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刷了N遍《甄嬛傳》後,我又去刷了一遍《步步驚心》,感覺和上次一樣,依然不太喜歡女主角若曦(隻讨論角色,不上升到演員)。
前期的若曦性格很好,但到了後期,特别是四爺當皇帝以後,她整個人都很擰巴,彈幕裡觀衆也吵得不可開交。一部分覺得,她很善良,這個也想幫那個也想幫,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這些人跟她都有交情,另一部分覺得,她就是聖母,是作精,簡直沒事兒找事兒,難怪得憂郁症。
情感上,我是能理解若曦的,她曾經和幾個皇子都有交情,有過很多美好的時光,他們是她的朋友,甚至像親人。但四爺當了皇帝,總是和其他幾個兄弟過不去,她就忍不住想幫他們,心裡怨恨四爺。
但若曦的幫忙,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讓事情更糟糕,讓每個人都更不開心了。
看《步步驚心》時,我心裡反反複複想着一句話:不要幹涉他人的命運。
若曦一直在幹涉,結局也證明了,幹涉别人的命運,不但讓自己痛苦,也增加别人的痛苦。
她最先幹涉的是八爺,不想讓八爺争奪皇位,并且以分手相要挾。理由當然很高大上,她是為了他好,因為她知道結局,想救他的命啊。
結果呢?八爺痛苦得要死,百思不得其解,我争皇位名正言順,并且勝算那麼大,你憑什麼不讓我争啊,你說為我好就為我好啊。
像不像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某件事,他們憑經驗知道做不成,就處處幹涉。但幹涉有用嗎?沒用,隻會讓孩子很痛苦,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知否》裡,小公爺走了仕途以後,橫沖直撞,母親很擔心,總想勸他别沖動。父親無奈地歎口氣說:孩子大了,總要自己出去闖一闖,撞得頭破血流,夜深人靜時,才會思考自己哪裡錯了。
這個做法就很聰明,父母憑自己的經驗,尚且幹涉不了孩子,其他人又怎麼能幹涉得了?
就算幹涉成功了,保住了八爺的命,就一定是好的嗎?人家既然決定争皇位,就知道失敗以後會是什麼結局,但還是選擇了争,就說明,人家并不隻是想活着,而是想轟轟烈烈地活一場,失敗了人家也接受的。
後來的八爺,真的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既然大勢已去,那就這樣吧。至少,無悔。
你看,每個人對人生的看法都不同,若曦希望八爺活着就好,八爺要的不僅僅是活着。
誰都沒有錯,但一個人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更好,并努力去幹涉别人,讓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說好聽點叫喜歡操心,說難聽點叫多管閑事。
愛對方,為對方好,都不是幹涉别人的理由。如果硬要幹涉,那隻能是綿綿不斷地痛苦,誰都痛苦。
2
後來的若曦,總想要幫八爺,幫宮裡一切她認識的人。
想幫助她曾經愛過的人,出發點當然沒錯,但她的方式不對。有一句話怎麼說來着,幫急不幫窮。
有緊急的事情,幫一下别人就能渡過難關的,可以去幫。如果是日常的事情,哪怕别人過得很不好,也不要輕易伸手幫忙,因為幫了沒用,改變不了什麼。
十三爺被幽禁時,綠蕪想要陪伴,若曦求皇帝成全,結果被罰跪在禦花園。十四爺去求皇帝,并且也被罰跪,然後其他幾個阿哥都陪着一起跪,最後幫若曦把事情辦成了。
這其實就是救急,綠蕪的陪伴對十三爺很重要,又是很大的一件事情,而且做一次就好了,不會日常天天做。
皇帝雖然為難,但還是覺得幾個人都有情有義,并最終如他們所願。
到了後期,四爺做了皇帝,若曦大概覺得自己更方便說話,所以幫人越來越沒有原則了,不管大事小事,她統統都要幫一幫。
八爺被四爺訓斥,并且罰跪,這其實是他們之間的日常,隻要四爺當皇帝,并且不消除對八爺的忌憚,這種事情一定會經常發生,今天是罰跪,明天可能是罰俸,後天還可能貶谪。
這種事情就是不需要出手幫的,基本上屬于越幫越麻煩。本來人家兩個人之間是工作原因,你幫來幫去,最後從工作原因轉移到感情原因,問題反而越來越複雜了。
可若曦不,一聽說八爺被罰跪,自己也跪着不起來,逼着四爺收回成命。最後是得逞了,可矛盾也加深了。
有些忙,幫不好就是倒忙,很明顯,若曦幫不好,她隻有一個招術,就是逼着占優勢的一方讓步。
這就有點道德綁架了,憑什麼占優勢的一方就要讓步啊,你想做和事佬不是不可以,但是得兩方都考慮到,雙方都有好處,你再在中間斡旋,這樣才能達成和解。如果硬逼着一方讓步,結果就是誰都不開心。
有點像夫妻兩個人離婚,明明是男人出軌,現在是女方堅決要離婚,所以親戚們都去勸女方,讓對方不要得理不饒人,别把男人逼得太緊。
他們不勸還好,一勸人家更要離婚了,更覺得這男人不堪,出軌了還沒膽量離婚,還找一大堆親戚做說客。
3
我覺得這部劇簡直就是來警醒觀衆的,沒事兒别瞎幹涉别人的人生,也别瞎摻和别人的事。
若曦做了那麼多努力,最後都是徒勞,每個人的命運,都不曾因為她的努力而改變。
這個結局很現實,這大概也是《步步驚心》能夠大火的原因,雖然若曦做的事讓人窩火,但一切都符合世事人情。
她終究什麼也改變不了,除了讓自己負能量爆棚。
做人不要太若曦,會快樂很多,也會讓身邊的人快樂很多。
圖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