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真的來了”,這或許是創業者和投資人們在2018年聽的最多的一句話。但從投融數據來看,“寒冬”一詞似乎對生物技術領域并不适用。2018年全球生物技術領域投資總額超過388.01億美元。在這其中,國内的融資總額共計309億元人民币。
與其他行業不同,醫療行業的投資需要更多的耐心;生物醫藥類的投資更是面臨高風險、長期投入。我們不禁思考,在大部分行業都準備屯糧過冬的時候,為什麼生物技術領域的投資還熱火朝天,生物技術領域的投資人們是如何思考的?
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我們整理了上千條投融資數據,尋找到其中最為活躍的十家投資機構,并對他們2018年在國内的投資行為進行了簡單分析。如果你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人或者從業者,這些機構的投資方法論值得一看。
紅杉中國
紅杉中國成立于2005年,由沈南鵬與紅杉資本共同創辦。他們專注于科技/傳媒、醫療健康、消費品/服務、工業科技四個方向的投資機遇。13年來,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了500 餘家企業。
2018年,紅杉中國在醫療領域出手21次,參與生物醫藥領域投資9次,人工智能、抗體藥物/靶向藥物是他們重點關注的領域。
紅杉中國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分布
在2018的投資中,抗體藥物/靶向藥物、人工智能的投資占比均為23%。從他們的投資足迹來看,紅杉中國相信人工智能最終能夠化身為類似互聯網一般的工具,滲透各個行業。依圖、推想科技将人工智能用于醫學影像;深度智耀、晶泰科技則将AI與藥學結合,希望借助工具加快藥物研發效率;藥明明碼則緻力于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加快基因組學落地的腳步。
在生物技術領域,除藥明明碼以外,紅杉中國所有的投入都放在了新藥研發領域。相比本土企業,他們更青睐具有海歸背景、國外藥廠背景的企業。比如基石藥業的管理團隊全部都具有海外制藥巨頭從業背景,天演藥業羅培志更是曾讓諾華和默沙東争搶的抗體大牛,藥明明碼、藥明巨諾則有藥明康德背景加身......
從投資輪次來看,紅杉中國更多投入在B輪和C輪期間偏後期,被投企業大多是某一前沿細分領域的潛在領軍者。
紅杉中國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禮來亞洲禮來亞洲基金是禮來制藥在上海成立的風險投資機構,主要投資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地區)生命科學領域最具潛力的新興企業。該基金是首個由全球制藥企業在中國成立的生物制藥風險投資機構。12年以來,禮來亞洲投資了百奧維達、浙江貝達藥業、南通聯亞藥業等 30餘家公司。
2018年,禮來亞洲在國内一共投資了8次,主要集中在醫藥領域。他們偏愛A、B輪的公司,除鹍遠基因以外,其餘被投企業全部都從事抗體\靶向藥物研發。
被投企業中,科望生物在2018年先後完成了兩輪融資,禮來亞洲都有參與其中。這是一家旨在引領全球腫瘤免疫2.0革命的生物技術公司,目前已形成了12條覆蓋腫瘤免疫各重要領域的自主研發産品管線。從A輪獨家投入和A 與高瓴和鼎晖的合作,禮來亞洲基金一路偕行,對科望給予厚望。
另外兩家被投企業奕安濟世和邁博斯生物在2019年進行了合并,奕安濟世的創始人趙奕甯也是禮來亞洲基金的合夥人。
邁博斯生物是一家創新生物藥發現、臨床研究和商業化開發的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目前已建立起由創新首仿或快速改進型抗體項目組成的豐富産品管線。奕安濟世則主要從事設計和應用創新生物工藝技術,加速生物制劑的研發和生産。通過許可引進,奕安濟世生物藥業已獲得數個同類首個下一代免疫治療抗體項目在中國或全球市場的權利。
新成立的Transcenta将具備生物藥物研究、開發、法規和生産的全流程整合能力,并在蘇州設有藥物發現和轉化研究中心,在杭州擁有工藝與産品開發中心和生産基地,在上海、北京和美國波士頓分别設有臨床開發中心。
禮來亞洲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全都與腫瘤相關。衆所周知,禮來制藥本身的業務主要在糖尿病領域。2019年1月,禮來對Loxo的收購被視為進軍腫瘤業務的裡程碑事件。但其實,早在2010年初,禮來亞洲基金就對處于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研發處于Ⅲ期臨床的貝達藥業進行了A輪投資,這也是禮來亞洲基金近十年來最重要的一筆投資。2016年貝達藥業上市,賬面退出回報為18.53倍。2015年,禮來便與信達藥業達成了三個腫瘤免疫治療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開發合作協議,裡程碑付款總金額超過10億美元。信達也是早年禮來投資的公司之一。
