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20:52:06

“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條農村俗語,最容易讓人聯想到過去農村結婚時,男方接親和女方送親諸多禁忌習俗。比如,“姐送妹,窮幾輩”,“姑姑不接親,姨媽不送親”等。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1

這些習俗在現在的人看來,顯得非常不合情理,甚至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然而,如果我們從舊時的社會背景去探究,把一些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挑明,你會覺得暗藏其中的深意,仔細分析其中的民俗風情,又是合符情理的習俗,讓人不得不佩服舊時農村人的智慧和良苦用心。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慢慢道來。

女子出嫁,娘家要派人送到男方家裡,叫送親;男子成親,男方要派人去接,叫接親。舊時農村是這種說法,現在農村依然還是這種說法。

接親有接親的人,送親有送親的人。在接走新娘子的時候,男方接親和女方送親的隊伍彙合成一支大隊伍,這也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迎新隊伍。

1、接親隊伍之中的擡嫁妝的人

接親隊伍之中擡嫁妝的人(包括擡花轎的人),在舊時,不同社會地位的家庭,所請的擡嫁妝的人,在女方所受的待遇明顯不同。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2

舊時,農村富家少爺娶妻接親隊伍之中擡嫁妝的人,因為他們所請的擡嫁妝的人,都是花錢雇請的,擡嫁妝的人的目的就是為了領取賞錢,雇主是為了省事。因此,有的地方他們把擡嫁妝的人稱灰脖子、擔擔人、挑夫等戲稱和賤稱。給這些富裕人家擡嫁妝的人,地位比較低下,到了女方家以後,一般不安排與客人坐正席吃飯,而是安排與下人一起,在廚房或者偏僻的地方吃飯。接親人和擡嫁妝的人通常要在女方家住一晚,次日早晨把親娘接回去,因此,這些人家一般不安排擡嫁妝的住宿床鋪,讓他們坐到天亮。而接親人是安排坐客席,也是安排睡覺的床鋪,同樣一起去迎親,接親人和擡嫁妝的人會有截然不同的待遇。

舊時,有一些農村普通人家也向富人學習,看不起擡嫁妝的人,并一定範圍内形成了一種地方習俗。這些地方擡嫁妝的人去接親,往往感到很憋屈,但又沒有辦法,為了不給新娘添麻煩,有氣也就往肚子裡咽。

舊時,普通人家的兒子娶妻接親,請擡嫁妝的人,除了擡花轎的人要給紅包外,其他人通常是同村人相互幫忙,給不給賞錢都無所謂,今天你家兒子娶妻,我們家的兒子去幫忙,明天我家兒子娶妻,你們家的兒子來幫忙,一般是不給賞錢的。這些人家對待擡嫁妝的人在态度上就不一樣,非常客氣,對他們也比較尊重,通常把擡嫁妝的人安排比較好的客席,也給他們安排房間住宿。因此,這些人家,對接親的人和擡嫁妝的人沒有區别對待,來者都是客。按照舊時農村的說法,普通人家不比富貴人家,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隻有自己“貴氣”(看得起)自己的人。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3

舊時,一些地方都按這種尊重的方式,對待擡嫁妝的人,其他一些富裕人家也同樣如此,因此,這也在一地域内形成 了地方習俗。

富裕人家擡嫁妝的人,一般都是家境不太好,有一身力氣的青壯勞動力,且人要穩重可靠,大多為已婚男人。這是因為男方要給賞錢,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一擡(一些農村習慣稱謂)嫁妝都有固定兩人,事先預算好了,有多少擡嫁妝就請多少人。

普通人接親家擡嫁妝的人,通常都是本村的人,一般優先安排未婚青年。因為這些人都是幫忙性質的人,可以多派人去擡嫁妝,一擡嫁妝可以安排四個人,這樣在路上可以兩人一組,輪流擡嫁妝。農村人的智慧和良苦用心也就在家裡,這裡暫且按下不說,下文再詳細分解。

2、為什麼說“接親要老”?

