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1 16:56:35
戰争起因

桂陵之戰用一句話概述就是魏攻趙,趙不敵,求救齊,齊擔心魏作大,出兵打敗了魏。要說趙國與魏國的恩怨,最早是在公元前386年,魏武侯出兵幫助趙國的公子朝偷襲邯鄲一事。

事情的起因是趙武侯死後,公子朝與趙敬侯争奪繼承人這個位置。公子朝因為争位失敗,就逃到了魏國,許以好處後,魏國就出兵幫助公子朝偷襲邯鄲,被趙軍大敗而歸。同年,趙敬侯将都城從中牟遷到邯鄲,将中心轉向趙國南部,并出兵衛國與魏國争奪衛國的歸屬權,這也是雙方恩怨的由來。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解析戰國争霸魏齊桂陵之戰)1

周烈王五年(前371年),魏武侯去世,魏惠王與弟弟公中緩(《史記》稱公中緩,《竹書紀年》稱公子緩)争奪王位。趙國與韓國就趁着魏國内亂之際,率軍進攻魏國,并在濁澤這個地方大敗魏軍,包圍了魏國的都城安邑。趙、韓打算把魏地一分為二分别交給魏惠王與公中緩治理,但沒有談攏,就撤退了。次年,魏國為了收複河内失地,主動進攻趙、韓兩國,先是在濁陽打敗了趙國,又在馬陵打敗了韓國。又過了數年,趙韓再次組成聯軍進攻魏國,被魏國擊退。魏惠王在這十多年的戰争中,因為東西南北四面作戰,深感國力疲乏,就打算交好韓、秦、齊三國以專心對抗趙國。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龐涓舉兵伐趙,圍攻邯鄲,趙國不敵,派人向齊國求援,齊威王發兵,于是引起了齊魏兩國的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4年,趙國出兵進攻衛國,攻占了漆、富丘(位置不詳),以武力迫使衛國聽命于趙國。魏國得知後,魏惠王随即派龐涓率軍八萬救衛,在三梁一帶(不詳)擊敗趙軍,并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在堅決抗擊的同時,派使臣分别向齊、楚求救。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解析戰國争霸魏齊桂陵之戰)2

當趙國使者抵達齊國後,對于救不救這個問題上,齊國内部分成了兩個派系,相國鄒忌主張不救,而大夫段幹朋認為不救就是不義,而且對齊國還不利。因為一旦魏國吞并趙國以後,對齊國沒什麼好處,反而有可能會讓齊國陷入麻煩。最終,齊威王聽從了大夫段幹朋的分析,決定出兵援救齊國。

但說是出兵救援,但段幹朋卻主張不應該過早出兵,應該先向南進攻魏國的襄陵,既能牽制部分魏軍,減輕邯鄲方面的壓力,又能使邯鄲守軍堅定抵抗的信心,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消耗趙國與魏國的實力,等到雙方筋疲力盡時再出動主力進攻魏國。楚國與齊國的想法一緻,但楚國的行動更加遲緩,對這次戰争的影響不大。

趙成侯得知齊、楚兩國答應出兵相助後,全力堅守邯鄲,直到公元前353年七月,邯鄲才堅持不住被魏軍攻破,趙國中央體系則遷到别地繼續抵抗魏軍。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解析戰國争霸魏齊桂陵之戰)3

邯鄲城破後,齊威王這才派田忌為主将、孫膑為軍師,率軍八萬救援趙國。田忌打算直接率領主力向邯鄲進軍,孫膑則建議他應該率軍進攻大梁。孫膑說:解決糾紛并不一定要用拳頭,避開激烈直搗空虛,使形勢受到遏止。如今魏國與趙國交戰,雙方必定是精銳盡出,那麼後方留守的一定都是老弱之兵。您不如引兵快速進軍大梁,并控制交通要道,進攻魏國的虛弱之處,那麼魏軍一定會放棄趙國而回師救援,這樣我們既能解除趙國的危機又能坐等魏軍的失誤。

田忌采納了孫膑的策略,率輕騎快速向大梁方向挺進。在進軍途中,為了麻痹魏軍,還派人進攻魏東部邊境戰略要鎮平陵,既能給龐涓造成齊軍指揮無能的假象,又能牽制敵軍,防止平陵的魏軍出擊截斷齊軍的後路并與龐涓實施夾擊。又另“遣輕車西馳梁郊,而以主力隐蔽于後",使魏軍誤認齊軍兵力分散而輕敵。

