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木刻石雕,階梯狀錯落有緻的封火牆,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青山環繞的西遞,宛如一幅水墨畫。作為皖南古鎮的代表,西遞的層樓疊院與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古老質樸的樓台,綴滿了歲月的苔痕。斑駁的時光被印刻在錯落有緻的徽派建築裡,氤氲出西遞獨特的氣質和風景。
這個周末,走進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西遞鎮,在雕刻藝術中感受悠遠的文化氣息。
西遞鎮,隸屬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距黃山風景區37公裡,因東水西流、古時又有遞送郵件的驿站而得名。始建于北宋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發展于明朝景泰中葉,鼎盛于清朝初期,是一個有近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該鎮占地76平方公裡,轄6個行政村,以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産地為核心。現有保存完整的祠堂、牌樓、古民居,素有“明清民居博物館”和“桃花源裡人家”之稱。
西遞四季
西遞晨曲
春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每到春日,西遞便是一片生機勃勃。油菜花、郁金香競相開放,花姿婀娜。西遞石林,鮮花漫山遍野,石林也因此更加别樣,樹木挺拔,巨石柔美。
夏
夏日,西遞倒映在明經湖的蓮花叢裡。若逢雨,煙霧缭繞便好似一幅水墨山水畫。荷花競相綻放之時,風光旖旎。
秋
秋天的韻味在古巷。伴着微涼的秋風和秋雨,西遞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和古巷便被染成了煙灰色,飛檐翹角在雨霧中朦胧。
冬
冬天,倘若大雪來襲,粉牆黛瓦的西遞便是銀裝素裹。雪下的西遞,是唯美的江南,俯仰之間,皆是飄飄灑灑的雪花;舉目所望,粉牆黛瓦處處留白,素雅幹淨。
西遞古村落
山川鐘秀、風景優美
西遞村坐落于黃山南麓。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是西遞胡氏子孫繁衍昌盛的時期,建有書院、祠堂40多幢,住宅千幢之多。
西遞村在布局上呈舟船形狀,鱗次栉比的戶戶民居,如大船的一間間船艙,村頭的牌坊及大樹宛如桅杆與風帆,附近的農田、湖田簇擁着村莊,似大船停泊在港灣。
該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彙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除三條主街之外,其他主要是南北向的小巷,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緻。
✓
西遞建築
西遞自古文風昌盛。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将故裡建設得舒适、氣派。西遞古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古民居300餘幢,其中保存古樸完整的還有124幢。
西遞的建築是古徽州的精華。數百幢明清古民居,精美絕倫的磚雕、石雕、木雕藝術,古徽州寶貴的楹聯文化等,應接不暇。西遞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樸素淡雅的色調、粉牆青瓦之間,充滿了徽州古村的韻味,也體現了崇尚自然和諧的人居精神。
宗族祠堂、書院、牌坊和庭院,一磚一石,一簾一楣,精細而典雅,古樸而厚重。
追慕堂門樓
西遞徽雕
除富有地域特色的皖南古民居美景,其精湛的“三雕”(木雕,磚雕和石雕)建築藝術,承載了底蘊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徽雕主要承載美好的思想,代表性的是人物雕刻、雙子門,包括獅子、暗八仙、明八仙等等。
西遞徽州木雕
西遞楹聯
西遞有獨特的楹聯文化。西遞古人重商、重仕、崇善,他們把自己在經商、做官、生活中的經曆和感悟寫成楹聯,教育子孫後代為人處世的道理。去西遞,可感受古樸家風。西遞村作為“楹聯故事名村”,一直以來就有以寫楹聯、賽楹聯、評楹聯來傳承中華美德的良好傳統。
楹聯文化,憑借其文化憑證作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徽州的曆史發展和徽商的傳承與風貌,以特殊的形式承載着徽州的文化和曆史。
西遞人對家中的楹聯極為愛惜,每日彈灰除塵,每年防蛀除蟲。楹聯高挂于家中,傳遞着家中祖先們為人、處事、經商、做官的智慧精華,曆久彌新。
美食
徽州燒餅
糯米餅
臭鳜魚
徽州毛豆腐
石頭馃
資料:安徽發布、安徽文旅、黃山市人民政府發布、黟縣發布、黟縣人民政府官網
編輯:張曉彤、馬小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