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在二十四節氣裡,是個跨界的異數,悲喜共生的存在,既是節氣,又是節日。
《曆書》記:“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乃因這時氣候清爽景物明朗,此時萬物都潔淨而清明,因此得名。
而開在清明的桐花,被視為清明節氣之花,桐花的盛開,是春色的頂點,卻也預示着春天将逝。
幾多悲傷,幾多歡樂,都是同一個清明。悲是緬懷先祖,樂是踏青郊遊,有時候想,古人何以如此“分裂”?
其實,古人追求的是樂天知命的人生修養最高境界,于是乎“天人合一、随遇而安”就成了他們的人生态度。隻要讀懂了這些農耕文明時期先人們的人生态度,疑問自然消失。
寒食已随雲影杳 祭祖無妨踏青遊。該祭奠時祭奠,祭祖盡孝不必悲戚,該遊樂時遊樂,郊野踏青則是副産品,由記挂先人的沉思轉為開闊暢然的心境,情感的寄托和自然的賜予并存。

贻貝也叫海虹或青口貝,《本草綱目》稱它為東海夫人,曬幹後稱為淡菜。吃贻貝是必須講究季節的,每年春季的3月份到5月份都可以吃,尤其是清明前後的贻貝最為肥美,過了五一就不行了,喜歡吃贻貝的親們千萬要抓住時機會哦。

食材:贻貝1000克。
調料:黃油20克,鹽3克,紅蔥頭3個,歐芹1棵,白葡萄酒150克,胡椒粉5克,大蒜4瓣,淡奶油10克,鹽3克。
做法:1.洗幹淨贻貝,但是注意不要刮贻貝的外殼,不然煮贻貝的湯汁會變黑,當然有破損的也要拿出來。


2.蒜、歐芹、紅蔥頭切末。

3.将黃油放入鍋裡融化後,中火。

4.加入切好的蒜、紅蔥頭碎,翻炒到紅蔥頭碎開始焦糖化時。

5.加入白葡萄酒。

6.拌勻後加入洗幹淨的贻貝,焖3分鐘左右,期間攪拌幾次。

7.贻貝殼都展開後,代表熟了,按自己口味加鹽、胡椒粉、淡奶油,給湯汁調味。

8.湯汁稍微粘稠後,即可撒歐芹碎(或者香菜碎)出鍋。

廚房小語:沒有紅蔥頭,可用洋蔥代替。沒有歐芹可用香菜代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