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裡仁》原文: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這句話,在中國隻要有點文化的人,可以說是盡人皆知了。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又富含哲理。
儒家思想講的道,一般指仁。也就是說一個人做到了仁,那麼這個人就算得道了。聞道的意思是,知道怎麼去做一個仁人了。 早上知道了做一個仁人,一個完美的人的方法,晚上死了也值。 可見,仁是多麼可貴,多麼難得。
“朝聞道,夕死可矣”背後的深層含義是知行合一和犧牲奉獻。
1、“朝聞道”,重在踐行,知行合一。
孔子一生對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而執著追求,為“道”而生,為“道”而死。
我們也常說“聽過很多道理,卻總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就是隻懂得了“道”和“知”,而忽略了踐行,沒有真正的付諸實施。
因此,我們懂得了仁義、真理或道理,就應該去努力實踐它、捍衛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中國偉人們的道德價值觀。
2、“夕死可矣”,捍衛道義,犧牲奉獻。
一個人如果有志于“道”,必會終身實踐,毫無怨言,毫無遺憾,為“道”而舍身忘死,在所不惜。這就是“置之生死而度外”的最高道德修養。
“舍生取義”、“殺身成仁”或“為正義事業而死”等,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在新社會曆史條件下的深刻内涵。
因此,“朝聞道,夕死可矣”可理解為:
如果你懂得了某些道理(或真理),你就應該按懂得的道理(或真理)去實施,去踐行,即使為了這些道理(或真理)而犧牲自己,也是死而無憾(或死得其所)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