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韋國兵,百年優學總經理、師道匠心·中國内訓師大賽決賽專家評委
培訓領域正在進入創新時代,各類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新冠疫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與人交流、學習賦能等方式的變革。回歸本源,内訓師隊伍建設始終是優秀企業在開展組織學習時繞不開的話題。師道匠心·2020中國内訓師大賽正如火如荼開展,推動着參與企業不斷探索内訓師隊伍建設、應用的方法。高質量内訓師隊伍有助于企業隐形知識的顯性化,并通過組織最佳實踐的傳承産生知識管理價值,高質量的内訓師與内部課程更可能貼近公司業務和實際,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内訓師應該發展哪些能力,接受哪些訓練确實不清晰”,“市場上能夠整合到的内訓師發展類課程除了TTT以外,其他課程資源質量參差不齊”,盡管發展内訓師隊伍的重要性被廣泛共識,但内訓師隊伍的“系統培養”工作是培訓經理普遍面臨的痛點與難點。内訓師系統化培養工作還是企業内訓師體系建設與落地的核心内容(如下圖所示):
百年優學内訓師體系建設5步法
因此,研究與開發分層分類的内訓師賦能體系有較重要的現實意義。
内訓師隊伍的業務價值與關鍵任務
“幹什麼”是“學什麼”的依據,内訓師應該發展哪些能力,接受哪些課程應該由内訓師隊伍在企業業務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業務價值與承擔的任務決定。
内訓師隊伍的業務價值
近年來,通過多個大型企業内訓師體系研究與建設項目總結發現,内訓師隊伍在企業内部經常能發揮以下六項業務價值:
内訓師六項業務價值
作為一支由各級管理者與業務骨幹組成的“兼職隊伍”,内訓師在企業業務發展過程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價值。
内訓師隊伍的關鍵任務
我們通過項目研究與梳理發現:發揮以上六大業務價值,内訓師隊伍在企業内部承擔着18項工作任務。依據重要性、使用頻率等維度評價打分,我們确定輔導員工、講授課程、組織經驗萃取與案例開發等八關鍵任務。
内訓師隊伍關鍵任務梳理成果,是内訓師分層分類的培養課程體系開發的重要依據。從以上梳理成果可以看到,内訓師隊伍需要發展的能力已不止是“課程講授技能”。因此,傳統的TTT課程已遠不能滿足内訓師隊伍多元化任務與技能發展需要。
内訓師階梯式賦能體系
在内訓師隊伍關鍵任務梳理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設計與開發出分層分類的内訓師階梯式賦能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具備三大特色:
任務為導向:有針對性的幫助内訓師發展某項關鍵任務勝任能力
訓練為核心:圍繞任務勝任力的體驗訓練活動占課程60%時間比例
多層級覆蓋:課程依據勝任力測評結果,按難易度排序,覆蓋初、中、高級内訓師專業發展需求。
以某企業為例,其内訓師階梯式賦能課程體系設計如下:
師課同建——引導式課程開發的關鍵要素
賦能體系的核心之一是把學習技術和産出結合,在賦能中實戰,鍛煉内訓師隊伍。最近五年絕大多數企業都開始在實踐引導式課程開發的模式,這一模式我們2008年率先在廣東移動“金講台”實踐成功(當初叫“教練式課程開發模式”),并在業界逐步推廣開來,十多年來,逐步成為内訓師發展的一種重要理念和方式。下面我們以賦能體系中中級内訓師的引導師課程開發為例來分析賦能體系的落地,開展這項賦能活動時,我們需要關注引導式課程開發的幾個關鍵要素。
有效課題
怎樣才是有效的課題呢?首先這個有效是相對的含義,是從未來應用價值角度來衡量的。例如,針對某航空公司,“時間管理”和“客艙疑難投訴處理”兩門課程相比較,顯然後者的應用價值會更高。通過大量的實踐,我們總結出了課題選擇的鐵三角原則。
一方面課題本身要跟業務發展有緊密的關聯,這樣開發出的課程才能更有價值。另一方面課題本身是否有相關的專家能夠輸出專家經驗,否則就是紙上談兵。而且,從課程未來的價值和經濟性方面還應該考慮受衆面的廣度。如果一個課題能夠經得起鐵三角的三個維度評估,這個課題就是個有效課題。
課程選題鐵三角模型
完整角色
引導式課程開發的成功實施需要有三種角色的專家,内容專家、方法專家和項目專家。很多企業在實施引導式課程開發之所以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項目角色不完整。
内容專家是企業内部具備豐富專家經驗的人,他們對所開發的課題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和實戰經驗。一個課題往往需要至少三個以上的内容專家組成團隊,這樣可以通過專家間的讨論和碰撞,沉澱組織智慧,深化開發内容。