禮來亞洲的投資邏輯向來是尋找中國某一市場均有領軍者潛力的創新企業,并且具備能夠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比拟優勢。由此見得,禮來亞洲的作用不僅僅是一個風投機構,它也在為禮來制藥尋找國内市場的合作機會,與自身業務形成互補。
2019年開年不到3個月,禮來亞洲又投資了燃石醫學、博雅輯因兩家企業。前者為腫瘤基因檢測服務商,後者是一家基因治療企業。
君聯資本君聯資本是聯想控股旗下的專業風投機構,君聯資本在管美元及人民币基金總規模超過400億人民币,重點關注中國的創新與成長機會。截止到2018年,君聯資本注資企業近400家,其中約70家企業已成功在國内或海外上市/挂牌,近50家企業通過并購退出。
醫療領域是君聯資本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技術則是他們的重點關注領域,同時也是國内最早一批投資生物技術企業的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君聯資本在2018年進行了14次醫療領域投資,主要集中在生物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其中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占到了6家。
君聯資本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君聯資本是國内最早一批布局單克隆抗體的風投機構,他們成功在第一波風口之前搶先完成了布局。而在PD-1等位點已經成為紅海市場的今天,他們投資的目标也早已轉移,投向了未來可能的産業:基因治療、小核酸藥物、免疫療法以及其他更為前沿的抗體藥物。
作為早期和成長期的投資者,君聯資本更加偏向于A、B輪次的項目,但是對于好的項目,他們也願意為其破例。
上海細胞集團是一家細胞治療企業,是在上海市科委批準建立的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礎上建立的高科技公司。君聯資本自B輪開始對其進行投資,在2018年的兩輪投資中也均有參與。
信達藥業是君聯資本投資的最早一批企業,作為早期技術投資人,他們通常不會參與最後階段。但能夠在單抗上與國外巨頭一決雌雄的企業實屬少見,最後信達IPO募資他們也有參與。
同樣參與C輪的還有CRO企業賽賦醫藥。在君聯資本看來,CRO企業是創新藥産業的基礎建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物醫藥産業的進步,第一波福利将從CRO企業顯現。從藥明康德到康龍化成,君聯資本布局了國内CRO企業的兩家龍頭企業,賽賦醫藥或許是他們下一個重點孵化對象。
弘晖資本弘晖資本是一家專注于醫療健康産業的投資基金,專注于醫療服務、移動醫療、醫療器械和生物制藥投資。在2018年一共進行了12筆醫療投資,其中6筆為生物醫藥公司,主要在天使輪和A輪期間。
弘晖資本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從細分領域來看,弘晖資本跨越了抗體、免疫治療、微生物組學等時下熱門領域。這家機構在2018年參與了兩個天使輪項目,分别是勁方醫藥和弈柯萊生物。
其中,免疫治療企業勁方醫藥成立于2017年,其天使輪規模就上億輪。這家公司在2018年完成了天使輪和A輪兩輪融資,弘晖資本都參與其中。
弈柯萊則是上海的一家生物技術公司,擁有領先的酶工程技術和基因工程技術。這家從事生物催化和合成生物學方法的研究和開發。弘晖資本與2018年6月對其進行了獨家投資,目前該公司已經建立了國内領先規模的酶庫,在酶的篩選、改造、定向進化、發酵、固定化以及酶催化反應的規模化生産上積累的大量的經驗。
再回顧此前弘晖投資的一些項目,開拓藥業、吉凱基因均屬于早期技術領域的領航企業。從投資足迹來看,弘晖資本更傾向投資早期和成長期項目。他們通常在風口來臨前搶先完成布局,在市場還呈藍海時找到領航企業。
通和毓承2017年5月,通和資本與毓承資本合并成立通和毓承,兩支具全球化視野的專業團隊強強聯手,共同打造關注全球前沿創新科技的醫療健康領域專項基金。
通和毓承關注器械、診斷設備、醫療服務、醫療IT、醫療人工智能等子行業。在2018年,這家機構參與了9次國内交易,其中6次為生物醫藥相關,免疫治療是其投資最多的領域。
通和毓承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基石藥業主要從事免疫抑制劑藥物研發;禮進生物、同潤藥業都是從免疫治療;而唯一一家液體活檢企業仁東醫學,也主要關注腫瘤免疫全流程服務。
通和毓承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輪次分布
他們的投資輪次大多在A、B輪,關注早期和成長期階段的創新企業。
除了國内,通和毓承在海外的布局則更為前沿。在2018年的交易中,他們投資了抗衰藥物、免疫治療等公司。通和毓承一直強調全球化視野,整理發掘全球創新技術,并創建中國醫療領軍企業。
