己在家裡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然後站着醞釀自己的便便。
幾次之後,我開始覺得有些打擊,正在準備放棄這個嘗試的時候,看到《如何與孩子談性》裡面提到排便訓練。我用其中的方法嘗試了幾次,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兒子在2個星期内不僅可以在便盆排便,就連小便都基本可以告訴我們然後在便盆進行了。
這個飛速的進步讓老母親覺得好欣慰,除了立省了不少尿片錢之外,2個多月後也不再需要擔心還要包着尿片上托班了。--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如何有效的訓練寶寶如廁。
01訓練寶寶如廁的難點在哪裡?
一般進行如廁訓練的寶寶都在18個月-3歲左右。
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是最好動的階段,有些孩子還不能完全聽懂爸媽說的話,所以讓他們乖乖坐在小馬桶上專心做排便這件事真的不容易。
很可能發生的場景是他們坐一下馬上就被其他事情吸引跑掉了。要不就有小男生坐着玩自己的生殖器。馬桶對于他們來說還沒有建立起這是個上廁所的地方的概念。就算你強迫他坐着也是對牛彈琴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讓他們更加抗拒這個事情。
02為什麼訓練孩子如廁很難成功?
1.家長缺乏耐心
拿我自己個人的經驗來說是父母對待孩子如廁訓練缺乏耐心是最大的問題。
例如我剛開始訓練孩子的時候,當孩子一拉不出來的時候開始焦慮并失去耐心。這種不耐煩也會通過言語傳遞給孩子:“你怎麼還拉不出來啊?”“算了算了,不拉就起來。”
在孩子的訓練期總是要清洗褲子和清潔地闆,特别是清潔便便,這會讓許多家長的耐心指數會急劇下降。
還有就是孩子在控制排便和排尿這件事會出現反複的情況,有時明明已經成功一段時間之後,又發生反複。家長就認為孩子是故意為之。這些情況都容易讓家長對孩子缺乏耐心,并且發脾氣。
在弗洛伊德對于孩子“肛欲期”的理論中指出“便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創造物,對于孩子來說有着很重要的意義。
所以在訓練孩子排便這件事情上家長最好可以順應孩子的自然規律,不要着急,而是用積極的方式鼓勵他們創作,孩子就能強化自己的創造型性格。相反,如果大人做這個事情很嚴厲和焦慮,孩子就會感受到他第一次自己給自己創造快感的體驗得到了抑制,孩子反而會感覺緊張,心理壓力大,會擾亂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節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褲子裡的次數就越多。
2 孩子年齡比較小,沒有形成習慣
俗話說:一個成人的習慣的養成要21天的重複練習。我們成人尚且如此,對于幼兒來說如廁訓練這件事也是要讓孩子慢慢建立習慣。但是孩子畢竟沒有成人這樣自律,他們如果不想坐馬桶你無法硬逼,他們已經習慣了站着排便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轉換成坐着。
如何順應孩子的天性建立起習慣也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
正如哲學家洛克說:
“兒童不是用規則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但是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後,便用不着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
所以習慣的建立是不容易的,但是值得的。
例如我們出門上班的時候有時候因為趕時間我就啥也沒說偷偷跑掉了。或者孩子在玩玩具,也沒有打擾他們。但有一天我決定要建立出門前要和孩子熱情告别的習慣,于是每次出門前無論時間多趕我都會和他們抱抱親親。慢慢孩子習慣了之後他們完全不用提醒會主動來找我抱抱親親,這讓出門前的告别變成了一個固定的溫馨時刻。
訓練如廁也是如此,隻要養成習慣,你會發現之後将會事半功倍。
3 訓練寶寶如廁的前提條件
其實訓練寶寶如此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很多人不成功大概率是因為前提條件不滿足。
那需要什麼前提條件呢?
《如何與孩子談性》書中給了一個小測試,是讓你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到了可以開始訓練排便的階段。
這裡引用一下:
1.午睡後,尿布通常都是幹的嗎?
2.孩子的排便變得越來越有規律,越來越可以預測了嗎?
3.孩子喜歡嘗試“大人”做的事嗎?
4.孩子喜歡觀察父母和家裡的大孩子上廁所嗎?
