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者的含義不同:
1、後澆帶的含義: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産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範要求,在基礎底闆、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
2、膨脹加強帶的含義:膨脹加強帶是通過在結構預設的後澆帶部位澆築補償收縮混凝土,減少或取消後澆帶和伸縮縫、延長構件連續澆築的長度的一種技術措施,可分為連續式、間歇式和後澆式三種。
二、兩者的作用不同:1、後澆帶的作用:
(1)調壓力差:主樓荷載大,采用整體基礎降低土壓力,減少附加壓力;低層部分采用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增加土壓力,使高低層沉降接近。
(2)調時間差:先施工主樓,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穩定,再施工裙房,使後期沉降基本相近(點我:送工程實用幹貨)。
(3)調标高差:經沉降計算,把主樓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預留兩者沉降差,使最後兩者實際标高相一緻。
(4)減小溫度收縮:新澆混凝土在硬結過程中會收縮,已建成的結構受熱要膨脹,受冷則收縮。混凝土硬結收縮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後的頭1~2個月完成,而溫度變化對結構的作用則是經常的。當其變形受到約束時,在結構内部就産生溫度應力,嚴重時就會在構件中出現裂縫。
在施工中設後澆帶,是在過長的建築物中,每隔30~40米設寬度為700~1000毫米的縫,縫内鋼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彎做法。留出後澆帶後,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大大減少了收縮應力。
2、膨脹加強帶的作用:
(1)實現結構自防水:取消外防水措施,提高經濟效益2/3。
(2)取消超長現澆結構後澆帶:地下工程60M長不設後澆帶,超過60M,以膨脹加強帶取代後澆帶,降低成本、縮短工期。
(3)大體積混凝土溫差裂縫控制:采用膨脹加強帶,放寬溫控指标,一般不必再采用冷卻骨料、在混凝土中埋設冷卻管等傳統施工方法,節約施工費用。
(4)屋面現澆施工:進行現澆屋面,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防水耐久性好等特點,已獲廣泛使用。
三、兩者的設置要求不同:1、後澆帶的設置要求:
(1)後澆帶的留置寬度一般700-1000mm,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2)後澆帶的接縫形式有平直縫、階梯縫、槽口縫和X形縫四種形式。
(3)後澆帶内的鋼筋,有全斷開再搭接,有不斷開另設附加筋的規定。
(4)後澆帶砼的補澆時間,有的規定不少于14天,有的規定不少于42天,有的規定不少于60天,有的規定封頂後28天。“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規定是45d後澆。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規定是28天。
(5)後澆帶的砼配制及強度,原砼等級提高一級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築。
(6)養護時間規定不一緻,有7天、14天或28天等幾種時間要求,一般小工程常用的是用14天左右,趕工或工程要求才7天,大工程自建民房常用28天或者一個月左右。
2、膨脹加強帶的設置要求:
(1)膨脹加強帶要求設置在混凝土收縮應力發生的最大部位,一般也就是長度方向的中間位置,在長度和寬度方向上各每間隔30m~50m設一條加強帶,帶寬1.5m。帶的兩側上下層鋼筋之間設置Ф6mm鋼絲網,網格尺寸為35×35mm,兩端分别綁紮在上下層鋼筋上,将帶内混凝土與帶外的分隔開。
(2)膨脹加強帶外混凝土設計強度按設計要求,高效能膨脹劑摻量為8%~10%(等量替換水泥),帶内混凝土設計強度應比帶外設計強度提高一級,高效能膨脹劑摻量為12%~13%(等量替換水泥)。帶内的比帶外的強度提高一級是為提高膨脹加強帶的抗拉強度,防止混凝土在最易開裂的部位開裂帶内摻高效能膨脹劑量比帶外混凝土高效能膨脹劑提高2%~3%,從而提高最易開裂部位的混凝土的膨脹率,消除該部位混凝土内的拉應力,避免開裂。
來源:綜合于網絡,圖片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