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13:19:17

第十一篇第23章

子畏于匡,顔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匡:飲器,筥(jǔ)也。從匚(fāng)從㞷(huáng),匚指受物之器,匡的原義是指古代一種盛飯用具,這一含義後來寫作“筐”。

“匡”是方形的器具,故引出了方正、端正之義,也引申為動詞,就是扶正、糾察之意。如《小雅》:“王于出征。以匡王國。”又如《論語》:“一匡天下。”

匡也指輔助,如《前漢·宣帝紀》:“以匡朕之不逮。”

匡又通眶,如《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

現代漢語的“匡”主要用作姓氏。傳說殷周之際有個叫匡俗(一作裕)的人與其兄弟結廬隐居于南障山(即今廬山)。

他們是受道于此山的仙人,故世人便稱廬山為“匡山”、“匡嶽”、“匡廬”或“匡俗山”。

本文的匡,指地名,在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論語》中有兩次出現“子畏于匡”,指同一件事:公元前496年,孔子從衛國到陳國去經過匡地。匡人曾受到魯國陽虎的掠奪和殘殺。孔子的相貌與陽虎相像,匡人誤以為孔子就是陽虎,所以将他圍困。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1

吾以女為死矣:即吾以為女死矣。我以為你死了。

敢:勇也,犯也。這個字的古字形描繪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打獵場景。字形的下面是一隻手,也就是“又”字,這隻手握着獵叉,猛地刺向上面的野豬,也就是倒寫的“豕”字。

這個場景表示獵殺野豬時,人們勇敢進取。捕捉野豬是非常勇敢又有膽量的行為,所以“敢”字的本義“指有勇氣、有膽量”。如《書·益稷》:“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又如《史記》:“于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敢也指有把握作某種判斷,如:“誰敢保證”?

敢也指冒犯之辭,凡言敢者,皆是以卑觸尊,不自明之意。如《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2

全文理解為:

孔子被圍困在匡地,顔淵後來趕到。孔子說:“我還以為你死了呢。”顔淵說:“您還活着,我怎麼敢先死呢?”

孔子和顔回師徒的關系非同尋常,孔子待顔回勝過兒子,孔子的兒子孔鯉沒什麼建樹,不在“七十二賢”之列,顔回卻是“七十二賢”之首。

《論語》多次記載孔子贊揚顔回的語錄,顔回死後,孔子是“子哭之恸”、大歎“天喪予,天喪予”!卻不見他兒子去世時有多悲傷。真是“親生不如學生”啊!

孔子的侄子孔忠也是“七十二賢”之一,《論語》中卻沒有記載孔子對他的評價,可見,顔回之賢并非浪得虛名。

顔回與孔子心意息息相通,也可以說是生命的共同體。當然,這裡的生命不是自然意義的生命,而是道之生命、文化之生命。

顔子深明傳道之責任重大,故不敢輕死,再則顔子事師如事父,父在,子不敢輕死。

患難見真情,師徒二人,這種生死與共的感情,讓人動容。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3

“七十二賢”之首——顔回

顔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巧的是,孔子母親也姓顔,叫顔征在,孔子如此器重顔回,會不會因為顔回是孔子母親娘家人的緣故?

其實不是,因為顔回的顔姓和顔征在顔姓的來源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同一個祖宗。

顔回的顔姓源于曹姓,陸終之後。黃帝之孫叫颛顼,颛顼之玄孫叫陸終,陸終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曹安後裔曹挾,被周武王時封于邾(故城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建立邾國,為魯附庸。

曹挾之後夷父,字顔,又稱邾顔公。邾國被楚國滅掉後,顔公的支庶子孫有人以祖父的字為姓,稱顔姓。顔回即夷父之後,算是沒落貴族。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4

顔征在的顔姓起源于春秋時魯國公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公的長子魯侯伯禽被封于魯。伯禽的子孫有人被封在顔邑,遂以封邑為姓,稱顔姓。征在就是魯國顔氏之女。

孔子辦學13年後,顔路帶着兒子顔回一起進入孔門學習,此時顔回13歲,顔回剛入孔門時,在弟子中年齡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較少外露,有人便覺得他有些愚。

有一次顔回随子路去洙水洗澡,見五色鳥在河中戲水,便問子路是什麼鳥。子路回答說:這叫熒熒鳥。

過了些日子,顔回與子路又去泗水洗澡,又在河中碰見五色鳥,顔回再次問子路:您認得這鳥嗎?子路又答曰:這是同同鳥。

顔回反問:為什麼一種鳥有兩個名字呢?子路說:就像我們這裡出産的魯絹一樣,用清水漂洗就是帛,用顔色染就是皂,一種鳥兩個名字不是很自然嗎?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5

