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張依琳)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15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哪些習慣會損傷我們的耳朵?如何科學預防聽力受損?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資料圖:兒童在活動中體驗遊戲測聽項目。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聽力損失影響全球超15億人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的陰霾卻慢慢地襲擾着人們。
據世衛組織2021年3月發布的《世界聽力報告》顯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聽力受損,聽力損失影響全球超過15億人。
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會有聽力問題,近25億人将患有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其中至少7億人将需要康複服務。
同時,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以及城市的噪音污染等因素,也使年輕人聽力損失的風險增大。
資料圖。圖為義診現場。 鄭慧 攝
7條傷耳習慣你中了幾條?
耳朵是我們聆聽世界聲音必不可少的器官。可是,平時我們不經意的一些小習慣都會傷害耳朵。
北京市海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平介紹,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存在這些傷害耳朵的小習慣:
煲電話粥或不正确的使用耳機:長時間或頻繁地接聽電話。
經常用硬物掏耳朵:用掏耳勺、牙簽等硬物掏耳朵容易損傷耳道皮膚甚至鼓膜。
噪音:經常去KTV等高分貝場所,即使在這些高分貝場所短時間停留,也會對聽力造成損害。
過度疲勞、壓力過大:人高度緊張時,耳朵血管收縮導緻缺血缺氧,甚至可能引發耳聾。
不正确的擤鼻涕:如果用手捏住兩側鼻子擤鼻涕,壓力太大會導緻鼻腔的分泌物逆流,造成中耳炎。
經常酗酒:長期酗酒可能會産生慢性酒精中毒,導緻聽力器官衰退,聽力逐漸下降,導緻神經性耳聾。
濫用耳毒性藥物:如鍊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等。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資料圖:民衆在某醫院門診樓内排隊挂号。 中新社記者 殷立勤 攝
聽力受損有哪些表現?保護耳朵該如何做?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發布的報告稱,在兒童中,60%的聽力損失是可以預防的。
醫生介紹,聽力損傷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失去最佳時機,聽力将很難恢複。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時就醫:習慣加大音量;出現耳鳴、耳痛;被人總是認為你說話聲音變高;總是漏掉部分談話内容;總是需要别人重複說過的話。
醫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遠離強聲刺激和噪音。
減少随意掏耳朵的不良習慣:耳屎醫學上稱為耵聍,可自行脫落,如有大塊硬結的耵聍栓塞,應請耳鼻喉科醫生用工具取出。
避免由于耳道積水引起的耳病:洗澡後可以用棉簽吸收耳道的積水,遊泳時最好使用耳塞保護耳朵,避免深潛水。
慎用耳毒性藥物。(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