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0:12:44

俗話說,吸毒一口,落入虎口。而社會大衆對吸毒者的普遍認知,往往是“無可救藥”或者“妻離子散”。那麼,在肉體與精神意志的雙重摧殘下,這些吸毒人員還有挽救的希望嗎?

今天我們的節目,将走進江西司法行政隔離戒毒場所,探訪四名戒毒人員浴火重生、與毒品決裂的心路曆程。他們的故事,或許會為我們帶來答案。

吸毒成瘾“無藥可救”

他是否還有希望?

2021年7月,38歲的陳傑(化名)被公安民警送進了江西省永橋強制隔離戒毒所,而向公安民警舉報他吸毒行徑的,是陳傑家裡兩位近乎絕望的父母。

原來,這已經是陳傑第二次被父母舉報而來到戒毒所了。在十幾年前,他就因結交了一些所謂的“朋友”,從此深陷“毒”潭,之後,陳傑因表現良好,被解除強制隔離并回歸社會。可沒想到,多年以後一次失敗的創業經曆,讓他又重回老路,吸食了海洛因。在被送進永橋戒毒所後,他一開始自暴自棄,對各項戒毒措施都不配合。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1

根據全國統一的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戒毒人員進入戒毒所後,會經曆生理脫毒區、教育适應區、康複鞏固區與回歸指導區,一般來說,戒毒人員在兩到三周内就可以完成生理脫毒,但毒瘾易去,心瘾難除,戒毒的根源,恰恰在于戒斷“心瘾”。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2

而陳傑的情況,正是“心瘾”發作的體現。當時,他不僅消沉暴躁,甚至頂撞戒毒民警,他也感到了戒毒無望。從事多年教育矯治工作的舒弋波得知情況後,便決定對陳傑開展精準教育,仔細分析他的症結所在。經過分析,舒弋波認為,陳傑如此抵觸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出于對家人的怨恨。

抓住這一關鍵,舒弋波開始“兩頭跑”, 一方面積極與陳傑的父母聯系溝通,告訴他們不要放棄希望,同時多次找陳傑談話談心。漸漸地,陳傑的心沉澱了下來,也慢慢地與家人恢複了聯系和溝通,而不久後的一次事件,令他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3

有了這一次的經曆,舒弋波又通過開展各項輔助教育活動,讓陳傑與家人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對戒毒的态度也更加堅定。

如今,陳傑已經成為了戒毒小組的一名小組長,幾個月後,他将再一次踏入社會與家庭的大門。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4

家庭經曆昏暗無光

她能否走出陰霾?

在衆多的戒毒人員當中,芳敏(化名)的情況同樣比較特殊,2017年3月,34歲的她被送進了江西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用她自己的話說,當時的就像是一個“刺猬”。

極端排斥,四處找茬,芳敏成了戒毒所中有名的“刺頭”,連戒毒民警也感到頭疼不已。在教育适應區,芳敏的狀況很快就引起了心理矯治中心民警周慧娥的關注,心理矯治,是戒毒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她認為,芳敏的行為,一定“事出有因”。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5

于是,周慧娥開始對芳敏開展心理疏導并了解家庭情況,随着了解的深入,芳敏曾經灰暗的生活也慢慢呈現在周慧娥面前。

之後,芳敏離家出走,在舞廳做過領舞,也嘗試開過服裝店,最終在不良“朋友”的誘導下染上毒品。有着多年心理工作經驗的周慧娥清楚,長期以來,毒品就成為了芳敏唯一的精神寄托。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6

面對這樣的狀況,芳敏如何才能走出心理陰影,戒斷“心瘾”呢?除了談話談心,周慧娥便開啟了她自創的“幸福幹預計劃”。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7

通過音樂、冥想、扮演等心理學技巧,在一年的時間裡,周慧娥的“幸福幹預計劃”開展了多項心理活動及課程,芳敏最終成功戒毒。今天的芳敏,已經回歸社會近三年了,她有着健康的生活和穩定的工作,同時還成為了社區中的一名戒毒志願者。

康複訓練

重拾自信人生

戒毒矯治,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種措施與方法同時進行。曾經被送入江西省贛西強制隔離戒毒所的羅強(化名)性格開朗,家庭和睦,但生活的壓力與廣泛的交際,還是讓他染上了毒品。

進入戒毒所後,羅強在心理和教育矯治方面都比較配合,但在身體康複上卻遇到了阻力。

康複訓練,不僅僅是恢複戒毒人員的身體機能,同時也是心理調節的重要手段,而羅強對運動比較排斥,精神上也有些渾渾噩噩。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8

在戒毒所中心副主任陳俊琦的努力下,趣味訓練有了成效,羅強逐漸喜歡上了各項運動訓練,直到隔離結束回歸社會前,羅強還保持着每天運動的習慣。不過陳俊琦認為,康複訓練的難點,恰恰在于“一頭一尾”。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9

對此,陳俊琦與康複中心民警經過一段時間的探讨,研究出了一套“自重進階訓練”的運動方式,幫助戒毒人員養成習慣,保持操守。

回歸社會近三年時間,羅強再也沒有碰過毒品,反倒是運動上了“瘾”。

回歸幫扶

完成“最後的考驗”

回歸社會,對于戒毒人員來說,往往意味着戒毒成功,順利“畢業”。但在戒毒民警看來,再次步入社會的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8歲的鄭磊(化名)就是其中一名有着複吸史的戒毒人員。2016年,鄭磊解除強制隔離後,因為家庭矛盾,在一年後又一次染上毒品。2021年9月,鄭磊從江西省強制戒毒所再次解除隔離,當時,負責回歸人員後續照管工作的劉思千在回訪的過程中,發現了鄭磊潛在的複吸隐患。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10

後續照管,是戒毒工作中“最後的考驗”,其中就業因素與家庭因素往往影響巨大。劉思千發現,鄭磊在回歸後與父母的關系并不好,如果長此以往,鄭磊之前的努力很可能會付諸東流。于是,劉思千加大回訪的次數,做起了鄭磊和家人之間的“和事佬”。

第33個626國際禁毒日(626國際禁毒日特别篇之)11

從某種角度來說,戒毒所就像一所寄宿學校,“學員”與“老師”在這裡學習、生活,在一堂堂教育課程中樹立決心,重拾自信,最終圓滿畢業,步入社會。

毒品就像一個萬劫不複的無底洞,可怕,也可恨,但是面對毒品所帶來的威脅,我們更應該積極勇敢,永不言棄,正如每一位戒毒民警一般,行動起來,與毒品打一場全民之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