此時的龐涓正在接收邯鄲城,聽聞齊軍偷襲大梁,擔心大梁一旦失守,那麼魏國東部的戰略形勢就會危險,将辎重及一部兵力留置邯鄲,自己親率主力,晝夜兼程返回大梁,企圖将齊軍一舉殲滅于大梁城郊。得知龐涓回師後,田忌、孫膑立刻将主力部隊後撤至桂陵。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解析戰國争霸魏齊桂陵之戰)4

孫膑針對魏軍剛剛大勝,士兵必定驕傲的心理,利用桂陵地區的地形,因地制宜,用八陣之宜,采取攻勢防禦狀态,其主要兵力部署大緻如下:三軍各自為陣,中央少,四周多,中軍與上下兩軍梯次配備。每個陣區又分先鋒與預備,三分之一為初期作戰,三分之二留作機動。

而龐涓在抵達桂陵後,發現齊軍正嚴陣以待的等着他們,他擔心此時繞開會影響軍中士氣,就決定向齊軍進攻,龐涓将全軍分為三部,從中央與左右兩翼對齊軍發動進攻,龐涓親率中軍進攻齊國中軍。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解析戰國争霸魏齊桂陵之戰)5

因為剛剛攻克了趙國首都邯鄲,魏軍士氣正盛,并且當時的魏武卒号稱天下第一,在雙方交戰之初,龐涓的中軍就占了上風,其餘兩軍則與齊軍打了個平手。龐涓一看戰事有所突破,就下令後方所有部隊參戰,企圖快速殲滅齊軍。此時,正在兩翼的齊軍突然向中軍移動,并拿出各色旗幟,金鼓铎聲一同響起,一時之間,齊軍陣型變化莫測,使魏軍分不清方向與敵我,魏軍左右兩翼逐漸陷入被動,接着被齊軍打敗,龐涓被俘(70年代出土的《孫膑兵法》中記載被俘,但也有學者說沒被俘,而是突圍了)。

戰國四大名将排名及分布圖(解析戰國争霸魏齊桂陵之戰)6

雖然齊軍在桂陵大敗魏軍于桂陵,但戰争并未結束,因為魏軍的主力部隊尚在。在桂陵之後,魏惠王聯合韓國,擊敗了齊、宋、衛圍攻襄陵的聯軍。齊威王考慮到暫時尚無一舉打敗魏國,就與魏國講和。并且,在魏與齊、宋、衛軍作戰時,秦國還乘虛攻占了魏舊都安邑,對魏國西部地區造成極大的威脅,因而魏惠王采取了緩和齊、趙矛盾以便轉用兵力于西方的措施。繼與齊講和之後,次年又與趙成侯在漳水結盟,将邯鄲還給趙國(在龐涓沒被俘的說法裡,是龐涓放棄了所占趙國領土),使東方的關系趨于緩和。

結語

首先,就整個戰局分析。齊國臨近的大國中,最具威脅的就是西邊的魏國與趙國,而趙國被魏國圍困後,齊國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是絕對不可能放任趙國被魏國吞并的,但他在出兵的時機上,選擇的十分恰當,齊威王将齊國的利益最大化,既讓趙國被魏國最大限度的磨損實力和讓趙國消耗魏軍的實力,又不讓趙國損失的太過嚴重,以至于再次被魏國輕易打敗,可以說,“圍魏救趙”背後的曆史故事應該說成“圍魏弱趙”,消耗趙國實力,以逸待勞,再擊敗龐涓,齊國用最小的代價卻得到了此次戰争中最大的果實。

戰術方面,孫膑創造的這種“批亢搗虛,攻其必救”的戰略思想正是《孫子兵法》中“使其前後不相及”的一種運用,而龐涓在得知大梁出現齊軍主力的消息後,直接率軍回師,想要合圍殲滅齊軍,他的一連串勝利并沒有讓他意識到這是陰謀,結果在桂陵被孫膑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八門陣将其擊敗。

戰略方面,齊國利用趙國消磨魏軍實力無疑是正确的。反觀魏國,齊國聯合衛、宋之後,楚國出兵,秦國在西邊蠢蠢欲動時,整個戰争的形勢就開始發生了轉變,但魏惠王并沒有注意到這一切,而是堅持認為隻要攻下邯鄲後,趙國就會不戰而降,在邯鄲被趙軍牽制了一年多的時間,給了齊國充足的時間準備,最終導緻了失敗。

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可點擊下方卡片搜索【桂陵之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