5.當我們表揚或批評孩子時,他能理解為什麼嗎?
6.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嗎?
7.我們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時,比如當我們說“你去把圍嘴拿過來……”,他能去執行嗎?
8.孩子能上下樓梯嗎?
9孩子能長時間集中精力玩某個遊戲嗎?
這些問題都是幫助你了解你的孩子用于排便的括約肌的能力是否已經比較完善;他們是否能夠理解你和他們溝通有關排便的事情;他們對于被訓練是否會有興趣等等。
所以如果這裡的問題有5個的回答是yes,那麼你的孩子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03那麼我們該如何有系統地訓練寶寶如廁呢?
1. 主動引導孩子使用便盆
主動引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可以從開始在給孩子換尿布的時候告訴他們:你拉便便了。再到可能是觀摩我們去衛生間(如果你覺得能接受),引發他們的興趣。再下一步是不斷延長不穿尿布的時間。
例如我女兒小的時候先是白天嘗試不穿尿片,隻有出去玩和睡覺的時候穿。然後慢慢發展成出去玩也不穿了。最後是所有時候都不穿。
注意這個過程不要急于求成。家長也需要不斷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提醒自己孩子任何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時間。
2 創造良好的氛圍和習慣
讓孩子覺得坐在便盆上的時間是愉快的。在我兒子坐在便盆上的時候我會在他旁邊陪陪他,和他聊聊天。有時會拿一件他喜歡的玩具給他拿在手上。
對孩子的創造物保持好奇的心态。時刻記得“便便”是孩子的第一個創造。所以在兒子拉完便便後,我會讓他自己看看便便。然後說:好棒啊!等等一些比較正面的話。
嘗試用孩子的視角來看便便。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說類似“好臭啊”之類的話,或流露出嫌棄的表情,也不要馬上急着倒掉便便。有的孩子會在自己的父母急着倒掉便便的時候大哭,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創造就這樣被消滅了。
我記得兒子第一次自己在便盆排出便便的時候,我們全家都為此歡呼,還給他點贊,他于是也學會了每次在便盆拉完之後做出點贊的動作。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讓孩子知道便盆隻是排便的地方,不讓孩子把坐馬桶當成遊戲。這對于訓練孩子習慣的建立很重要。如果孩子很快拉完,那麼就讓他們馬上離開便盆。如果孩子沒有任何産出也沒關系,但最多隻讓孩子在便盆上呆10分鐘。讓他們知道坐在便盆上是有明确目的的:就是為了排便和排尿的。
3 需要特别留意避免一些錯誤
很多錯誤都是和家長的态度相關的:
例如逼着孩子在他們不想上廁所的時候坐在便盆上,這種情況通常會發生在我們覺得他們需要的時候,或者未來會帶給我們麻煩的時候。我最容易幹這種事的時候就是出門前,很怕孩子出去之後滿大街找廁所,所以強迫他們必須坐一下便盆。其實我們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告訴他們我們出去玩是不是你也不想在外面上廁所啊,或者上了廁所可以更加輕松玩,然後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不要在孩子沒有學會使用的時候表現失望。每個孩子的發育早晚不同。對于括約肌的控制能力也會有早晚的區别,所以不要和其他人比較,尊重每個孩子獨立個體的發展趨勢。
在孩子發生倒退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或者責罵孩子。這很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我們可以更多使用中性的言語,說褲子“濕了”或者“我們要換褲子”,而不是說“”褲子髒了“”或者“看看你幹了什麼”
孩子在比較大的時候也會發生因為玩的開心,而不願意上廁所,結果把尿拉到褲子的事件。這個時候也不要責罵孩子。可以更加溫和地引導孩子“這次是不是因為玩得開心忘記了,下次你自己會不會記得呀?”
結語:
叔本華說 “隻要你有耐心,總有成功的機會。”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句話很鼓勵到我。對于如廁訓練這個事情來說每個寶寶都終将學會如廁。
但在這個過程中更加重要的除了如廁本身,反而是考驗家長的耐心以及如廁訓練背後對孩子信心的建立:讓孩子喜悅面對他們人生的第一個“創造物”,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和他一起經曆他人生的第一次創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