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2月3日訊(通訊員 劉美吟)2月3日,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街道東站社區四樓,春節假期過後社區活動室又恢複往日的喧鬧。68歲的湯久明正坐在多功能室裡,一邊捋直鐵絲、一邊比對着手繪圖紙,忙着給最後一個手工“八角燈”打骨架。
湯久明正在加工制作手工燈籠的原材料。
在東站社區廉政文化園叙廉長廊裡懸挂着16盞五顔六色、各式各樣的手工燈籠,湯久明将繪畫、書法藝術元素融入到鐵藝燈籠的制作中,造型優美、工藝精細、圖案豐富、結實耐用。有兔年大吉燈、八角燈、六邊燈、小花燈,所做數量規模雖不及他年輕時,但成品後的燈籠色彩斑斓、造型生動,深受本次元宵節活動大人小孩的喜愛。出門賞月、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長沙好人、芙蓉區道德模範湯久明對非遺手工燈籠制作的堅持,一如他對家庭十年如一日的守護。
現場制作的精美手工鐵藝燈籠成品。
湯久明退休前是單位的宣傳骨幹,30歲加入湖南省美術協會,擅長繪畫、書法,可以說藝術創作一直陪伴着他。談到手工方面,他回想起過往說道:“我9歲就開始做竹編小花燈,那時候可以說是我的啟蒙時期。再到80年代觀看蘇州花燈展,我又開始學習鐵藝燈籠,從那之後單位每年的燈展也由練習場變成作品展。”退休後為了讓妻子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工作中,湯久明主動包攬起了全部家務及照料老人的重擔。雖然離開創作崗位已有10個年頭,但深厚的制作功底讓他不到二十分鐘,就把鐵絲骨架就做好了,接下來還要給燈籠穿上漂亮的“衣服”。
如今,花樣繁多的創意電子燈籠層出不窮,六七十年代的元宵節制作燈籠,成為湯久明難以忘懷的記憶和樂趣。雖然跳躍在孩童時期的花燈燈火再難燃起,但傳統手工藝所蘊含的文化和曆史卻薪火相傳、絢爛依舊。每到元宵節便要制作手工燈籠的習慣,早已“刻進”湯久明的身體,今年元宵節,他走進社區教志願者們做手工燈籠,希望把這份有關元宵節的記憶和這項非遺燈籠制作手藝堅守、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