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圖:
“冬”字最早期字型
這是目前我在甲骨文中發現的,應該是最早期的“冬”字。怎麼解釋?
上面這個鳥的形狀是甲骨文裡的“隹”字,應該是北方冬天比較常見的留鳥,最大的可能就是麻雀。右下角的“止”,表示冬天裡人走在雪地上會留下腳印。左下角的符号是一片“雪花”的象形,表示雪。這個“冬”字後來經過簡化和異化,見下圖:
“冬”字變形1
“冬”字變形2
三個部分簡化成了其中兩個部分,依然不影響字義的表達,也不會有類似的字産生歧義,符合文字簡化規律。
前文說過,那個時期的人們冬季是比較閑的,主要任務就是打獵,但是北方冬季在當時的人力範圍内能捕捉的獵物比較少,候鳥都去南方過冬了,常見的就是一些留鳥和沒有攻擊性的鹿,也是人類的主要獵物,所以會有上圖這兩種簡化。這三種字型在甲骨文中都有發現,說明在商朝的時候仍然都在使用。
但是,不知道為啥,到了周朝以後,一直到隸書之前,這個字失傳了,人們找不到商朝時期的文字“冬”,或者是跟我們現在一樣,找到了,但是沒解讀出來,所以,他們重新用同源的“終”字造了個“冬”字,(當然,也有可能是許慎誤讀)見下圖:
甲骨文“終”字
金文“冬”
篆文“冬”
不同時期,字型也大不一樣,說明當時大家都對前人造的這個字不太滿意,而一直到漢朝時期,隸書的發明者不知道怎麼解讀出了商朝時期的“冬”字,不過由于隸書的特點——去除象形,全部線條化,所以下面的雪花被舍棄了,隻把上面的鳥的形狀進行了線條化,見下圖:
這就發展城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冬”字。(大家再回頭看看,最原始的“冬”字上面那隻鳥是不是就是現代“冬”字的筆畫?)
順帶提一句:這個雪花符号可能就是最原始的“雪”字,隻不過後來在人們認識到雨、雪、雷、雹等自然現象很類似的時候,重新統一造了字,而天幹地支中的“癸”,可能就是早期雪花符号簡化的,它的本義應該就是指雪!
(“夏”字也找到了,想知道的請見本人發的上一篇文章),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