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他曾踏上山巅也曾跌入低谷

他曾踏上山巅也曾跌入低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7 16:10:54

他曾踏上山巅也曾跌入低谷?他倒了下去,卻樹起一座豐碑——記湖南省嶽陽縣人民檢察院扶貧幹部彭慶文,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他曾踏上山巅也曾跌入低谷?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他曾踏上山巅也曾跌入低谷(卻樹起一座豐碑)1

他曾踏上山巅也曾跌入低谷

他倒了下去,卻樹起一座豐碑

——記湖南省嶽陽縣人民檢察院扶貧幹部彭慶文

光明日報記者 趙嘉偉

“我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群衆工作,為了人民群衆我們必須做好所有工作!”彭慶文生前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從部隊轉業後,信訪工作、反貪工作、扶貧工作——他一生的工作内容,是對這句話最好的注釋。

2020年5月,彭慶文倒在了扶貧路上。2021年6月22日,他被追授為“全國模範檢察幹部”“湖南省優秀共産黨員”。

“好評如潮,榜樣光輝,鐵流滾滾争相随。”曾經的戰友聽聞他離世的消息,寫下這樣的詞句以表緬懷。他生前是人民檢察官,在扶貧路上是群衆口中親切的“彭嗲”。

擔當忠誠的“哨兵”

“黨和軍隊的傳統,讓我堅持‘隻奉獻,不索取’的信念,我甘願做個孺子牛!”在作戰部隊時,彭慶文曾對當時他所在團的政委這樣說道。17年的軍旅生涯,他從司令部最年輕的參謀,幹成了最老的參謀。視駐地如故鄉,待百姓勝親人。“隻奉獻,不索取”,成了他一生的信條。

1988年,他從軍隊轉業到湖南嶽陽縣人民檢察院,先後在控告申訴、反渎、反貪等部門工作,軍人出身的他,憑着一股子勁兒,從一個法律“門外漢”變成了辦案老到的“行家裡手”。在一個辦案點熬三個多月,對于他來講,是稀松平常的事。

很長一段時間,同事們都不知道彭慶文的公文包裡為何總是裝着一瓶剁椒。直到一次他和幾個同事蹲守抓捕一名潛逃9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時,才了解個中原因。原來是彭慶文害怕飯盒的聲音引起嫌疑人的警覺,每次隻讓同事給他帶倆包子,就着剁辣椒吃。在那次蹲守任務中,16天的時間裡他吃了70多個包子。

肚裡裝的是包子,他心裡想着的卻是責任。

在反貪局任職期間,他挑上最重的擔子,主辦和參與辦理職務犯罪案件34件,多次拒絕說情、請吃和紅包禮金,把檢察機關雷厲風行、剛正不阿的優良作風貫徹到底。他每次把最苦最累的活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了同事。

一天晚上十點多,從審訊室出來的彭慶文回到宿舍,為了不打擾舍友,便借着星光沖了一碗泡面。舍友醒了問起,他才說:“忙了一整天,才記起來,今天啊,是我50歲的生日……”

為了讓年輕幹警早點休息,他主動承擔起後半夜的蹲守任務。2014年春節,辦案點上還有看押對象,他把自己的妻兒接過來,讓其他同事回家過年。就這樣,在除夕夜的晚上,一家人在辦案點吃了一頓團圓飯。

22年來,彭慶文所辦案件無一錯案,沒有發生一起辦案安全事故。彭慶文總是對人說,檢察官隻有敢辦案、會辦案、辦好案,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對得起檢察官這個稱号。

群衆的疾苦是他永遠的牽挂

彭慶文離世後,家人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30多本整齊擺放的扶貧日記,其中寫滿了對困難群衆的牽挂。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在檢察院工作這麼多年,快退休了過來搞扶貧工作,我的想法是在能力範圍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7年,彭慶文服從組織安排來到嶽陽縣黃沙街鎮和諧村,擔任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帶領當地老百姓脫貧緻富。他第一次來村裡,就一頭紮進精準識别貧困戶的任務中,整整三個月,一天也沒有離開村裡。

原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王佳回憶道,他剛到村裡就許下了承諾,“貧困戶沒脫貧我不走,貧困村沒摘帽我不走,貧困面貌沒解決我不走!”

三個月時間裡,他将原有的“關系戶”“人情戶”等違規扶貧對象全部進行清退,村貧困戶由147戶一下子減少到56戶。

在走訪過程中,他了解到潘細春一家十分困難。其兩個子女都患有智力障礙,女兒還患有小兒麻痹症,不能走路,隻能關在圍欄裡。然而由于他妻子是村幹部,無法被評為貧困戶。

他立馬開會讨論,對黨員幹部講道:“我們的工作不是機械的執行,而是要将上級黨委的溫暖送到群衆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不僅幫助潘家申請到了貧困戶,還聯系了縣殘聯和民政部門,幫他的子女申請輪椅、康複器具等用具,改善他們的生活。

和諧村基礎設施落後,資金資源短缺。為了擺脫貧困現狀,他積極争取項目和資金,兩年多來,共引進幫扶資金170多萬元;引進的栀子花合作社項目、木材加工企業、特色家禽養殖等特色産業項目幫助解決了大量貧困戶和村民的就業難題。和諧村貧困戶的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3000元左右增長到8000多元,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7%,2019年順利實現整體脫貧目标。

當時的扶貧隊隊員楊紹峰回憶說,彭慶文經常工作到淩晨兩三點。深夜,房間裡的燈經常熄了又亮,那是他在反反複複核對數據。因為扶貧工作,單位組織的體檢他也一推再推。孰知,最終他等來的竟是一紙肝膽管癌晚期的确診報告……

住院期間,他一心牽挂的還是和諧村的困難村民:他惦念着脫貧不久卻并不富裕的周新年,腿腳摔傷經曆了一年康複生活的鄒小林……他每次隻請十天假,堅持通過電話和微信指導工作。彭慶文打給楊紹峰的最後一通電話,是讓他把自己在村裡的棉被和其他生活用品一并送給貧困戶,楊紹峰沒有想到,這成了彭慶文的最後一次工作交代。兩天後,彭慶文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檢察和扶貧事業。

在彭慶文留下的30多本日記中,記着這樣一句話:“功勞成績如果不提,成果還是會在這裡,不會被抹殺。但是如果問題不提,那麼問題永遠會存在。”如今,他雖然倒了下去,一座新的豐碑卻在人們的心中樹了起來。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28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