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在希望的田野上男生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男生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20:50:35

在希望的田野上男生版(在希望的田野上)1

汽車穿過秋天空氣清新的田野,一片豐饒織成的風景鋪陳在視野之内,一路前行皆如在花園中穿行,這就是溫江的意境。

溫江是有悠遠的曆史的。

李白詩歌《蜀道難》中,有“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的詩句。古蜀漫漫,先後經曆了蠶叢、柏灌、魚凫、杜宇、開明五代蜀王。蠶叢為第一代蜀王,他“始居岷山石室中”“衣青衣,教民蠶桑”,後又率族人逐水而下,遷徙到成都平原,并建都于廣都“瞿上”(今成都市雙流區)。據古籍載,蠶叢、柏灌時代的古蜀人過着以采集經濟為主的生活;魚凫“教民捕魚”,過着漁獵經濟為主的生活;杜宇則“教民務農”,使古蜀國進入農耕時代……經過先民幾千年的開拓,蜀地遂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馑”的天府之國。

作為古蜀國五代蜀王中的第三個氏族,魚凫王朝的肇興,就在溫江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行走在溫江的大地上,人們腦海中或許會閃現“勤祖先之所贻兮,勉汲汲于前修之言”的警示,“雖舉足以蹈道兮,哀與我者為誰”的感懷。

當然,溫江并非簡單地停滞在悠遠曆史的牌坊和古今敬仰的神龛之上,而是一直在潺潺向前。

這片土地,也是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誕生地。創作過《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我像雪花天上來》《在中國大地上》等歌詞的陳曉光,最成功作品的靈感,就來自于溫江天地。

我們的家鄉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

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片冬麥,一片高粱

十裡荷塘,十裡果香

…………

對,就是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經誕生,便在山海之間激蕩,經久不歇。這首作品不僅記錄了剛剛進行農村改革一派蓬勃新氣象的中國面貌,更提振了中華兒女對未來命運的信心。

1980年,時任《歌曲》雜志編輯的陳曉光,應中央電視台導演鄧在軍之邀,為一部農村題材專題片寫歌。感受到我國在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之下正在發生春回大地般的變化,心情激動的他也很想創作一首這方面的歌詞,以反映時代的脈象。想到安徽和四川是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先行者,為了尋找靈感,他來到四川,走訪了成都、眉山、樂山等地,最後在溫江農村駐留,體驗生活。

在溫江萬春鎮和林村,陳曉光既感受到了古蜀魚凫文化跳動的脈搏,也感受到了“林晚鳥雀噪,田秋稼穑黃”“畎畝人無惰,田廬歲不空”的勃勃生機。

這是一幅令人振奮的鄉村圖景。

“老鄉,現在生活過好了?溫飽問題解決了?”

漫步在和林村深秋的田坎上,一戶戶人家都在收割水稻。陳曉光走到幾個正在忙碌着的人面前,大聲問道。

“是啊,現在的生活安逸,吃得飽飯了,我們農民的生活有希望了!”

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停下手中的活兒,滿面笑容地回答。

“希望”,多麼甜美的詞兒!這個“希望”不是祈禱,而是充滿力量的信心,是發自肺腑的表達。

這樣的笑容,如芬芳春花,一直将陳曉光包圍。

沐浴在改革開放春風下的溫江,農民臉上蕩漾着笑容,内心充盈着幸福。這一方蓬勃生長着希望的田野,這一幅幅奮進的圖卷,激發了陳曉光的文思。他激動滿懷地拿起筆來,在三個小時之内,創作了一首其表歡快欣悅、其裡闳妙浩蕩的歌詞,這便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詞寫好後,他交給了著名作曲家、生于重慶的施光南。對巴山蜀水深具情懷的施光南被打動了。同樣飽含着對農村新面貌的熱愛和對新生活的期待,施光南激情四溢,也隻用幾個小時就完成了譜曲。曲中運用了民歌、戲曲中的梆子腔以及打擊樂等音樂元素,充分反映覺醒的中國農村氣象,歌唱即将騰飛的神州。

歌曲譜成後,施光南鄭重地寄還陳曉光,并附一封長信說明自己的創作想法與藝術理解。陳曉光看過曲譜後,感到歌曲不僅詞情曲意相得益彰,更升華了作品内涵。

音樂是記錄時代的重要方式。很快,這首詞意清新澄澈、旋律歡快優美的歌便流行開來,成為年代金曲,在歲月的淘洗後,更沉澱為時代經典。

溫江激發了陳曉光的才華,成就了他最經典的作品,他對溫江充滿感情。

近日,陳曉光再訪溫江。複踏屐齒,重溫往事,今昔對比,又有撼動。

當年,他采風溫江時,田疇阡陌尚是泥路,晴天行走紅塵滾滾,雨天行走泥淤濕鞋,而今卻是平坦順直的柏油馬路,無論晴雨,漫步其上皆腳步如風。當年的溫江,“禾苗在農民的汗水裡抽穗”“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裡荷塘,十裡果香”,而今的溫江,既有曆史的幽芳,也有時代的芳華。

當年,陳曉光在溫江的創作成果不僅僅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看到溫江人家幾乎都掩映在竹林深處,大有李白“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的意境,陳曉光還創作了一首《竹林小院,我的家》,其意隽美。

那之後,溫江人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在時代的河流中不斷地編織希望。栽培花卉苗木、制售川派盆景、營建田園雅居……這塊繡滿四千多年春秋華彩的土地,如今成了花木之鄉、盆景之鄉、文化之鄉,永葆魅力。重遊溫江,陳曉光參觀了北林綠道生态旅遊環線,感受了魯家灘的小橋流水,品賞了川派盆景及溫江花木走出國門的風采……

在萬春鎮和林村,陳曉光看到,這片誕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神奇土地,依然保留着傳統大田的種植方式,但在此之上卻有了更時代、更藝術的氣息。新型農民們将莊稼種植與觀光農業結合在一起,配套修建了青瓦白牆、衛生整潔的農家小院,坐在小院,擡頭便可賞“百花酣而白晝眩,青蘋動而林陰合”的美麗田園風光。

曾經,溫江是四川省第一個小康縣、農業強縣;今天,溫江又成為了花園城市、成都健康産業功能區、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綠色中國典範城市。

置身溫江田野,陳曉光感觸最深的依然是人們臉上的笑容。如果說,當年溫江村民的笑容背後是解決溫飽問題後的舒心,那麼,30多年後的今天,享受着富足物質、繁榮文化生活的溫江村民,那臉上的笑容,蕩漾着更為豐富的情感。

溫江,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而今日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

(作者:陳新,系成都市作協副主席)

來源: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