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旅行微刊 專注本地吃喝玩樂遊娛購
嘉魚,大抵是湖北最有古韻的地名之一。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得名于《詩經·小雅》,這座從千年曆史中走來的小城,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是柔美溫婉的,是湖泊江水滋養出來的小家碧玉。
但同時承接着幕阜山雄闊大氣的嘉魚,顯然遠不止于此。
上個周末,Friday君從武漢驅車,經嘉魚産業新城到嘉魚縣城,一路向南50公裡,看到了嘉魚熟悉又陌生的模樣。
小城帶着悠悠古風,柔情似水,新城背靠武漢,張揚硬核,它們構成了嘉魚的兩面。
一座城市難得有山,幸而有水。黃鶴樓向南50公裡的嘉魚,卻奢侈地坐擁半城江色,半城湖光。
從高空俯瞰,1019.53平方公裡的嘉魚縣域内,大小湖泊如銀珠落玉盤,星羅散布在城市之中。
白湖、梅懈湖、小湖三湖連為一體,奔湧入長江,被當地人稱之為「三湖連江」。
還有大岩湖、蜜泉湖、西涼湖、斧頭湖、珍湖……16個大小湖泊縱錯交織,構成了獨特而靈性的水鄉嘉魚自然風貌,也孕育了嘉魚人依湖生息的驕傲。
最喜歡的就是嘉魚的環湖路。一邊臨湖照影,一邊高樓林立,能看到這座小城最柔美的一面。
我們沿湖驅車而行,湖岸邊蘆葦尚青,楊柳自由搖曳,綠水碧波裡流光倒影,無端端的讓人心都柔軟了幾分。
打開車窗,湖畔的風,吹來潮濕微涼的水霧,偶爾還有水鳥飛過,跌落幾聲啾鳴,有種「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舒暢。連暮鼓晨鐘的南如寺都藏在一灣湖水深處,遠遠望去,紅瓦綠水,竹影婆娑,别有幾分禅意。
臨湖而居是最為惬意的,如同日日身在詩畫中。四季輪轉,湖同景不同,不經意間扭頭,便是「萬頃湖泊一點山」,妙不可言。
除了湖,還有江,長江。
從古時開始,長江在嘉魚境内就是依山伴湖穿流而過,上從陸溪口,下至簰洲灣,百餘公裡長江水域,從前是浩浩澤國,銀光碧水,白鶴滿澤,水鳥翔空,野鴨遍湖。如今仍舊是江靠湖而行,湖連江而奔。
沿神洲堤一段前行,兩邊蔥茏茂密的防護林夾着一灣碧帶,那是長江的支流。
轉過一段灣後,它驟然西流,形成一個大大的C字形,彙入長江主流。刹時眼前豁然開朗,江面變得寬闊雄渾,奔湧不息。
江邊有停靠的小漁船,但鮮有人出沒。不遠處,正和幾個老友悠哉悠哉打橋牌的陳爹爹告訴我們,此時正是長江的禁漁期,不少漁民都上岸了。
他說,這一段江水從前最多的是油桶魚,小小一尾,肉質細嫩。十來年前,還經常能看到江豚戲水。
在嘉魚縣城閑逛一圈,發現不少地名都和三國文化緊密相連。陸口鎮、引馬山、取箭所、白衣庵、黃忠街,每一個街道名背後都是一段故事。
城中心最熱鬧的公園也名為二喬公園,秀外慧中的大喬小喬姊妹倆以雕像的姿态伫立湖畔,凝望千古,讓人忍不住遐想那些古老的傳說。
事實上,嘉魚得名于《詩經·小雅》,但盛名于三國文化。
赤壁之戰,原屬嘉魚西境,與陸口有地緣兵機之連。吳主祠,丁奉廟,香火旺陸口千年不衰;劉備屯兵蜀山,庫糧山澥關,土城猶存。孔明借箭,取存魚山。武候籌謀,帳駐南坡。黃忠行兵,借道北街。
在無數流傳的正史、野史裡,這個小城曾有過無數的權謀與争奪——擋者披靡的關羽,雄心壯志的曹操,白衣風流的周公瑾,都曾在城裡談笑,拔刀,分三國。
千載而下,當屬于那個英雄年代的傳奇風流雲散之後,也唯餘一個個地名用以憑吊。
在江漢平原上,江、湖并不單單意味着一汪水,而是香甜的蓮藕、肥美的魚蟹。
嘉魚縣境濱江含湖,地貌呈現「一山三水四分田,兩分道路與莊園」結構,魚鮮蟹肥,蓮藕成片,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而嘉魚人的一天,也是從吃魚開始。我們到達嘉魚的第一站,就是魚嶽路的蔡記特色早點,他家最出名的就是各種魚面——鳝魚面、财魚面、黃颡魚面,開了26年,盛名在外。
