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臨海的曆史變遷

臨海的曆史變遷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05 17:14:28

能夠代表整個台州地區的地名在曆史上先後為西漢時期的回浦鄉、回浦縣,東漢時期的章安縣、六朝時期的臨海郡、赤城郡、章安郡,隋代的臨海縣,隋末唐初的海州以及由唐至今的台州。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

西漢會稽郡回浦縣

回浦

因水得名,它源自白石和義嶺,一條自北向南的河流,回環旋轉後,注入東海。

《漢書》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

會稽郡衆縣末尾“冶,回浦。南部都尉治。”

為加強控制,鞏固南方新設置的政權,東部都尉的治所也從鄞縣遷到回浦。不過史書尚未記載取名回浦之緣由。

回浦先設鄉後設縣。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2

東漢揚州會稽郡章安縣

章安

章:樂竟為一章,音樂的一章。

安:安定。

從字面意思來看為可能命名章安之前,此地多有不安,取名章安,寓意“章治久安”,或許是希望此地從此安定下來的美好祝願吧。不過史書尚未記載取名章安之緣由。

《後漢書》卷第二十二 郡國四

揚州·會稽郡

會稽郡(秦置。本治吳,立郡吳,乃移山陰。雒陽東三千八百裡。).......

〖鄞〗

  〖章安〗故治,閩越地,光武更名。

  〖永甯〗永和三年以章安縣東瓯鄉為縣。

  〖東部〗侯國。

南朝陳(公元557--589年) 臨海郡曾改章安郡,不久又改回臨海郡。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3

三國東吳臨海郡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4

西晉揚州臨海郡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5

東晉揚州臨海郡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6

劉宋東揚州臨海郡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7

南齊臨海郡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8

南陳臨海郡

臨海

因山得名,因境内有臨海山而得名。

南朝劉宋(420-479)孫诜所撰《臨海記》(原本久佚,今存殘帙為清洪頤煊等人所輯《經典集林》臨海記一卷,二千餘字。)

“臨海山,山有二水,合成溪曰臨海。一水是始豐溪,一水是東女溪,至州北兩溪相合,即名臨海溪,山因溪名。”

臨海山因臨海溪而得名,而臨海溪又是臨海郡之母親河。

有人認為它“東臨大海”,但曆代所修的方志則大多認為因境有臨海山而得名,也符合古人命名地名取山川之名的傳統法則。

目前臨海山主要有今臨海北固山和臨海西北10公裡永豐鎮三江村的白馬山這兩種說法,尚未有定論。

也有說不是臨海山,是臨海峤的說法。

臨海郡

《三國志》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電。乙卯,雪,大寒。以長沙東部為湘東郡,西部為衡陽郡,會稽東部為臨海郡,豫章東部為臨川郡。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9

隋永嘉郡臨海縣

臨海縣

《隋書》 志 卷二十六 地理下

永嘉郡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處州,十二年(公元592年)改曰括州。統縣四,戶一萬五百四十二。

  括倉平陳,置縣,大業初置永嘉郡。有缙雲山、括倉山。永嘉舊曰永甯,置永 嘉郡。平陳,郡廢,縣改名焉。有芙蓉山。松陽、臨海舊曰章安,置臨海郡。平陳, 郡廢,縣改名焉。有赤山、天台山。

《舊唐書》 志 卷二十地理三○江南道七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臨海縣。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0

南梁赤城郡(臨海郡)

赤城

或因山得名,因境内有赤城山而得名。

南朝梁(公元557--589年)梁武帝曾改臨海郡為赤城郡,不久又改回臨海郡,屬東揚州。

海州

隋末,吳興太守沈法興叛,改臨海縣為海州,實為升臨海縣為州。

海州之名或來自先前臨海郡縣之名,也意為臨海之州,簡稱海州。三國東吳至南陳有臨海郡,隋平陳降為臨海縣,隋末又有海州。

《舊唐書》 志 卷二十地理三○江南道七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臨海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領臨海、章安、 始豐、樂安、甯海五縣。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1

