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綜合立體交通規劃武漢

綜合立體交通規劃武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6:04:10

原标題:塑造新時代“貨到漢口活”

綜合立體交通規劃武漢(未來五年武漢将交通區位優勢加快轉化為國内國際雙循環樞紐鍊接優勢)1

武漢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中國共産黨武漢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報告,将“交通區位優勢加快轉化為國内國際雙循環樞紐鍊接優勢”列入今後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務之一,引起黨代表廣泛關注。

連日來,市黨代表們在審議報告時紛紛表示,期待武漢加快打造國内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戰略鍊接,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建議武漢在加快建設港口、陸港、空港、生産服務、商貿服務“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同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商貿物流,延伸産業鍊,提升價值鍊,塑造新時代“貨到漢口活”競争優勢。

■ 更好發揮雙循環樞紐鍊接優勢

是武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武漢把增強交通樞紐功能、發揮區位優勢作為重要抓手,打造國内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戰略鍊接,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市黨代表、市商務局投資促進三處副處長殷波認為,九州通衢的地理位置,使武漢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的湧入地。這些資源要素的聚集,給武漢在打造國内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内國際雙循環戰略鍊接中提供了優勢。

殷波表示,進一步強化武漢交通區位優勢,将為商務經濟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不斷推動轉化為塑造新時代“貨到漢口活”競争優勢,“依托于武漢的交通樞紐和輻射廣大内陸市場的區位優勢,我們商務工作将乘‘勢’而上,做優做足内需、開放、招商‘三篇文章’。通過高水平的擴内需、促開放、暢循環,在武漢打造交通鍊、物流鍊、産業鍊、供應鍊、價值鍊等‘多鍊合一’的中心樞紐。”

“武漢作為湖北省及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既是彙通南北的交通樞紐,又是東西航運的黃金水道,在加快建設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和中部地區樞紐港上,具有重要地位,蘊藏重大機遇。”市黨代表、武漢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甯對武漢交通樞紐的建設充滿信心。

劉甯說,中遠海運集運将中部集裝箱區域公司總部和管理中心放在武漢,正是看重武漢的區位優勢和“雙循環”樞紐鍊接潛力。他特别介紹,今年8月1日,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項目開港通車,二期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部分投産試運行。以此為支點,可大幅降低多式聯運“最後一公裡”的物流成本,并且形成強化武漢港集裝箱中轉港地位。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完善“鐵路運輸 海運”“江運 海運”等貨運通道建設,武漢地區運力規模、吞吐量大幅提升。“這将有力推動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建設,強化武漢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功能,助力武漢打造中部地區樞紐港”。

“作為央企,助力武漢航運建設發展,吸引更多物流向武漢集聚,帶動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劉甯說,武漢中遠海運集運将在武漢市政府以及中遠海運集團等的指導下,緊密配合好各相關單位,持續做好黃金水道文章,為武漢加快建設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和中部地區樞紐港,完善内暢外聯中部陸海大通道貢獻力量。

■ 打造“五型”國家物流樞紐

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将交通區位優勢加快轉化為國内國際雙循環樞紐鍊接優勢,黨代表們認為,正如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要加快建設港口、陸港、空港、生産服務、商貿服務等“五型”國家物流樞紐。

目前,我市已獲批建設港口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市黨代表、武漢港務集團花山港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劉芳舉例介紹,港口型物流樞紐主要依托港口來建設,也是為了推動完善以樞紐為支撐的‘軸輻式’物流服務體系,促進物流提質增效降本。這些都是武漢港鍊接世界、增進合作與交流的平台和載體。

作為國家批複的一類開放口岸,花山港即将正式完成口岸驗收工作。“一類口岸獲批後,周邊企業貨物可以直接進出口,能大大降低企業成本,提升區域産業競争力。”劉芳介紹,目前花山港已先後引進浦隆、富士康等客戶,并取得部分航線直航業務。下一步,港區将以開放姿态引進戰略合作夥伴,促進更多項目在漢落地生根,并通過直航業務吸引貨源,打造貨、港、船一體化全産業鍊。同時,充分發揮水鐵聯運無縫連接的優勢,增強武漢港的輻射能力和影響力,加大服務中西部省份的力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構建現代化物流集疏運樞紐,助力武漢打造中部地區樞紐港口貢獻力量。

“武漢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地區經濟發展快速,具備建設國際航空客貨樞紐的優勢與基礎。”市黨代表,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柴舸說,“雙樞紐,多支線”是實施“民航強國”“交通強省”戰略的重要抓手,做優做強武漢民航,讓武漢真正成為祖國的“立交架”,更好發揮“一主引領”作用,東航義不容辭。

柴舸說,東航将進一步優化航線結構,加密航線網絡,加大運力投入。“十四五”期間,東航武漢公司引進飛機年均增速将達到8%以上,打造“漢滬”“漢蓉”““漢京”等快線或準快線,努力打造立足武漢、輻射全國,借助大東航樞紐網絡優勢通達世界的一流航空公司,服務武漢市,以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參加全球産業分工合作。

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城市圈的“七環三十射”高快速路網,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四網融合”,打造“軌道上的城市圈”。市黨代表、武漢地鐵集團建設總部一級項目經理周歌軍說,黨代會報告給了地鐵一線建設人員一份施工藍圖,将依照藍圖來完成未來五年的規劃節點任務。

