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古詩詞知識專區,今天小編老師來講一講古詩詞修辭大家族裡特别容易容易混淆的三個概念——用典、化用和引用。大家記得收藏關注喔~
我們先說古詩詞鑒賞裡用得非常廣泛的“用典”。
所謂“用典”就是用較少的詞語拈指特定的古事或古語以表達較多的今義(《文言津逮》,北京出版社)。從定義我們可以得出,用典的重要特征:簡潔性。這是個相對于原典的概念。比如: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隐《錦瑟》)
這裡的上句,用了我們非常熟悉的“莊周夢蝶”的故事,說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飄然而飛,渾然忘記自己是“莊周”了;後來夢醒,發現自己仍是莊周,然而不知蝴蝶已經何往。于是感慨:不知周之夢為蝴蝶?還是蝴蝶之夢為莊周?
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禅位退隐,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恻,動人心腑,這便是“杜鵑鳥”的來曆。
那麼這兩句詩如何體現典故使用的“簡潔性”呢?
比如前一句語出《莊子·齊物論》,原文凡48字,但在李詩中卻隻用7個字而已!
用典雖有“炫技”的嫌疑,有時還讓讀者看得雲裡霧裡,但不得不承認它在表情達意方面是極為經濟的,這是用典的魅力所在!而“含蓄抒情”正是用典的修辭效果。
“詩貴含蓄”這是一種獨特的東方美
拓展一下——
用典有“語典”和“事典”兩類。前者有姜夔詞《揚州慢·淮左名都》中的,
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
“春風十裡”出于杜牧詩《贈别》“春風十裡揚州路”之句,因為原典是詩句,故稱語典。
後者如辛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連用孫權(仲謀)、劉裕、劉義隆、拓跋焘和廉頗等五人的事典,毫無痕迹地表達了自己内心複雜的感受。如: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好了,接着講“化用”。
所謂“化用”,就是指模仿前人語句,造出結構相似而又另翻新意的語句。比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這兩句其實化用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表面上表達對弟弟的希冀和勸勉,但深層次之意寫的是功業難酬以及兄弟相聚難再的無奈和悲痛之情。而在王詩化用後表達的卻是一種激昂向上的朋友間的離别安慰,情感表達有所不同。
通過這個例子,相信大家感受到了“化用”這一修辭的特質,它其實是一種仿拟(仿寫),不過跟我們平時做的“仿寫”題不同的是,“化用”重在通過字句形式的變化來造出新句新意,也就是所謂的“推陳出新”。
所以有時我們會看到化用之後的句子會比原句更勝一籌,讓讀者誤以為化用的句子是原創。
如《滕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其實源于庾信的《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之句。但明顯,王勃的句子比庾信的原句更高妙,意境更深遠、遼闊,真正實現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化用至境。
這讓我們聯想到,因為如今音樂類電視節目愈來愈多,現在很多原創歌曲都有另翻新意的改編版,改編版往往加入了搖滾、說唱、戲曲等元素,讓不少年輕的聽衆覺得很新鮮,很有意思。這也是詩句“改編”的魅力吧。
最後是“引用”。
這個我們非常熟悉,從小到大語文老師一直告訴我們寫作文要多引用名人名言。所以,“引用”這一修辭說白了就是四個字——照搬原文。
說的高級點就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甯不嗣音?”原寫姑娘思念情人,曹詩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學的人。(所以古詩詞的“引用”可以隻是就那幾個字照搬,而情感不“照搬”)
西漢時,由于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士大夫上書創作往往援引儒家經典,逐漸形成一種引經據典的風氣,這種風氣一直沿襲到漢末,再加上曹操自己對《詩經》也是極其喜愛,故而原句引用就不足為奇了,這種引用是時代思想和文化風氣影響的産物。
今天的古詩文常識小課堂就到這裡,最後留幾道思考題,請大家查找相關資料,判斷以下幾句話分别屬于什麼用典、化用和引用中的哪一種?
1.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李白《金陵望漢江》)
【注釋】任公子:《莊子·外物篇》中一個傳說人物。他在長江中下遊廣大的地區用很大的釣鈎和極多的食餌鈞起一隻巨大的魚,可供許多人一起享用。
2.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王實甫《西廂記》)
3.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
(答案老師會放在讨論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