唐台州

台州

因山得名,因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舊唐書》 志 卷二十地理三○江南道七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臨海縣。

臨海 漢回浦縣,屬會稽郡。後漢改為章安。吳分章安置臨海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于縣置台州,取天台山為名。

曆史沿革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原東越國民内遷,其地置回浦鄉,屬鄞縣、隸會稽郡。

鄞縣回浦鄉約存在24年。

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縣回浦鄉置回浦縣,縣治回浦,屬會稽郡,這是台州及臨海的設縣之始。

回浦縣約存在110至172年。

當時的東部都尉和回浦縣轄境很廣,回浦縣相當于今台、麗、溫三市及周邊部分地區,東漢楊雄在《解嘲》一文中有“西北一侯,東南一尉”的句子。

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6年),回浦縣改名章安縣。(一作章和元年〈公元87年〉,改回浦縣名為章安。)此後回浦成為章安和臨海之紀念性名稱。今有椒江區章安街道回浦村,臨海市回浦路,回浦中學等。

三國吳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隸揚州,初治臨海,尋徙章安,轄章安、臨海、始平、永甯、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境域遠及閩北。是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始平縣為始豐縣;分鄞縣800戶、章安縣北部200戶置甯海縣,屬臨海郡,又改安陽縣為安固縣。

西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分安固縣置始陽縣,不久改稱橫陽縣。羅江縣改屬晉安郡。是時,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甯海、永甯、松陽、安固、橫陽8縣,隸揚州。

東晉太甯元年(公元323年),分臨海郡南部永甯、松陽、安固、橫陽4縣置永嘉郡。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豐、甯海4縣,後世台州轄境大緻形成。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分始豐縣南鄉置樂安縣(今仙居)屬臨海郡。

南朝劉宋(420年—479年),臨海郡先後屬會州、東揚州、王畿。

南朝齊(479年-502年),臨海郡屬揚州。

南朝梁(公元557--589年)梁武帝曾改臨海郡為赤城郡,後又改回臨海郡,屬東揚州。赤城郡短暫存在過,具體年限不詳。今臨海尚有赤城路,天台有赤城街道等。

南朝陳(公元557--589年) 臨海郡曾改章安郡,不久又改回臨海郡,臨海郡先後屬揚州、東揚州。章安郡短暫存在過,具體年限不詳。

臨海郡至多存在約348年。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南朝陳,廢郡,并臨海郡各縣入臨海縣,治章安,屬吳州總管府處州。

實際上是臨海郡降為臨海縣。或因隋平陳所緻臨海郡内人口大減或遷隐所緻。

隋炀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州為郡,臨海縣屬永嘉郡。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臨海縣治由章安移至其西部的臨海鎮(原章安縣境,時臨海縣,今臨海市)。

代表整個台州地區的臨海縣約存在29年。

隋義甯二年(公元618年),吳興太守沈法興叛,改臨海縣為海州。

海州存在約1-3年,具體年限未定。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杜伏威平李子通,改海州為台州,州治臨海縣,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章安縣省并入臨海,其後章安不再設縣,一直到1984年隸屬臨海縣。後劃入椒江,今為椒江區章安街道。

唐明皇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台州複稱臨海郡,領臨海縣 。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臨海郡複稱台州,隸浙江東道 。

唐代直至宋代,台州又叫臨海郡。

台州自得名以來至今已存在1300多年了。

附錄:

北宋真宗鹹平六年四月十五日卒(1003),十月二十九日葬(1003)的皇宋故臨海郡太君墓志

臨海的曆史變遷(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2

《嘉定赤城志》卷之二 地裡門 州

呂成公祖謙《修城記》雲:臨海郡南東西三方岸江湖,秋水時至,北限大山,蹙不得騁,怒齧堤足,生聚凜凜,恃城以為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