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0:19:27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

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隻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北宋時期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題記

宋朝曆史從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共計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北宋統一以後,宋太祖對書法并未給以重視,更沒有像唐代那樣采取各種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對待。歐陽修曾這樣感慨:"書之盛莫盛于唐,書之廢莫廢于今。" 盡管如此,宋代書法在延續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縛,而以自己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現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書風。蘇轼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庭堅的"凡書畫當觀韻",強調"韻勝",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書法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宋代書法大家同時又是文學家、畫家。蘇轼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不僅認為書畫和詩一樣,是表現自我的手段,而且強調文學修養對提高書法藝術的作用。

北宋草書在前代草書發展的基礎上,并沒有簡單的對唐代草書進行全面繼承,也沒有盲目地對魏晉草書盲目崇尚。北宋書家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草書這一書體展示出代表宋代書法的鮮明特征,草書也成為了這些書家書寫性情的最好載體。北宋草書家大緻分為兩派,一派是偏重于對草書傳統的繼承,另一派是創新型書家。

法帖是指彙刻名家書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們學習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閣帖》。此後刻帖的風氣漸盛,又有了潘師旦摹刻的《绛帖》、希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負責摹刻的《大觀帖》等。《寶晉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們一起分享北宋書法家李建中書法作品。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2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漢族,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北宋書法家。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員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禦史台等職。被人稱“李西台”。流傳的李建中書法墨迹比較少。

李建中書得歐陽詢法,遒勁淳厚。行筆尤工,多構新體;草隸篆籀亦妙,人多以為楷模。

擅草、隸、篆、籀、八分等書體,多構新體,師法顔真卿及魏晉書風。其書筆緻豐腴肥厚,結體端莊穩健,風格豐肌秀骨,氣宇軒朗。有墨迹《同年帖》《寶宅帖》《土母帖》《與齊古同年帖》《寵書聿至帖》,《屯田帖》《左右帖》《賢郎帖》不詳,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傳世。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土母帖》賞析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3

《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第十。《土母帖》,行書墨迹,深牙色紙本。縱31.2厘米,橫44.4厘米,10行,共104字。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品中,字的結體緊密而修長,用筆沉着而豐腴。雖寫的是行書,但起筆、收筆處仍見嚴謹的楷法筆意,可看出不少唐人書法的特質。此外,由于尺牍内提及“新安門”,地近洛陽,所以推測這是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陽時所寫。釋文: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籠子。封全谘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門所出者。複未知何所用。望批示。春冬衣曆頭。賢郎未撿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難商量耳。見别訪尋穩便者。若有成見宅子又如何。細細思及。(押字)。谘。孫号西行少車。今有舊車。如到彼不用。可貨卻也。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同年帖》賞析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4

李建中行書書法賞析《同年帖》又稱《金部帖》、《披風帖》,紙本,縱33cm,橫51cm,15行134字。藏故宮博物院,白紙本,行書,帖中有“略表西京之物”的話,應是景德至大中祥符初年所寫。帖後又賦書《懷湘南詩》。

這是李建中寫給“金部同年”的一封信,主要是托他照顧在東京汴梁的女婿劉仲谟與其次子李周士。“金部”屬戶部,“同年”是指同榜科舉者。李建中也曾在金部供職,而此時正在西京洛陽作官,所以帖中說“略表西京之物”。

釋文:“金部同年,載喜披風,甚慰私抱,殊爲款曲。旋值睽離,必然來晨朝車行邁,适蒙示翰,愈傷老懷,惟冀保愛也。萬萬,不容小觑。見(現)女夫劉仲谟秀才并第二兒子在東京,相次發書去。如有事,希圖庇也。建中建上,金部同年,9月16日。《湯世帖》碑文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懷湘南》拙詩,附上同院劉學士骘。同年邵兵部,希差人通達,或與面聞也。建中又白。”

此帖書法用筆蒼老圓厚,形體緊結取斂勢,圓轉飄逸。後人評價:“西台(指李建中)書去唐人未遠,猶有唐人餘風。”其書風實開宋人尚意之先聲,若與個性鮮明的宋諸家相較,則以典重溫潤取勝。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貴宅帖》賞析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5

李建中《貴宅帖》也稱《寶宅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冊頁,縱31cm,橫27.5cm,行書,9行140字。帖中有:“昨東封”等語,當是指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趙恒封祀泰山事,可知此帖也是李建中晚年所寫,書法沉着樸厚,有唐人遺意。

釋文:貴宅諸郎各計安侍奉,所示請改章服。昨東封須得出身曆任家狀一本,并須赍擎官告敕牒去,未審此來如何行遣也。兼爲莊子事,已令彼僧在三學院安下,近已往彼去來回。此莊始初見說甚好,隻是少人管勾,若未貨,可且收拾課租,亦是長計,不知雅意如何也。侯親家亦言可惜拈卻。建中(花押)谘。劉秀才久在科場,洛中拔解,今西遊兼欲隻侯府主,希略一見也。

