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物流不談「TI」和「HI」,
N年物流經驗也枉然~
那麼,經常聽物流人說起的「TIHI」(太嗨)
到底是什麼呢?
「TIHI」就是這兩個詞的合稱,表示:
貨物在托盤上的碼放方式。
TI:就是每層如何擺,擺多少, HI:就是打算放幾層,放多高。
開動腦筋,計算一下圖中TI是多少,HI又是多少?
于是,TI與HI在一起,打造出整整齊齊的一闆「貨物單元」,
方便後續倉儲與運輸。TIHI,就是這個意思!
TIHI,這個東西概念,
看起來非常簡單、易懂,
但是實操中如果不達成系統性共識,
則會導緻貨物在各環節頻繁加垛/拆垛/翻闆作業。
TIHI如果做到上下遊統一,不僅能夠最合理化利用托盤,
更便于企業與上下遊帶闆運輸,
加快貨物交接。
那麼,如何制定統一的TIHI呢?
一般來說,統一的TIHI,需要上下遊各方協同并達成一定的共識。
其次,需要深入理解「TI」、「HI」的運用場景:
TI - 以匹配标準托盤平面尺寸為準,
HI - 與上下遊不同作業場景有關。
TI的關鍵在于:
将産品包裝箱「剛剛好」碼放在标準托盤之上,
不超闆、不虧闆。
HI,也就是托盤碼闆高度,
是TIHI制定的關鍵點與難點。
由于供應鍊每個企業的
【業務模式】與【物流組織模式】不一樣,
單個企業往往會根據【庫容最大化原則】
來設定碼闆高度,
造成不同企業之間的碼闆高度不一樣;
另一方面,
為了減少【車輛裝載率】損失,
企業往往又會根據車廂高度進行碼闆,
這就導緻在各環節銜接時,
需要進行多次的【升層】或【降層】作業,
不僅影響收貨效率,
還會增加額外的人工搬運成本。
可見,碼闆高度
與貨物自身特點(快流/慢流,抛貨/重貨),
以及貨架标準、車輛标準互相關聯。
目前市場最通行的做法是:
根據标準車廂内徑高度制定碼闆高度,
上下遊企業在遵循行業通行的碼闆高度标準基礎上再設置貨架标準,
以實現各标準匹配。
PS:
《ECR帶闆運輸指南》推薦的快消品行業碼闆高度:
正所謂:
TIHI統一很重要,
上下遊共識要協調。
省時省力提效率,
物流工作不要太嗨喲~
正所謂:
TIHI統一很重要,
上下遊共識要協調。
省時省力提效率,
物流工作不要太嗨喲~
最後回顧一下今天60s的重點:
關于TIHI的設置,大家可以咨詢貫穿供應鍊始終的專業公司,
比如路凱,他們從生産線、碼垛、上架、運輸、卸貨等環節,
他們一直在研究相匹配的TIHI标準。
路凱,成立于1942年,是供應鍊優化領域享有盛譽的物流集裝器具循環共用解決方案服務商,目前處于亞太領先的帶闆運輸解決方案服務商的位置,提供國家标準木托盤靜态租賃和動态租賃、多種高度生鮮筐租賃,多年來緻力于為亞太地區客戶開發優質、創新且符合環境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解決方案。路凱作為物流集裝器具循環共用解決方案服務商在包括快消品制造業及零售業在内的多個行業市場均已處于領導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