過去農村接親,“接親要老”這種說法并不是絕對的,隻是相對而言的,主要指接親時,能夠說得上話,做得了主的人,要有幾個上了年紀的有經驗的人。有兩層意思:一是相對新郎來說輩分要大,二是年齡要大。事實上,接親隊伍中,從人員組成結構來說,年輕人還是占大多數的。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4

不同的地方對接親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接親的人與擡嫁妝的人同為接親隊伍,但是,他們的職責是不同的,身份也不一樣,接親的人隻管接親,擡嫁妝的人隻管擡嫁妝。接親人或者代表男方,或者做新郎的陪同。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村有兩種接親方式,有一些地方新郎不上門接親的習俗,由男方派人去接,接親人就是新郎的代表,這些人當然年紀要大一些,也就說人要“老”一些;而有一些地方新郎親自上門接親,接親的人有新郎的伴郎,這些人就不一定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也有一些年輕人。

接親人員的構成,除了媒人外,男方一般要安排年紀稍大一些,見過世面,經驗豐富,處事比較圓滑的長輩或同輩的男人“壓陣”。同時接親的人中還要安排一位比較年長的女人。對這位接親女人,有的地方稱為接親太太,有的地方稱為接親女主事,有的地方的名稱比較土,稱為接親婆,等等。民間有一些地方對接親太太嚴格的要求,比如,接親太太要是“全人”,即父母雙全,夫妻雙全,兒女雙全,寓意新婚夫婦以後的生活美滿,吉祥如意。

在新郎上門接親的地方,通常要安排兄弟(不一定是親兄弟)作伴郎,以顯示新郎官的“貴氣”,因此,這些兄弟也是接親人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些伴郎僅僅是陪伴,到了女方後,既不能做主,也說不上什麼話。

有一些地方,接親時還要安排兩名幼童,有的是一男一女,稱為“金童玉女”,而有的地方則安排兩名男童,各拿着一棵小樹,一盞燈,去接親的路上,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通常來說,很多農村去接親的路上,都由這兩名幼童走在接親隊伍的最前面,接到新娘後,回來的路上就沒有這種講究了。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5

很多地方民俗禁忌,接親人中不能有姑姑和姑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姑”諧音“孤”,以為不吉利。不過有一些地方沒有這種說法,也就沒有這種禁忌。

“接親要老”,實際上,僅僅指接親隊伍中能做主拍闆的人,年紀要老一些的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過去農村在接親過程會遇到很多難題要解決。按照一些農村習俗,接親隊伍到達女方後,故意“刁難”一下接親的人,提出一些很刁鑽的難題。比如,過去農村嫁女時,嫁女所辦的酒宴的飯菜,都是由新郎這一方送過去的。女方親戚往往會在這方面出難題,一會兒又說酒肉帶少了,一會兒又說米和菜帶少了,酒席上不好看,女方沒面子,要接親人馬上派人給補上。這些問題往往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但是,女方不是一下子全部提出來,而是一件一件提出來,讓接親人解決了一個,馬上又提出一個,其目的就是要給男方的氣受,考驗男方接親人的耐心和誠心。

接親的人經驗不足,就往往讓女方給難住了,讓整個接親隊伍非常難堪。如果年紀太輕,做事不老到,面對這樣的事不會處理,女方提出的要求,有求必應,不斷地打發人回家去拿東西,讓接親人跑斷腿。有一些年輕人血氣方剛,女方提出一兩個難題的時候,還能沉得住氣,刁鑽的難題提多了,脾氣也上來了,容易把事情鬧僵,甚至鬧翻走人,耽誤結婚的吉日良辰,有的還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而一些年紀大的人,對于女方提出的刁鑽難題,可是說水來土掩,兵來将擋,陪上笑臉,說盡好話。俗話說,伸手不打笑面人,再刁鑽的難題,都能被這些善于臨機應變的接親人一一化解,即便有的東西真的拿少了,女方也不聲張,而是悄悄地給補上,接親的氣氛也就和諧得比,也就順利得多。

再說,讓長輩和年紀大的人去接親,女方認為男方非常重視,對女方非常尊重,而讓年輕人去接親,則被誤認為是瞧不起女方,不把女方當一回事。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6

3、為什麼說“送親要小”?