■ 帶動會展及商貿物流産業發展

積極融入全球産業鍊供應鍊

黨代表們認為,将交通區位優勢加快轉化為國内國際雙循環樞紐鍊接優勢,将直接帶動會展經濟、商貿物流的發展,有助于武漢積極融入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發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

“武漢的交通區位優勢對會展經濟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市黨代表,漢陽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謝興表示,發展會展業是将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内國際雙循環樞紐鍊接優勢的具體實踐。

謝興說,漢陽區商務局将發揮政府服務職能和橋梁紐帶作用,做好“金牌店小二”,打造全市會展文旅集聚區,加快推進環球文化中心、智慧大廈雙子塔、中央水系商務區等國博中心配套項目建設,延伸産業鍊條,提速會展關聯産業集聚和“吃住行遊購娛”等服務功能布局,積極承接國際國内大規模、高級别、專業性展會,鞏固和塑造一批本土特色會展品牌;突出漢陽造、知音琴台等文化印記,持續導入特色文旅項目,大力引進優質文創企業,重點打造環月湖、環蓮花湖、環武漢動物園等文旅圈,融合打造100億會展文旅産業。此外,“十四五”期間,漢陽區還将重點促進會展數字化賦能和會展服務漢陽區數字技術産業發展,挖掘會展招商引資新能量,放大産業展會服務漢陽區重點産業發展效應。

市黨代表、黃陂區蔡店街道黨工委書記裴衛華說,黃陂作為武漢北大門,擁有天河國際機場、亞洲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毗鄰全國武漢新港,臨港優勢明顯。未來,依托機場核心樞紐,黃陂區将打造高端會展經濟聚集區、臨空總部聚集區、航空物流聚集區。而在黃陂漢口北,正升級建設武漢國際貿易城,通過“内貿外貿”相結合,打造湖北“新沿海”重要出海口。

塑造新時代“貨到漢口活”競争優勢,市黨代表,武漢商貿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國認為:“武漢商貿的發展,特别是武商、中百等上市公司的發展,不能局限于地方,要立足武漢面向湖北輻射全國,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主動走出去,在全國一些重要城市進行布局。這一步不容易,也正是基于武漢交通區位優勢的不斷強化,為擴大内需、增強長江中遊經濟增長内生動力添彩助力。”

王建國介紹,近年來,依托于武漢交通區位優勢,中百集團已在武漢城市圈,以及省内其他城市,還有長沙等中部其他省的城市開設倉儲、超市等各類門店數百家;以鄂州華中冷鍊港、昆明冷鍊港、揚州冷鍊港為支點的武漢冷鍊産業已經走向全國,冷庫規模位于全國前列,同時在上海、長春等地建立了轎運基地。此外,今年11月底,由武商集團打造的南昌最大商業綜合體封頂,明年将正式運營。這是武漢商業龍頭“走出湖北”的第一步,也是長江中遊三省“商業互融互通”的實例。

■ 打造實力雄厚的新時代英雄城市

展望未來,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後五年武漢區域輻射力、全國競争力、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強,交通區位優勢加快轉化為國内國際雙循環樞紐鍊接優勢,新時代英雄城市能級、品質、形象充分彰顯;全國經濟中心加快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全面提速,初步建成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引領帶動武漢城市圈成為全國重要增長極。

打造“軌道上的武漢”

暢通主城與副城、副城與副城骨幹路網,織密提升區域循環路網,完善副城配套基礎設施。推動“主城加密、新城成網”,打造“軌道上的武漢”。

打造“軌道上的城市圈”

強化“九城就是一城”理念,更好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以武鄂同城化為先導,堅持交通互聯先行,整體推進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産業同鍊、民生同保,全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競争力、最具影響力的省域城市圈。

加快建設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城市圈的“七環三十射”高快速路網,推動城市軌道交通、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四網融合”,打造“軌道上的城市圈”。

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強化長江中遊城市群省會城市合作聯動,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協同發展。提升武漢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能級,加強與長三角、成渝雙城經濟圈協同聯動,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深化與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合作,積極承接新興産業布局和産業轉移。

加快建設“五型”國家物流樞紐

提升物流樞紐功能,做強做優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港口、陸港、空港、生産服務、商貿服務等“五型”國家物流樞紐,融入“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塑造新時代“貨到漢口活”競争優勢。

打造鐵路、航空客貨運“雙樞紐”

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快構建“超米字型”高鐵網和“一環八向”普速鐵路網,建設中歐班列區域性樞紐節點,打造鐵路客貨運“雙樞紐”。

推進天河機場擴容升級、天河空鐵綜合樞紐建設,打造國際航空客貨運 “雙樞紐”。

加快建設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和中部地區樞紐港,完善内暢外聯中部陸海大通道。

發揮自貿區引領作用,高标準打造綜合保稅區、國際産業園、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開放平台,高質量建設中法武漢生态示範城,持續提升口岸功能,努力成為内陸地區外資外企落戶首選地。

實施外貿主體培育行動,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态,搭建企業“走出去”服務平台,培育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采寫:長江日報記者王恺凝 汪甦 高萌 史強 統籌:馬振華 鄭汝可 制圖:劉岩 資料整理:殷雪君

(責編:張隽、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