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鑼鼓巷主街您會想到什麼?節假日人擠人人挨人的畫面在不在其中?想歇個腳?對不起,站的地方都不夠!
這些,已成為曆史!
南鑼鼓巷所在的東城區交道口街道,在主街上拿出街道用房兩間,建起了一個50平方米的“暖·空間”,劃分出展覽區、活動區、閱讀區、議事區、保障區、辦公區6大區域,提供給共青團、婦聯、工會開展活動,提供給環衛、保安、快遞小哥等戶外工作者喝水、歇腳,也提供給遊客參觀、休息!而且,這個地方參照展館的運營時間,早9點一直開到晚8點,除了周一休息,周六、周日都照常上班!
南鑼鼓巷的居民們!遊客朋友們!還等什麼,快去“暖·空間”瞧瞧!
“暖·空間”位于南鑼鼓巷13号,從北口進,走不多遠就到了。門口,一個呆萌矮胖的宣傳機器人正在講解,讓人看了很想進門一探究竟。
“暖·空間”分為展覽區、活動區、閱讀區、議事區、保障區、辦公區6大區域。
一進門是活動區,木色的桌子和展示櫃,暖色的燈光,綠色的凳子以及幾盆綠蘿綠植,将整個空間裝扮的十分溫馨,有家的感覺。活動區的展示櫃上擺有老北京兔爺、折扇、鼻煙壺等非遺手工藝品展示,大多都是由南鑼地區文創品牌企業無償提供的。
與活動區相鄰的是閱讀區,三面牆的書櫃放滿了圖書,有兒童讀物,有文學讀物等,居民或遊客可以坐在書櫃前,安靜地閱讀各類書籍。
活動區與閱讀區之間的通道上,設有議事區,一排綠色的沙發與一張圓桌,為居民休閑小憩、讨論事項提供了獨立空間。沙發一側的牆面上還設置了一處記憶牆,牆上挂有書法、繪畫、剪紙等作品,以及組成了心形的活動照片。這些作品都是舉辦活動時居民們留下的佳作。
穿過活動區有個小門,裡面是一側是保障區,一側是工作區。保障區設有飲水機和儲物櫃,是專門為環衛工人、保安隊員等城市管理一線工作者、戶外勞動者設立的免費飲水區、小憩區,對面是工作人員的工作區。
交道口街道為什麼要在南鑼主街上打造這樣一個空間呢?
“書記視察南鑼鼓巷,蔡奇書記到南鑼來調研,都強調要做好民生工作。以前,工會、團委等都有自己的活動空間,但都在胡同裡面的院子裡,不太好找。”交道口街道工會主席鄭純征介紹,趁着群團工作改革的東風,街道把主街上的兩間街道用房騰退出來,交給群團組織使用。
“暖·空間”整合了街道工會、共青團、婦聯的“三家一彙”(職工之家、婦女之家、兒童之家、青年彙)職能,集工青婦群團組織服務功能于一體。
街道工會将空間打造為“職工暖心驿站”和“職工社團活動站”,為環衛工人、保安隊員等城市管理一線工作者、戶外勞動者提供飲水、小憩等貼心、暖心的服務場所,同時将空間用于南鑼職工曲藝社、書畫社、悅讀社等職工社團活動。
街道團委将空間打造為“美麗南鑼•社區青年彙”,面向廣大青年,免費開展學習培訓、交友聯誼、志願服務、文化藝術、體育競賽、新青年學堂、新青年城市體驗營等多種類型的活動。
街道婦聯将空間打造為“交道口街道婦女兒童維權站”、“南鑼巧娘工作室”“十平米閱讀”書屋和“家風傳習館”,開展矛盾排查、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維權綜合服務;挖掘一批手工藝品制作方面的能工巧匠,教授地區廣大婦女手工技藝;開展女性職工閱讀、兒童親子閱讀公益項目;開設家風、家訓講堂,打造中華優秀家風文化課堂。
周二上午書畫愛好者活動,下午工會法律咨詢;周三有婦聯巧娘工作室,周四上午是詩詞愛好者的活動時間,周六、周日青年兒童的活動比較多……“暖·空間”自2018年11月試運行、今年2月正式運行以來,已經累計開展了100多項活動,受到各方歡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