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來的?
世間萬千動物,誰來了?誰又消失了?
宇宙中的一花一草,又是怎樣的存在?在龐大的曆史背景中,又有哪些我們所不熟悉的聲音?
以上這些問題,有些有答案,有些則撲朔迷離。
就像當下的天氣,今年我國很多地方都經曆了超級炎熱的夏天,以吐魯番為例,40度以上高溫的天氣已經達60天左右。這背後被稱之為厄爾尼諾現象。
與此同時,英國《自然》雜志于日前發布第三次拉尼娜現象預測,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可能即将迎來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
地球怎麼了?
在這個時候,我很慶幸遇到了這本《文明的起源》,與100年前的大作家亨德裡克·威廉·房龍在書中相遇。他用最幽默的文字,将人類文明史一幕一幕地展開,一步一步地引導,偶爾還會提出一些引發思考的小問題,像極了睡前故事。
1 敬畏自然,守護家園
房龍在《文明的起源》中告訴我們,曾經,這個地球也是四季分明的,那個時候的人類也已經習慣了四季的變化。然而,大自然總是會給我們驚喜,變化悄然發生。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整個地球進入了嚴冬時代。而人類的祖先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堅強地活了下來。
這個時代被稱為冰川時期,而據考證,從四萬年前到3萬年前之間,史前人類就曾經曆過4次冰川時期,每一次都好像要徹底滅亡了,但最終挺了過來。
“大自然從不着急。她有無限的時間來完成她的任務,可以深思熟慮地慢慢制造所有必要的變化。”
所以,人類需要對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把握我們能夠做的,減少碳排放,給地球減壓,然後把剩下的交給自然,她自然會為人類留下文明的種子。
2鑒往知來,砺行緻遠
人類與動物的區别,有說法是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有的說法是語言,可以彼此交流、傳承;而我更認可文字的發明。
《文明的起源》中,講到了很多文字轉化的内容,從初期的類象形文字,逐漸演變到現在的文字。也正是因為文字的發明,才讓更多的知識、經驗能夠更廣泛地傳承記錄下來。畢竟口口相傳的力量太有限了。
在今天,我們無比感謝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智慧在石壁上、在骨頭上留下了人類最初的印記,讓我們能夠依此了解他們曾經的生活。
而隻有充分了解和認識了過去,汲取了相關經驗,我們才能把接下來的路走得更踏實,更長遠。
3 華夏文明,重任在肩
與大作家房龍的一番交談結束了,合上書的那一刻,我的心裡浮起了諸多遺憾。
我們的甲骨文,沒有出現在書裡;我們的山頂洞人,就更沒趕上這趟班車了。與書友聊天,才明白人類文明史是有一些小規矩的。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在文明史研究上不被采納,真正通用的是五大文明。
“來自百度:五大文明發源地,分别是美索不達米亞,又稱古巴比倫(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之間)、古埃及(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之間),古印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之間)、中國(公元前2000年開始)、古希臘(公元前800年-公元146年)”
在這裡,華夏文明沒有被提及,一方面是因為房龍按照時間順序還沒寫到,另外還有他人力所不能及的,比如山頂洞人是1930年才發現的,而這本書寫于1920年。
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幹,看完世界文明的起源,我準備去補課一下華夏文明!
寫在最後
綜上,作為世界文明的啟蒙讀物,房龍的這本《文明的起源》還是值得一讀的。而且對于青少年小讀者非常友好,因為本身大作家的這本書就是獻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所以雖然是枯燥的世界文明史,但被一個父親加工成了好玩有趣的故事,娓娓道來,一點也不會枯燥。
同時,還有房龍親手繪制的精美插圖,夾雜在文字中,讀起來别有一番風味。如果你沒有孩子,同樣可以讀一讀,文明起源的一些故事,了解了完全可以在某些時候裝點門面用。
文明恒久遠,世代永相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