現殺的魚,熱油爆炒,加上老母雞和龍骨炖的高湯,最後再下一把手工面,湯白味濃,鮮掉眉毛。老闆還會特意加幾片臘肉或五花肉提香,25塊錢一碗也是超值。
及至中午,我們又奔着一截原生野藕而去。嘉魚是産藕大縣,專業藕農的種藕挖藕技術世代相傳。
他們隻要看一看,摸一摸,就能知道那裡适不适合種藕;隻要看看蓮葉的長勢和走向,就能判斷哪裡有藕,哪裡藕多。
其中尤以珍湖的原生野藕最為出名。和普通白白胖胖的藕不同,這種藕細細長長,布滿黑點,但澱粉含量高,炖出來特别粉糯,還能拖長長的絲。
吃的節令也有講究,「春吃藕帶,夏剝蓮子,秋冬煨藕到過年。」到了初冬,就有藕農把一車車的藕拖出來售賣了。
這時節,并不是吃藕的最好季節,但我們還是一路尋到了發展大道上專門做「龍骨野藕吊鍋」的餐館——「忘不了」。這也是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名店。
小炭火、老铫子煨出來的湯,微微泛白,加了一丢丢胡椒,鮮甜提味,可惜藕還不夠粉爛。倒是路上随手買的蓮子很好,白嫩脆甜。
嘉魚的美味大多和湖鮮、江鮮相關。蜜泉湖和西涼湖的螃蟹正上市,黃滿膏厚,簰洲灣的魚圓紮實Q彈,一口銷魂。
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長江之畔,嘉魚跨越千年,吟誦着南方小城歲月靜好的故事。
其實,變化早已悄悄發生。嘉魚人說,潘家灣鎮是最好的例證。
驅車沿102省道駛入嘉魚縣潘家灣鎮,棟棟工業廠房拔地而起,親子公園充滿歡聲笑語,文化中心喜迎八方來賓,一座硬核的産業新城鋪開畫卷,初現雛形。
誰能想到,僅僅兩年前,這裡還是阡陌縱橫的鄉村。
時間撥回到2017年3月,嘉魚縣人民政府與華夏幸福簽訂協議,嘉魚産業新城落子潘家灣鎮。
産業新城占據天時地利。其地處嘉魚最北端,位于武昌中心黃鶴樓向南50公裡,與江夏區接壤,和經開區隔江相望。它無縫承接經開大車都和光谷的産業外溢,是武漢都市圈南軸發展的第一站,也是武鹹同城化發展的第一站。
在40.8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嘉魚産業新城規劃汽車及零部件、專用裝備、新材料等三類産業為主打産業,還将建設智造小鎮、創業小鎮等不同業态的産業小鎮。
截至今年7月,嘉魚産業新城已先後簽約11個汽車及零部件、專用裝備制造企業,合計投資額超過50億元。中用、賽邁斯等企業已在這裡開始新征程。
曾經的鄉野蝶變成創業熱土,更打造幸福之城。幸福裡商業體音樂悠揚,孔雀城江南賦迎來首批174個家庭,附近村民走出田地,在華夏幸福找到新的工作和人生。
潘家灣告訴我們,如果說以前的嘉魚靠柔美的小城風情吸引大衆目光,如今的嘉魚正漸漸蛻變為一個更加硬核的現代新城。
嘉魚産業新城不是個案,經濟開發區、石矶頭沿江工業園、高鐵嶺臨港産業園并駕齊驅,紡織、冶金、建材、裝備制造等嘉魚四大産業集群基本形成。
早已揚名全國的官橋八組在更廣闊的領域破浪前行,成為嘉魚新時代的标簽。
更好的嘉魚,與武漢變得更親近。
去年12月26日,武深高速嘉魚北段通車,從武漢到嘉魚隻需半小時。今年10月,嘉魚長江大橋通車後,法泗連接線也将貫通,從嘉魚産業新城至武深高速僅需5分鐘,從武漢市中心驅車前往嘉魚,40分鐘輕松可達。
嘉魚産業新城,正在全面融入武漢半小時經濟、交通、生活圈,半小時前在嘉魚嘗野藕、半小時後在光谷購物的夢想即将實現。
南方有嘉魚。這座一半柔媚一半硬核的小城,處于劇烈蛻變中,未來可期。
來源:華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