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機制是什麼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機制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22:49:39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機制是什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932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其中,上海、北京、浙江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兩萬元,上海29901.63元為最高可見,雖然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居民的實際收入還是有比較實質性的上升,這對于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的轉型,以及産業結構的升級都會産生實質性的好處,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機制是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機制是什麼(評論準确認識)1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機制是什麼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932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其中,上海、北京、浙江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兩萬元,上海29901.63元為最高。可見,雖然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居民的實際收入還是有比較實質性的上升,這對于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的轉型,以及産業結構的升級都會産生實質性的好處。

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與此同時,關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話題又浮出了水面。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通常是指後發國家在經曆一段高速發展後陷入增長的停滞期,這使它們陷入兩方面的劣勢,一方面在高端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難以和發達國家競争,另一方面在勞動力成本方面又難以和發展中國家競争。通常伴随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還有社會的兩極分化與不穩定。極力避免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是中國改革的優先注意點之一。

在這方面,國内經濟學家在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例如,近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認為,中國已經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人均收入徘徊在1萬美元左右,難以繼續上升。但許小年的觀點引起了争議,尤其是經濟學家厲以甯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僞命題,也沒有普遍性,“中等收入陷阱”跟中國沒有什麼關系。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不能說中國已經處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隻能說有這個風險,需要及時預防和警惕。

其實厲以甯的觀點有一些道理。不同國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問題是不同的,各國的曆程也是不同的,難以用一個“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來概括各國的不同情況。比如一些拉美國家沒有經過土地改革,長期以來社會财富分配極為不公,貧富差距懸殊,這是屬于拉美的特殊現象,而不能自動推演到其他國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政策,應該因地制宜。在此方面,借鑒外國經驗也需要考慮到條件的相似性,而不是輕易地把一些模式,例如“華盛頓共識”奉為普适性的規則,而應該探索本國自己的道路。

但強調“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就是及時注意到中國未來發展可能出現的潛力不足問題,及時通過改革來培育國内新的增長來源,尤其是加快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以及增進微觀主體的經濟活力等等。事實上中國早就已經意識到單純依靠勞動力優勢來發展出口導向大的制造業并不是長久之計,同時還要培育深厚的國内大市場,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在這方面有些經濟學家提出一些建議,呼籲加快改革,保持經濟活力,也是值得肯定的。當然這樣的建議應該實事求是,不應誇大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隻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它還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意味着出現社會兩極分化和動蕩,使得改革與前進的共識無法達成,不同利益群體陷入無休止的争論之中,從而反過來損害增長潛力。所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除了繼續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之外,加快社會改革培育與經濟新常态相适應的社會體制,實現一種有包容性的促進合作的社會結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考察曆史,一些國家之所以迅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一躍而成為發達國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不僅經濟增長政策得當,而且有與之相适應的社會改革相輔助,比如促進社會公平、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勞工待遇、加強環保、重視教育、促進研發和創新等等。我們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解不能隻集中于保持增長速度,有的時候讓速度慢下來一點兒,把社會改革等工作做得更紮實,才能為未來的增長培育更強有力的發動機。而如果忽視社會改革,過于倉促地想要跨越“陷阱”,反而欲速而不達,各種社會、勞資、生态矛盾得不到解決而愈演愈烈,最終反而會陷入“陷阱”。像這樣的改革與發展的辯證法,是我們應該重視的。(編輯 祝乃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