他們認為VC應該考慮主動投資,具體來說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VC自己成立公司, 找到一個明确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組建管理層,引進産品線;第二種公司已經成形了,有一定規模,那麼我們幫公司帶來價值提升, 比如引進産品線。
通和毓承合夥人朱忠遠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通和毓承資本的一個特色是Find and Found, 即在美國找,在中國建。這種模式目前在中國還不多見,他們希望公司在創立初期就有足夠的資金,讓創業團隊專心做藥。“我們希望把後勤做好,彈藥充足,讓團隊全力以赴往前沖。”他這樣解釋。
經緯中國經緯創投因其傑出的投資業績和悠久的曆史在全球風險投資行業中享有盛譽,經緯中國則成立于2008年,由邵亦波、徐傳陞和張穎三位管理合夥人共同管理。
經緯中國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醫療健康是經緯關注的四大領域之一,2018年他們一共投資了15筆醫療投資,6筆發生在生物醫藥領域。基因檢測是經緯中國頻繁出手的細分領域,僅23魔方一家就出手了兩次。無論是消費級基因的23魔方、還是單基因測序的希望組、又或者是腫瘤檢測的臻和科技,經緯中國的投資風格都更偏向中期成熟的企業。
相比抗體和靶向藥物,經緯中國目前更關注基因檢測領域,他們已經覆蓋了消費基因、遺傳檢測和腫瘤檢測三個最熱門的方向。
他們是審慎的投資者。隻會對經過判斷後認為将來有潛力成為行業領頭羊的傑出個人和公司做出投資。
凱泰資本凱泰資本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專業的風險資本管理機構,目前基金總規模達到500億元人民币。2018年,凱泰資本在生物醫藥投資的6家企業幾乎全部集中在了早期創新藥企業。
凱泰資本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除南京方生和以外,其餘幾家公司全部從事藥物研發。并且這些公司大多是從事專項疾病,包括皮膚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此前,凱泰資本還投資過杭州暢溪(吸入給藥)、柯菲平(心腦血管病)等專項疾病公司。凱泰資本不是隻關注醫療的投資者,他們的打法更偏全産業投資。
進入醫療領域以來,凱泰資本陸續完成了對科濟生物、銀杏樹、新元素、淩科藥業、暢溪醫療、卡威生物、柯菲平、維健醫藥、正和祥等企業的投資。從早期的創新藥、CRO服務,到創新制劑,再到下遊的藥房連鎖行業。根據他們多年的布局來看,凱泰資本踐行産業鍊投資邏輯。
元禾原點元禾原點是元禾控股旗下的早期股權投資管理平台,重點關注TMT和醫療兩大領域内初創期和成長期創業企業的投資機會。元禾原點專注早期,偏好技術投資。在2018年,這家機構投資了6家企業,且全部為生物醫藥公司。
這些企業中,晶雲生物為CRO企業外,其餘所有企業均為新藥研發企業,以抗體藥物為主。其中亞盛藥業主要從事小分子藥物研發,目前管線中有8個産品;基石藥業則以聯合免疫治療為主,其PD-L1産品是目前國内進度最快的。這兩家公司都在2018年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目前正處于上市程序中。
藥明巨諾則是國内CAR-T研究的佼佼者,該公司結合了Juno在嵌合抗原受體技術(CAR-T)和T細胞受體(TCR)技術,以及藥明康德的研發生産平台及公司豐富的中國本地市場經驗,使得它已經成立便受到關注。
據了解,藥明巨諾的CAR-T産品JWCAR029的IND申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CNDA)批準,這是國内首個獲準臨床的以CD19為靶點的CAR-T産品。
元禾原點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從被投企業來看,元禾原點更傾向前沿技術領域,用這些新興技術來解決臨床未滿足需求。同時,他們通過尋找細分賽道内最領先,最有口碑的企業來降低風險。
泰福資本泰福資本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關注新藥開發和新型醫療技術的投資機構,2018年,這家機構在國内一共進行了5次交易,且全部為生物醫藥投資。
他們主要投資有潛力的早期和成長期企業,2018年,這家機構與弘晖資本一起參與了勁方醫藥的兩輪融資,其他投資公司也大多在A輪。
泰福資本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泰福資本似乎對小分子藥物情有獨鐘,所投資的企業幾乎全部都是小分子藥物企業。盡管目前以單抗為主的大分子藥物占據風口,但市場上大規模使用的任然是小分子藥物。盡管有人将小分子藥物比作熱帶雨林中的恐龍,但每一年小分子藥物都在化藥中獨占鳌頭,傲視群雄。