方法專家是指課程開發的方法專家,他既要精通課程開發技術,同時要具備引導催化技巧和輔導技巧。他能夠系統傳授内容專家有關課程開發的技術和方法。同時,他又能夠在開發過程中從課程和人的成長兩個維度給予内容專家輔導,促進課程成果輸出,幫助内容專家成長為培訓師。因此,在引導式課程開發中方法專家的經驗和輔導能力會對整個項目的質量起關鍵作用。
項目專家是指管理引導式課程開發項目的項目經理。在企業中通常由培訓經理來承擔相關工作。項目專家一方面要對整個引導式課程開發的各個環節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能夠成為項目與業務部門的一座橋梁,做好相應的溝通協調工作。确保項目的最終成果能夠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
内容設計與催化
一個課程的内容是否能滿足課程目标的需求會從兩個角度去評估,内容的針對性和内容的覆蓋性。我們可以從一個波紋圖來說明一個課程的内容層次。
内容設計波紋模型
所有的課程内容都應該圍繞課程要解決的問題,即工作任務。經常看到有些課程動辄幾百頁,但是真正實戰的内容卻不多,根本原因在于整個課程的内容體系并沒有聚焦在工作任務上。通過對工作任務的分析和研讨,内部專家輸出完成工作任務時專家經驗,這些經驗通常以最佳工作流程或關鍵事件的形式存在。通過對專家經驗的進一步解析找到背後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因此專家經驗是課程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成為課程内容的主體。同時,為了讓學習循序漸進,課程内容中也會包含一部分通用的知識、技能。這些内容是培訓對象學習的過渡内容,也是為了照顧不同層級的學習者而設計的。
在實施引導式課程開發中,專家經驗的梳理和總結是最為關鍵也是挑戰最大的。采用專家小組研讨的方式有時并不能取得好的成果,因此方法專家此時需要采用引導的研讨工具和研讨流程,如經典頭腦風暴、卡片式頭腦風暴、團隊共創、世界咖啡、ORID等幫助專家輸出經驗。
引導式輔導
引導式課程開發的優勢是課程、講師、方法工具三産出。能夠做到三産出的原因是采用引導思想設計整個項目,通過“做中學”将任務達成和人才培養進行融合,解決了傳統課程開發中成果單一的缺陷。我們将在接下來的操作步驟當中,詳細說明輔導的要點。
引導式課程開發的操作步驟
引導式課程開發在輔導時通常有三大步驟:課程設計輔導、課程開發輔導和文件制作輔導。三個步驟都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和實施内容。
課程設計輔導是整個課程開發勾畫藍圖的環節,對于整個課程的方向和專家的培養都起到決定性作用。課程設計輔導要實現三個目的。第一,為内容專家輸入課程開發的方法論和工具使用技巧;第二,輔導内容專家确定課程的方向和内容框架;第三,建立小組内部的組織分工機制,明确每個專家的開發任務。在輔導過程中,外部專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跟内容專家進行溝通,了解跟課程相關的工作任務,輔導内容專家做專家經驗的萃取。并且,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實現開發人員從内容專家向培訓師的轉型。
課程開發輔導是對課程核心文件審核和修訂的環節。在輔導過程中,外部專家要有雙層輔導的意識。第一層輔導是對課程階段開發成果的輔導;第二層是通過課程階段開發成果發現内容專家在課程開發學習上的短闆和不足,及時給與他們建議,幫助他們實現角色轉型和能力提升。因此,在這個環節需要實現兩個目的。第一,實現課程階段成果的産出。第二,固化課程開發技術培訓成果,深化内容專家對于課程開發工具的實際應用。課程開發輔導結束後,課程成果至少要産出四個課程文件,課程大綱、教學PPT,教學案例、教學練習。
文件制作輔導是對整個課程資料包進行最後審核和規劃化的環節。同時在這個環節中幫助内容專家與課程實現人課合一。因此,這個環節的輔導更側重在内容專家駕馭課程能力提升。通過小組串講、随機試講的方式,使内容專家能夠全面掌握課程内容,提升對課程的理解和記憶。
無論是開發何種形式的課程、無論是實施何種形式的培訓,企業隻要根據自身内訓師發展的階段特點、内訓師的能力現狀,對内訓師隊伍進行精準角色定位後,按照内訓師分層分類的賦能體系來選擇性、針對性實施賦能計劃,産出成果,就能發揮内訓師在組織中的經驗傳承的價值,為企業的TD、BD、OD工作助力。
師道匠心·2020中國内訓師大賽歡迎更多企業參與,展示内訓師隊伍建設的成果。點“閱讀原文”,2020中國内訓師大賽在等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