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由于他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活,僅供職兩年,便辭官不做回蘇州老家,一邊教書,一邊根據元人話本《張叔夜擒賊》撰寫《江湖豪客傳》。
寫完以後,施耐庵對書中大部分情節均很滿意,唯獨覺的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的學生的羅貫中建議将書名改為《水浒傳》。施耐庵一聽拍案而起,高興的連聲說:“好,好!這書名起的太好了!‘水浒’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意,而且暗含詩經裡‘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妙哉!”
于是将書正式定名為《水浒傳》。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鬥争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内在曆史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