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by Zi Li
Aug.
17
灼見(penetratingview)
成人世界裡,最多的不是體諒、不是共享,而是權衡。
作者 小燈泡兒
01
以前有朋友是做代購的,态度甚差。
平時找他,問多了回複慢,還價時幹脆不理。隔不了幾日,他又會朋友圈裡冒泡,指桑罵槐地說——
“現在的顧客啊,真是話多、難惹,也不看看買了多少錢東西。”
當時我挺憤憤然。明明看清了某些人,卻沒法輕易翻臉,不能輕易拆穿。
再後來呢,這類情況并不少見,漸漸也成了習慣:
我評論她每一條朋友圈,她幾乎回複完所有人,唯獨跳過了我;
qq上發匿名消息,他親昵和我聊天,卻無視我同一時間的留言;
厚着臉皮找她三次,她沒理我一次,最後簡單回了個字,“哦”…
是啊,這是一個信息爆框、争分奪秒的速食年代。可不知何時起,朋友圈,成了結識一個人的名片;對話框,成了溝通你和我的信箋。
就連微信,也搖身變作“一言不合就絕交“的利器。
隻可惜。成人世界裡,最多的不是體諒、不是共享,而是權衡。你我可以互慰冷熱,彼此敷藥。也可以豔時盈懷,萎時丢棄——這都算不上錯。
02
前段時間,網上就有這麼一篇刷屏熱文,“不回微信前,請别發朋友圈”。
初看時,大夥兒難免心有戚戚,連拍大腿,哭訴自己曾受冷遇的心酸。可仔細想想,這邏輯,實在是不經推敲。
“你理她卻不理我,這不是差别對待嗎?”“你有新動态,怎麼就沒空陪我聊天啊?”
事實上,發朋友圈和回微信,一個主動,一個被動,壓根不是一回事兒。
他發朋友圈,可能是他此時所需,或應工作要求,又或急需發洩他的情感;
他不理睬你,也許是漏看了消息,組織不好語言,或是清空了小紅點,事後忘了回複你。
如果在你眼裡,對方沒有及時回複微信,就表示他輕視、忽略、看不起你,是不是太草率了點?
如果你隻是因為,他偶爾點贊、評論或轉發,就認定對方是知己是摯友,又是否太浮于表面?
想來,真正的關心和在乎,是知曉你的狼狽,體諒你的心急;是可秉燭夜談,也可雨裡狂歡。
那些鼓吹着 “不回微信前,請别發朋友圈”的人,他們真正在意的,并非對方多麼情商低、沒修養,而是害怕自己被嫌棄、被漠視——就像一道鬼影。參與着,飄忽着,卻再無存在感。
03
像我和閨蜜阿星,就是那種幾個月不聯絡,再見面卻熟絡親切的知己。
我倆都知曉彼此在社交的懶,相處的慢。便也不會苛責,對方昨日忘回的訊息,上周沒聽的語音。
記得前段時間,我狀态不太好。身體抱恙,瑣事纏身,每天怨氣藏不住。便隻好隔三差五地,發微信騷擾她,叨叨自己這裡煩、那裡亂。
然而發了數十條消息,阿星卻隻字未回。
本以為,她屏蔽了我的信息,懶得收下我這波負能量。未曾想,三天之後,阿星給我來了電話,“你做好心理準備,我要跨過半個中國,來看你了!”
當時我鼻子一抽,眼淚吓了出來。便惱她,那你幹嘛不回我啊?都以為你不要我啦。
閨蜜在那頭,撲哧笑了,你這丫頭片子,勸你一百句,還不如見面來個大熊抱。
那會兒想想,還真是。
回與不回,發與不發,也許并不能說明什麼。微信的存在,既會拉近距離,也會豎起屏障。
當你看不見我的情緒想法,當我觸不到你的真實處境。默契和理解,才最重要。
04
《解憂雜貨店》裡,店主老爺爺曾說過:“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我們的聲音渴望被聽到,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
說真的。咱們都一樣,誰沒有感性、極端或胡思亂想的時候,誰不渴望身邊朋友的珍視和尊重。
我能理解女孩們被男友冷落的怨氣,删他好友的不甘;也經曆過鼓足勇氣去投稿,石沉大海般的沉默與空白。
然而,相處這件事,其實也就八個字:我自傾杯,君且随意。
若她是你在乎之人。一條微信不如一條短信,一條短信不如一個電話,一個電話不如一次相見。
若他是你尋常之友。别總到了求助的時候才去接近他人,别總想着落下便宜還不欠人情。
在指責他人“沒教養、情商低”之前,不如想想,你的事情很緊急嗎?你的表達足夠清晰嗎?你是否存在私心,渴望凡事以你為先?
當真心被碾碎、訴求被無視,你要做的,不是盲目抱怨,而是接受一次次艱澀而徹底的自我重構——是哭鬧冷戰,還是換位思考?是心懷不爽,還是實力說話? 選擇權,隻在你。
最後,願每一個“被忽視”的人兒把心裡那些硌人的小石頭撿起來,捏碎它。
—THE END—
☀作者:小燈泡兒,少女臉漢子心20 萌妹。享受行攝在别處,沉迷吃喝難自拔。大櫻桃與小燈泡(iamcherry2016)。灼見經授權發布。
MOR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