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注冊營養師 戴民慧
秋天是吃海鮮的好時節,從現在開始,各種肥美的海鮮都會被陸續端上各家的餐桌。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海鮮,大家在品嘗之餘,得留個心眼,若在細節上稍不注意,最後你隻會感歎海鮮讓你歡喜讓你憂!科普君送你這份“吃貨”指南,教你解鎖吃海鮮的新姿勢!
海鮮,健康又美味!
海鮮是一種高蛋白熱量低的食物。大多數的低脂魚類,如鳕魚、比目魚和龍利魚中約100克(2兩)可食部分含有不到100卡路裡的熱量。甚至更胖的魚類,如鲭魚、鲱魚和三文魚,每100克也僅含有大約200卡路裡的熱量(100克 肥瘦豬肉熱卡約為400卡路裡)。
海鮮也是一種完整的蛋白質來源,含有足夠的人體所需必需氨基酸,以保證健康生長和胎兒的最佳發育。而且海鮮中的蛋白質更容易消化,因為海鮮的結締組織比紅肉和家禽少。
海鮮中脂肪含量低。大多數魚類和貝類的總脂肪含量不到5%,甚至最胖的魚類,如鲭魚和三文魚的脂肪含量也不超過15%。海鮮中的大部分脂肪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ω-3脂肪酸,衆所周知的對嬰兒和兒童大腦發育有益的EPA與DHA,在魚類和貝類中含量豐富。
魚類還是B族複合維生素、維生素D和維生素A(特别是油性魚類)的天然來源。複合維生素B與神經系統的健康發育有關。維生素A是健康視力和皮膚所必需的,而維生素D在骨骼發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海鮮好吃,還要會吃
其實多吃海鮮,對健康有許多好處。例如,著名的地中海飲食,就是食用海鮮、橄榄油、乳制品與大量新鮮蔬菜組成的一種被稱為最健康的飲食模式,其可以降低心髒病發作、中風、肥胖和高血壓的風險。
吃海鮮方式非常多,生吃(刺身)也是其中非常流行的一種。一大盤鮮嫩可口的三文魚、甜蝦、生蚝等,鋪在冰塊上,大家夾一片往醬油與芥末混合物中一蘸,入口即化,将食物本來的口感與味道發揮到了極緻。
但是生食海鮮有哪些隐患?醬油和芥末真的能有效殺死寄生蟲和細菌嗎?有哪些安全的烹饪海鮮的方法呢?
相對深海水産,淡水水産有更高的寄生蟲感染風險,一定不可生吃。當然,深海水産并不絕對“保險”,海水中同樣有寄生蟲,隻是跟淡水寄生蟲相比,感染幾率小一些,即便被感染,後果也不像淡水寄生蟲那麼嚴重。
但人們吃“刺身”時的那些調料,比如料酒、芥末、醋、姜、蒜、醬油等等,都不足以殺死寄生蟲。所以那些蘸料隻是為了“好吃”,就别指望靠它們滅蟲殺菌了吧。
絕對保險的烹饪海鮮的方法就是加熱了。海洋中的寄生蟲對熱非常敏感,按照美國FDA的指南,隻要加熱到60℃,就可以消滅寄生蟲了。
除了加熱,也許有人并不知道,其實冷凍的海鮮比新鮮的海鮮更加安全呢,美國與歐盟都規定海鮮魚肉要在零下冷凍以達到殺滅寄生蟲的目的。
總體上來說,如果追求生吃,經過規範深度冷凍的海産品,生吃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很小,對于大多數人可以接受;嚴格控制養殖條件、規範操作的海産品,比如養殖三文魚,可以很好地控制寄生蟲,則可以不經冷凍也可以生吃。
這些人,慎吃海鮮!海鮮雖營養又美味,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能敞開享用的。
由于大多數海鮮中嘌呤含量高,患有痛風的患者應少吃,在痛風發作期應該禁食。而且由于海鮮蛋白質含量高,患有腎髒疾病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謹慎食用。
海鮮種類繁多,有些深海大型魚類與海鮮重金屬超标嚴重,孕婦與嬰幼兒應在專業人士(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食用,比如鲅魚、鲨魚、鲷魚和劍魚由于重金屬汞含量高,孕期哺乳期應禁止食用。 (鄧璇 馬林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