孔子也覺得顔回看上去愚,其實“回也不愚。”顔回天資極聰慧,就連能言善辯的子貢也坦率地說不敢與顔回相比。他曾說: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顔回聰敏過人,虛心好學,使他較早地體認到孔子學說的精深博大,他對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師之情。

他以尊崇千古聖哲之情尊崇孔子,他曾感慨: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衡·講瑞》中提到:“顔淵獨知孔子聖也”。

公元前503年,顔回西遊至衛,由衛至宋。《說苑·敬慎》、《孔子家語》、《莊子》中均有記載顔回西遊之事。

顔回西遊的目的,主要是去宋國向戴氏求婚。據顔景琴著《顔子評傳》考證,顔回途經衛國,是因為其本家顔濁鄒在衛國。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6

顔子之所以先到衛國而後到宋國,有可能顔濁鄒在其間充當了月老的角色,故顔子以到衛國去遊學為由,而實際上是請顔濁鄒一同前往宋國。

顔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階段,十三歲入孔門,用了大約六年的時間,其學業基本已成。十九歲向宋戴氏求婚,二十歲與戴氏完婚,二十一歲生子顔歆。顔回随師周遊列國時,其子顔歆已五歲。

顔回言行一緻,孔子稱贊他的德仁,說他“不遷怒,不貳過”,“其心三月不違仁”,“善哉回也”。

據傳,當時有的同窗認為孔子對顔回的評價過高,很不服氣。有一天,他們出了個點子,想考驗顔回一下。

他們見顔回走來,就派人繞道于前,在路上偷偷放下一錠金子,然後躲在一邊,遠遠地看他如何處置。顔回突然發現了路上閃閃發光的金子,拾起來一看,不禁一愣,上面清清楚楚地寫着一行小字:“天賜顔回一錠金”。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7

顔回搖了搖頭,把金子翻過來,在另一面也寫了一行字:“外财不發命窮人”。寫完後,把金子仍放在原處,拂袖而去。這件事很快傳開了,大家從心裡更加佩服顔回。

孔子帶上弟子們進入衛國後,先至衛都帝丘顔濁鄒家。顔回與顔濁鄒同為小邾子顔友的後人,子路則是顔濁鄒的妹夫,彼此一向有往來。

顔回與子路告知孔子到衛國來的真實情況,并希望顔濁鄒能把孔子一行推薦給衛君。顔濁鄒答應二人的請求,把孔子一行的食宿安排在自己家中,以便早晚求教于夫子。

經顔濁鄒、蘧伯玉(孔子朋友,子貢外公)等人的推薦,衛靈公接見了孔子及顔回一行,并按孔子在魯國所得年俸給粟六萬,于是他們從顔濁鄒家搬出自立館舍居住。

顔回随孔子在衛國住了十個月,有人向衛靈公進言說,如果他們是為魯國圖謀衛國而來,該怎麼辦?衛靈公遂派公孫餘假暗中監視孔子師徒。孔子恐受其害,便匆忙離開衛國,準備到陳國去。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8

途經匡地(今河南長垣縣境)時,被誤認作曾侵犯匡地的陽虎而被匡人圍困。

孔子等匆忙離開衛都帝丘時,顔回暫時留在顔濁鄒家,以便觀察衛國的動向。衛靈公調查清楚孔子一行到衛國來并不是魯國派來的,于是再次接受顔濁鄒、蘧伯玉等人的勸谏,請顔回傳話,懇請孔子回帝丘。

顔回至匡,見到了被圍困的孔子等人。孔子動情地說:“吾以汝為死矣。”顔回恭敬地回答道:“子在,回何敢死。”

顔回彙報了衛國無意加害夫子的實情,并轉達了衛靈公懇請夫子回帝丘,以及衛靈公将在城外恭候夫子,以謝不恭之罪的話。

于是,顔回随孔子重回帝丘,途經蒲邑,又遭到蒲人的攔截。當時,衛國人公孫戍被衛靈公驅逐後,便逃到蒲地策動叛亂。他試圖脅迫孔子一行參加,利用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聲望壯大自己的聲勢。

孔子談顔回與子貢(論語史鑒孔門七十二賢)9

後經孔門弟子子路、公良孺等的拼殺,蒲人感到靠武力留不住孔子一行,建議和談,答應放行,但不能回帝丘。孔子同意,雙方舉行了盟誓。

但一離開蒲地,孔子就吩咐大家趕回帝丘去。子貢不解地問:方才的盟誓難道可以違反麼?孔子說:那是強迫我們盟誓,神靈不會聽信的。孔子一行重返帝丘,衛靈公果然出城恭迎。

顔回二十九歲時,顔回頭發全白,不幸在四十歲病死。 孔子曾誇贊顔回:“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