Pharmaintelligence的一份報告中曾提到,目前小分子藥物的增長率隻有4.2%,已經低于了平均整體增長率。但目前小分子藥物研究占據市場整體的70%,而大分子藥物面臨不能進入細胞内部,且無法在細胞内尋找靶點的缺點。或許在日後的市場變化中,小分子藥物還将有很長的時間立于不敗之地。
但它的增長率隻有4.2%,遠低于增長率高達15.1%的抗體藥,同時低于藥品整體平均增長率。就像動物之間領地的争奪一樣,“後進者”大分子生物藥會逐漸蠶食小分子藥
小分子研究較早,占70%的市場;缺點和難題是不能作用于蛋白相互作用,但該難題逐漸克服。大分子近二十年勢頭猛,發展快;面臨的問題是不能進入細胞内部,仍在做細胞膜表面的靶點,尋找細胞内靶點是大分子将來要解決的問題。
深創投深創投于1999年由深圳市政府出資并引導社會資本出資成立,是國内最早一批風險投資機構。該機構主要投資自主創新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新興産業,涵蓋信息科技、互聯網/新媒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消費品/現代服務等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行業領域。
深創投2018年在醫療領域投資了10家企業,5筆資金流向了生物醫藥領域,且絕大部分被投企業位于廣東地區。除了大範圍投資機構都在布局的抗體和靶向藥物以外,深創投還在2018年投資了一家微生物療法的公司。
深創投2018年生物、醫藥投資表
病原體、微生物在人體内形成了共生生态,他們是健康與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在很長的歲月彙總,它們一直被忽略。二代測序的誕生也促進了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聯研究,科學家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嘗試利用這些關聯,通過微生物診斷和治療疾病。
該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前沿研究的不确定性,大多數關聯還沒有被證實。但盡管如此,也有不少資本和大公司開始布局。
深創投投資的這家公司叫做知易生物,專注二代益生菌(Next-generation probiotics)與活菌藥物(Live Biotherapeutics)研究與開發。基于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菌株發現和藥物開發。公司進行了大量創新研究,建立了從菌株到藥物的“Know-How”,其中創新活菌藥物SK08即将進入臨床。
在此基礎上,知易将繼續加強人體微生物組與疾病關系的研究和開發,包括微生物培養組與緻病栖生菌譜(Pathobionts)研究、靶标确定以及新功能菌株分離應用。
與深創投組合投資的還有清控金信藍色微生物基金。這是國内第一支微生物基金,由清控金信和藍色經濟區産業投資共同發起。
青島清控金信藍色微生物創業投資中心是由北京清控金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藍色經濟區産業投資基金共同設立的國内第一支微生物基金。目前他們已經投資了量化健康、銳翌生物等多家微生物研究企業。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深創投與華大基因一直關系密切,或許會有更多的微生物投資可能。
深創投的背景是政府産業基金,他的定位是投資政府重點扶持的新興、高新技術産業。結合十三五規劃來看,基因技術、微生物組學、抗體會成為其重點關注領域。
哪些領域最受關注,為什麼?
2018年生物、醫藥Top 10投資機構投資分布
各家機構有不同的投資風格,但大家都在同一個領域,對行業的見解有異也必有同。我們綜合了這10家機構2018年投資生物醫藥類企業,從他們的投資動态來看,哪些領域是大家共同的選擇。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抗體藥物\靶向藥物、免疫療法和專項疾病。其中抗體藥物數量最多,占據總體的36%。自第一個抗體藥物問世以來,抗體藥物因為其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越來越受到行業關注。
尤其是在中國,經過從仿制到創新、到海歸人才回國、監管的改革,中國的創新藥物已經到了一個産出期,而首當其沖的就是抗體和靶向藥物。老的靶點和通路正競争激烈,而新的靶點和通路又在源源不斷的湧現出來。無論是哪一家都或多或少的有投資抗體和靶向藥物,這兩個領域是正在爆發的紅海市場。而免疫療法和專項疾病領域,随着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升溫,它們正在成為下一個風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