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八件是北京知名的糕點小吃,老北京人和外地旅遊的人都喜歡把這個北京小吃送給家裡的老人作為禮物。“京八件”就是八種形狀、口味不同的京味糕點。為清宮廷禦膳房始創,流傳至民間。以棗泥、青梅、葡萄幹、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用油、水和面做皮,以皮包餡,烘烤而成。
京八件糕點分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細八件三種。京八件的餡多為炒餡,主料分别有白糖、山楂、棗泥、澄沙等,再加一些子仁、桂花、玫瑰、蜂蜜等輔料。細膩提絲,口感綿軟,帶有蜂蜜的清甜芳香,因此也稱為“蜜餡”。
大八件共25個花樣,分為頭行、破皮、酥皮三種。
“頭行”是糕點業的行話,意即排在前頭、必須先做的品種。其特點是含油、含糖量較高;和面、成型等工藝比較簡單;均以各種形狀的模具磕制成坯,使表面印有各種圖案,外形美觀大方;烘烤時一般多用沖火。
“頭行”的花樣:桃酥(蝙蝠酥、桃仁酥、蛋黃酥、方酥、杏仁酥、芝麻酥、白酥等)、巴拉餅、狀元餅等。
桃酥成品表面呈深麥黃色,内部有均勻小蜂窩。風味特點是口感酥松,綿軟油潤,吃時不墊牙,最适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蛋黃酥的造型為桃和蝠,選用蛋黃、大油、綿白糖、精粉等混合而成。用模磕成桃或蝠形,團中是個“壽”字。色澤麥黃,口感酥松綿軟,清利爽口,具有桂花和蛋黃香味。
狀元餅(棗泥酥)采用精粉、白油、鮮蛋、綿白糖合成。内包棗泥餡。形狀扁圓并有花模圖案,中間為“狀元”二字,是大八件中的傳統名品。相傳清朝初年,在北京東城根有一處“考場”,為迎合應考文人的心裡,附近蘇州胡同内一家金蘭齋茶食店,将所制兩種餅點分别取名為“狀元餅”和“進士餅”,餅面并印有“狀元”等字樣。因皮酥餡素,風味殊佳,所以風行一時,流傳至今。
京八件的寓意
京八件共八種,分别為福、祿、壽、喜、财、文等,既文雅又形象地把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八件”喜事展現出來的美好寓意。
1、福字餅象征幸福;
2、太師餅象征高官厚祿;
3、壽桃餅象征長壽延年;
4、喜字餅,有方形帶有雙“喜”字的,多用于婚宴小吃點心;
5、銀錠餅,是椒鹽鹹酥餡象征财富的;
6、卷酥餅,也是椒鹽鹹酥餡,象征着科舉高中,前途無量。
7、雞油餅,有諧音“吉慶有餘”的寓意
8、棗花餅,可能寓意年輕的夫婦早生貴子,而且要有男有女花搭着生。
老北京小吃糕點京八件不僅好吃,而且好看,更有美好寓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