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作用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作用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2-26 09:40:00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從立法意圖來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一部“幫助家長的法律”,通過“引導”和“賦能”,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理念,引導家長按照科學的方法、理念去教育孩子;同時直面家長的困難和困惑,以國家支持、社會協同的方式,合力幫助家長學習相關知識、提升教育能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作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作用(社會工作如何賦能家庭教育)1

家庭社會工作的意義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從立法意圖來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一部“幫助家長的法律”,通過“引導”和“賦能”,幫助家長轉變教育理念,引導家長按照科學的方法、理念去教育孩子;同時直面家長的困難和困惑,以國家支持、社會協同的方式,合力幫助家長學習相關知識、提升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需要多元化的專業服務隊伍,而社會工作恰恰可以在“引導”和“賦能”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促進法對社會工作者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予以明确。第二十七條明确指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組織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業隊伍,加強對專業人員的培養,鼓勵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這對促進家庭教育的法制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具有裡程碑意義。那麼社會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導有哪些專業優勢,能提供哪些服務内容呢?

社會工作促進家庭教育指導的理念與實踐

吳巧敏 楊婷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不僅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和諧幸福,也關乎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社會的穩定。随着三孩政策、“雙減”政策實施,家庭教育面臨更高的要求、更重的責任,家長對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家庭教育指導是指通過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或是整合資源幫助家長提高自身教育素質、科學優化家庭教育行為或是為家庭教育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設施,以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和成長。社會工作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具有理念和方法雙重優勢,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社工能夠發揮不同功能、制訂不同策略、運用不同方式,精準回應需求,促進家庭教育。

社工介入家庭教育的理念與優勢

(一)“賦能式”家庭教育促進

家庭教育促進法關鍵在“促進”,即對履行家庭教育的主體進行指導、賦能和提升,這與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一脈相承。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承擔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要職責,哪怕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很恰當,社工也不是一味地指責和否定,而是相信他們會有改變的可能,用優勢視角發現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因為如何做好父母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社工尊重家長的主體地位,為其賦能,挖掘其自身的潛能,促進其教育意願、教育觀念、教育能力的提升,社工是“指導”而非“主導”,是增強其自主性,而非增強其依賴性,讓監護人能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和重要性,更好地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發展。

(二)“人與環境”雙圈互動

現實社會中存在着多元的家庭結構,有核心家庭、主幹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聯合家庭、隔代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等形式,每個家庭都有差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也不盡相同。社會工作注重“人在情境中”的理念,以家庭為本,通過全面了解和分析該家庭的狀況,分析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面臨的問題,找到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滿足家庭教育個性化的需求。同時,運用“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角,形成兩個良性互動圈,一個是親子關系互動圈,引導良好的親子溝通,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另一個是“家-校-社”互動圈,探索更大的合作空間,通過整合和調動社會資源,建立支持系統,從而形成互促共進的“雙圈”良性循環。

社會工作介入家庭教育的實踐經驗

(一)“家-校-社”理念指導下的社工角色和功能

“家-校-社”理念中“家”指的是家庭、“校”指的是學校、“社”指的是社工。一個學生或兒童青少年問題的呈現是系統作用的結果,需要社工以“人在情境中” “家-校-社”雙圈互動理論為指導開展工作。以學校社工和社區社工為例,當學生出現學業困難、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心理健康等問題時,社工需要進行全方位的系統評估,就學生的居住情況、經濟情況、健康狀況、學習情況、人際交往、情緒行為、家庭狀況和成員關系、朋輩關系、支持網絡等進行測評,制訂較為細緻的介入策略,這包含了“家庭系統介入-學校環境改善-社工融合功能”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型。

在家庭層面,社工需要面見學生的家長,了解家長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家長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親子關系和諧與否。在這個層面,社工一方面可以就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對家長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可以就家長在育兒層面産生的焦慮、無助、憤怒等負面情緒進行疏導,給予精神和心理層面的支持和幫助,提高家長的親職能力。

在學校層面,有些學生在學校出現了人際交往、行為偏差、校園欺淩、學業困難、突發事件影響等問題,根據問題的緊急和嚴重程度,社工需要跟學校分管領導、年級長和班主任等及時溝通協調,盡量創造一個包容、有愛、正向積極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問題”孩子避免被過度标簽化,及時引導學生步入正常的成長軌道中來。

社工融合促進功能發揮體現在“家校合作”層面,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最重要的兩個場域,對他們的影響至關重要,但由于角色定位、教育理念方面的不同,家長和學校之間可能會存在責任主體界定差異、處理問題的方向目标不一緻、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不同、溝通交流不暢等障礙,這就需要社工發揮橋梁和黏合劑的作用,以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合理妥善解決問題為目标,凝聚學校、家庭、社工的共同力量,幫助兒童青少年更好成長。

(二)“預防-教育”背景下的社工服務策略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賦能和培育,促進家長的教育意願、教育觀念、教育能力提升。以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的“‘愛有方’正面管教家長成長營”項目為例,一方面,社工依托學校家委會、社區家庭成長營等,開展家庭教育種子講師培育計劃,培養了一支“自助助人”的種子講師團隊,種子講師們既可以通過培訓學習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又可以以講師的身份輸出知識,傳播科學的育兒方式和技巧,營造家庭教育學習的良好氛圍,讓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益。另一方面,暑期和寒假期間,社工組織開展親子夏/冬令營,搭建親子溝通互動平台,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良性正向溝通,增加親子關系的融合度和和諧度。這對于家長反思覺察自身的家庭教育模式,改良溝通方法,改善親子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社工在學校或社區組建家長成長訓練營,通過小規模的工作坊或小組的模式,搭建家長交流溝通平台,以讀書會、經驗分享、主題學習小組、線上打卡實踐等多元化的方法推進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踐行和落地。

(三)“幹預-介入”背景下的社工服務方式

一個孩子的問題折射出的是一個家庭的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時,針對整個家庭的支持和輔導非常必要。從“幹預-介入”層面的社工介入來說,家庭教育的關注點更為微觀和臨床,準确來說,更像是鑲嵌在家庭治療中的家庭教育。社工具有家庭教育知識儲備,受過家庭社會工作的專業訓練,在面對一些“問題”較為嚴重的孩子和家庭時,在針對家長和家庭的服務中,社工以家庭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運用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或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改變原有的“病态”家庭結構或不合理的應對姿态。

通常情況下,當孩子出現 “問題”,大家會認為是孩子個人的問題,而家庭出了問題,也會被理解成是因為某個或某些家庭成員導緻的,所以其他家庭成員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責備和抱怨有“問題”的家庭成員。但社工可以讓整個家庭看到,問題與每個家庭成員的溝通交流方式有關,并且會引導家庭成員設法打破原有的互動模式,建立新的更有利于家庭成員身心健康和家庭有序運作的模式,形成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好”起來,整個家庭系統才能健康良好運行。

總結與展望

社會工作促進家庭教育指導的過程,就是通過将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方法、技巧與家庭教育指導相融合,引起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并提高學習和改變的動機,探尋适合各類不同家庭的問題解決路徑和教育教養方式,開展預防性、發展性、矯治性等家庭教育研究,提升家長的教育意識,端正家長的教育觀念、培育家長的教育能力。同時,社會工作者充當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連接的橋梁,扮演好教育者、使能者、協調者、資源整合者等多元化角色,建立家庭教育指導的共促共建共融模式,共同實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目标。期望社會工作力量的加入,為家庭教育的發展提供有力而專業的支持,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作者:吳巧敏 楊婷婷

來源:《中國社會工作》2022年4月上刊,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責編:顔小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