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書的第12篇文章。
像魚兒一樣遊泳
對于一些遊泳小白來說,需要了解一些遊泳行業内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常識,因為一旦你知道這些常識,就能增加你的生存概率。另外,對于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來說,常識都是需要最先掌握的。
這裡的一些常識很可能會打破你固有的觀念,畢竟如果你不是内部人士,可能沒有深切的體會,得到的那些觀念很有可能不是那麼準确。
救生員必須坐在觀察椅子上
一、救生員靠譜嗎?
我身邊就有一個學姐,自己不會遊泳,也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和培訓,自己在遊泳館學遊泳。由于學姐在學習的過程中,選擇了一個較深的遊泳館,水深最深2.0米,加上沒有朋友看着她,而她的水平隻能算是最最初級的。所以好多次都是差點挂,幸好旁邊有人拉了她一把。
當她告訴我的時候,我很吃驚,如此不拿自己性命當回事,就教育了一番。仔細想想,如果沒有好幾個人恰好在她身邊,恰好看到她需要求助,恰好拉了她幾把,那後果不可想象。
救生員什麼時候才過去救人呢?一般是當事故已經發生的時候,才過去,那時候你還有多大的概率存活,完全取決于救生員的責任心強不強。
作為一名考過救生員證書的業務救生員,從課本裡了解到,具體有關救生員的規定。對比規定,發現我去過的大部分遊泳館的救生員都不靠譜。
具體的規定有哪些呢?
1、救生員需要坐在1.5米以上的觀察椅上。
我去過的很多遊泳館,救生員都坐在普通椅子上。
2、救生員連續值崗不能超過2個小時。
很多都是8小時工作制,根本沒有說2個小時之後能休息的。
3、救生員能觀察的最大面積是250㎡。
什麼概念呢?就是一個标準的遊泳池(50m×25m),需要5個救生員,數數夠不夠就可以了,至少4個觀察台。
最佳的方法是自己學會遊泳,求人不如求己。
遊泳教練也是一個不錯的職業
二、會遊泳的人一定會教遊泳嗎?
個人參加過遊泳教練培訓,并考取相應的教練證書,還有多年的教練經驗。在教過的很多學員中,就有很多學員說自己家裡都有人會遊泳,但就沒有學會,或者說是家人沒有教會。
如果你教過人,那麼你就知道,自己會和教會别人之間隔着一條鴻溝。不信你試着教自己用左手吃飯試試。
主要存在的原因是,自己會遊,但不能進行有效表達動作背後的原理,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學員做的動作有哪些錯誤,如何進行糾正才能最高效地解決問題。例如最常見的嗆水,你知道如何做才能不嗆水嗎?
知識分兩種,一種是顯性知識,一種是隐性知識。
顯性知識是很容易用語言或文字去描述的知識,普遍都能接受的知識。例如瓷器的制作方法,用什麼樣的高嶺土,加熱到多少溫度,持續多長時間等等。
隐性知識是很難被描述出來的、隻能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的知識。例如對于一個沒有用過BOSE主動降噪耳機的人來說,是很難描述出來BOSE主動降噪的感受。當然這個例子不太恰當,真正的隐形知識是指那些無法描述的知識,像銷售通過判斷對方的表情來做出相應的反應。
不過我也聽過有人說,隻要扔到深水裡就能會遊泳。這種說法極其不負責任,因為即使你自己小時候可能是這樣學會遊泳的,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向你一樣。
能把隐性知識顯性化,才是王道。
公共泳區上應該有專門的救生員
三、會遊泳的人一定會救生嗎?
答案也是不一定。個人參加過救生員培訓和考試。在培訓的過程中,系統的學習了救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一些解脫手法,拖帶的流程,心肺複蘇等。
如果盲目救人,那很可能是把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了。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那麼你就能看到一些這樣的新聞,一個不會遊泳的人盲目下水去救人,結果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了。
對于那些不會遊泳的人失足掉入水中後,基本上都會拼命的想去抓住身邊所有能夠抓的東西,有一個詞語可以非常貼切地形容那些人,那就是“救命稻草”。也就是即使是一根稻草,他們也會去拼命的抓住。
對于隻會遊泳的人來說,如果不知道如何救人,那麼很有可能會被落水的人死死抓住,無法有效進行換氣和遊泳,更無法完成救人的過程。
所以救生員的培訓,需要學習如何解脫,還需要學習具體救人的方法,最後還需要心肺複蘇等急救的知識。
最恰當的方法是等待有能力的人進行救援,如果身邊有救生圈、塑料泡沫、木闆等漂浮物,可以扔到被救人附近。
小結
1、救生員不一定靠譜;
2、會遊泳的人不一定會教遊泳;
3、會遊泳的人不一定會救人。
不會遊泳的人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