過去在農村,很多地方把送新娘的人稱為送親客,“送親要小”這種說法也是相對而言的,有兩層意思,一是說輩分不要比新娘大,二是年齡要比新娘小。通常來說,送親送友的人之中,除了親兄弟外,大多為女子。

一些地方的禁忌,姐不能送親,姨也不能送親,父母就更不用說了,也不能送。因此,很多農村的送親客之中要有領頭的,一般都是嫂子,包括親嫂子和家族中的嫂子,也有的鄉村不講究這些,嬸嬸也可以作送親的領頭人。其他的人大多為平時村裡玩得比較好的姐妹(隻要不是親姐姐送親也可以),最好是還沒有許配人家的女子。因此,舊時,很多農村的送親客,人員的組成大多為既未婚又沒有對象的女子。這就是所謂的“送親要小”。

通常來說,接親的隊伍在新娘未出門以前,是新男一方去求新娘一方,他們話不敢多說,大氣不敢多出。接到新娘子上路後,就是他們的天下了,尤其是擡嫁妝的人,迎親隊伍是往前走,還是在路上停下來歇息,由他們說了算。這樣,我國舊時農村接親時,流行一種很有趣的習俗,民間叫“戲弄送親客”。

舊時,由于受到封建禮教思想中“男女授受不親”的束縛,農村非常講究男女有别,比如,男女不能同處一室,陌生男女不能同桌吃飯,不能随便搭讪,不能有任何肢體人的接觸,連看人都不能久看等。因此,舊時未婚青年男子與未婚青年女子之間,幾乎沒有社交和接觸的機會。但是,過去未婚青年男女,可以通過接親和送親的場合進行接觸,而且被認為是正當的接觸。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7

現在接親,鄉村道路非常發達,到哪裡都通車,嫁妝用大車運輸,接親的人和送親的人都坐小車(至少也坐中巴車),方便多了,也舒服多了。有的接親隊伍怕車子開得太快,沿途的人看不到他們的氣派和風光,特意放慢速度,但是,用不了多久就可到新郎家裡,這也是現代農村交通便捷的好處。

過去,接親的隊伍,除了新娘子坐轎子,少數新郎騎馬外,都靠兩條腳走路。新娘的嫁妝得靠擡嫁妝的人肩挑背扛。接到新娘的接親隊伍一路前行,開始行進的速度還很正常,可到了半路上,擡嫁妝的人就開始耍花招了。

上文說過,普通人家接親擡嫁妝的人,通常優先為未婚的男青年,而普通人家送親的人大多為未婚的女青年。這些擡嫁妝的未婚男青年,到了半路上就喊累,要停下來歇息。就這樣,一路走到停停。開始時,送親的人還耐得住性子,可歇息的次數多了,送親的人怕耽誤新娘進門的好時辰(過去農村習俗,新娘進新郎的門都挑選了吉時,不能耽誤),就忍不住了,隻好不斷地去催促擡嫁妝的人快走。你越是催促,擡嫁妝的人就越喊累,越是故意拖延,或坐或躺在地上不走。到了最後,這些送親客中的未婚女子,不顧羞怯,隻好把坐在地上擡嫁妝的人拖起來,有的女子還會揪男子的耳朵。這樣,這些未婚青年男女之間就有了近距離的接觸,而這種接觸,是不會有人說“男女授受不清”的話。

這些擡嫁妝的青年人達到目的後,幹勁十足,擡起嫁妝在路上飛奔,當然也耽誤不了新娘進門的良辰吉時。

老家接親有什麼講究(農村老話說送親要小)8

通常來說,這場婚禮辦完後,媒人那裡的門檻讓這些擡嫁妝的男青年踏破了,把自己看中的女子告訴媒人,并央求媒人去做媒。同時,剛完婚的新婚夫婦家裡,也有為他們擡過嫁妝的人來央求,讓新娘到女方家去說好話,敲邊鼓。新娘也樂意幫忙,如果姐妹能嫁過來,自己就多了一個熟悉的夥伴,平時也就有了說知心話的人,不會太孤單。而女子因見過男子,也算有了“了解”,比從未見過的男子印象要深,如果心裡有意,答應也就爽快。因此,舊時,一些村莊之間,聯姻的人比較多,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這現象也就是我前文所提到的:“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條農村俗語所暗含的習俗,充分體現了舊時農村人的智慧和良苦用心。當然,這種習俗,大多隻存在舊時的農村普通人家之間(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這種習俗)。

總之,“送親要小,接親要老”這條農村俗語,是在舊時社會背景下産生的習俗,留下來舊時代的烙印。現在時代不同了,與舊時農村社會有天壤之别,很多農村人對這種習俗也就不再那麼講究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