“谘”同字,是公文的一種。宋代百官有事申述,皆用“狀”,唯學士院用咨報,由當值學士一人押字。《貴宅帖》就是這樣一篇咨文。文中主要說了三件事:先說與“東封”有關事宜,“東封”是指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奉祀泰山之行;再談“莊子事”;最後提到“劉秀才”,此人可能即《同年帖》中李建中的女婿劉仲谟。

《貴宅帖》作于李建中64歲時,書風沉着樸厚,具其所特有的“風骨俊整,骨肉停勻”的藝術美感。帖後明代劉日升七言詩題,稱建中書有鐘(繇)、王(羲之)法度,足以令後學者效法。此帖曾經項元汴收藏,钤鑒藏印多方。

明汪珂玉《珊瑚網書跋》、郁逢慶《郁氏讀書畫題跋記》、吳其貞《吳氏書畫記》,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顧複《平生壯觀》等書著錄。

以上三帖以《土母帖》最為精美,集中地表現了李建中書法藝術的造詣和風格,可以看出其書法筆畫豐腴肥厚,結字端莊穩健及與唐代書法的繼承關系。《三希堂法帖》還刻有李建中的《齊古帖》,據記載上述三帖和《齊古帖》、《賢郎帖》、《左右帖》,原合裝在一起,名為《李西台六帖》,清初時被拆散,後三帖的墨迹已佚。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與齊古同年帖》賞析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6

李建中《與齊古同年帖》之一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7

李建中《與齊古同年帖》之二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8

李建中《與齊古同年帖》之三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9

李建中《與齊古同年帖》之四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0

李建中《與齊古同年帖》之五

李建中《與齊古同年帖》,出自清代《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釋文:齊古同年仁弟相别已是隔年,傾渴可量丹阙。累垂。示翰益人。道友劣兄自去秋患脾。胃氣于今餌藥未獲全,愈複差出淮汴口祭醮然,扶力祗荷回來冷氣又是,發動歸休之計未成多難,故也此外 無疾嗜欲已,絕訖知仁弟又鼓盆莫,且住腳也初夏惟,保愛為切值女夫劉先輩,補吏昭應托寓狀谘問,起居不宣。押書上。齊古同年仁弟三月六日。近蒙寄到書開卻封卻。恐是留台陳公也已附西京去要知之。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寵書聿至帖》賞析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1

李建中《寵書聿至帖》之一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2

李建中《寵書聿至帖》之二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3

李建中《寵書聿至帖》之三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4

李建中《寵書聿至帖》之四

李建中《寵書聿至帖》釋文:“□□未忘。寵書聿至,兼示西湖舊題镌石拓本,夙昔之情于我厚矣。尋值到阙,殊置便風,還答稽遲,罪戾悚息,惟達人君子不相深責乎。秋氣肇初,明□寫望,永懷□契,思欲奮飛,如得直音抗辭,抵掌□睐,必為我有所□益,複且解累歲之□索,豁千裡之遐想。斯願未畢耳。□究命術觊觎于萬有一得,确然□□,同其匪石。去載又奉诏敕,再歸集賢,仍于宣徽精校道典,□命錄之玄會,□□上真之靈文,□□制□,落死求生,日日聞諸□要言也。又念冬□薩,卿在西洛,嘗獲相見,所談高風,故無虛日也。仙墅何日得攀跻耳,翹戀翹戀。李建中又白。”

此帖為李建中緻林逋的信劄。帖中“尋值到阙”是此帖系年的關鍵。李建中罷西京留台歸阙(京師)在本年,此帖正是到京師之後所寫,其時“秋氣肇初”。帖中“去載又奉诏敕,再歸集賢,仍于宣徽精校道典”指李建中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參與校定《道藏》一事。李建中書寫此帖時,林逋在杭州之西湖,距東京有千裡之遙,故李建中在帖中雲:“複且解累歲之□索,豁千裡之遐想。”帖中“仙墅”即指林逋在西湖的隐居之地。《全宋詩》卷一0八錄林逋詩《僧有示西湖墨本者就孤山左側林蘿秘邃間狀出衡茅之所且題雲林山人隐居謹書二韻以承之》:“泉石年來偶結廬,冷換松雪瞰西湖。高僧好事仍多藝,已共孤山入畫圖。”林逋隐居之題額為李建中所書,故帖中有“兼示西湖舊題镌石拓本”之語。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千字文》賞析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5

李建中《千字文》石刻

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峄山碑》賞析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6

李建中翻刻《峄山碑》石刻。

北宋草書的發展是處在由唐向元明清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草書書法發展史上來看,北宋草書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個環節。從整體上是積蓄力量将北宋草書的影響逐漸擴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黃庭堅代表了北宋草書的巅峰,狂草的創新極大豐富了後世對草書章法以及筆法的認識,後世更将黃庭堅淋漓盡緻的草書風格推向極緻。

北宋書法高人李建中(北宋時期著名書法家李建中七幅書法作品賞析)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