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傳統飲品的藏式甜茶,原來卻是舶來品,如今已生根發芽
文/舒放
上個月有一次從崇州乘坐公交返回成都,路過地鐵四号線最西邊的站點萬盛站時,不經意間瞥見路邊樓盤有一家店面,居然寫着“雅砻甜茶”,心中一喜。
雅砻,西藏山南的舊稱,是藏文化的發祥地。随即恍然,上次西藏詩人乙乙先生曾說山南市在成都市溫江區建有離退休基地,根據方位描述當就是萬盛這一片。來自山南的老西藏人,在此間辟出一間用于回味藏地生活的甜茶館,再正常不過。那日經過時,茶館鎖着門未曾營業,就想着改日再來,就着甜茶和老西藏人一起聊聊藏地生活,再惬意不過。
前天從龍泉山石經寺回來,乘坐地鐵時,特意坐到萬盛下車。不料,這家甜茶館已然不在,連存在過的痕迹都不見絲毫。我不甘心地在周圍轉了好幾圈,确定是真的改換門庭,才怅然離開。看來甜茶離開拉薩等藏地城市,生存不易;也有可能是因為疫情影響?總之非常遺憾。
甜茶和甜茶館,是拉薩最為顯著的市井特征之一。很多遊客以為甜茶是藏式傳統茶品,和酥油茶、奶茶一樣。實則不然,甜茶在藏此的曆史隻百餘年曆史,雖然看上去和藏區生活完全糅合,甚至說确然能給人古老傳統的感覺,但甜茶是舶來品。您如果稍加留意,就能發現藏式甜茶和英國下午茶(紅茶)之間息息相通,有着相同的内涵和本質。
這和那場被拍攝成電影《紅河谷》的戰争有關。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有時候就是這般匪夷所思。當年的侵略者将英式下午茶帶入拉薩,很快在拉薩的上層社會流行開來,成了貴族們的新時尚。短暫的占領之後,侵略者離開,但這一休憩休閑生活方式卻在這片高原上紮下了根,延綿至今。
甜茶是用來自印度、尼泊爾等地的紅茶,和牛奶、糖一起熬制而成。而酥油茶、奶茶所用的茶,是茶馬古道馱來的藏茶(黑茶,普洱)茶磚,來自祖國内地。從用料上,甜茶就和酥油茶、奶茶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帶着明顯的異域風。
英式紅茶是英格蘭人的高級享受,對曾經的貴婦們更是如此。在喝下午茶的時候,這些貴婦們都要佐以茶點心,這一傳統也被藏式甜茶沿襲,所以拉薩的甜茶館同時出售油餅、包子和藏面,還有據我推測,可能源自蜀地泡菜經本地化了的酸蘿蔔絲。一壺甜茶加上這些吃食,半天的時光就打發了。
這樣的經營之道,着實讓人喜歡,因為市井;就和成都的那些茶樓茶館一樣。
在成都,茶樓、茶館和茶藝一定要區分開。茶樓,就是消遣打牌的地方,順帶着用玻璃杯泡一杯茶;茶藝則是專門品茗的地方了,是功夫茶,不論是普洱還是烏龍或者肉桂,一定是專門的茶藝師用上好的專用茶具,茶客們也知道這是專門喝茶的地方,不打牌,說話也是輕聲細語。
而茶館,就在街角和鄉間場鎮很随意地存在着。每天上午十點前,人滿為患,每人一杯茶,一把竹椅,吱吱作響中擺龍門陣,基本上就是家長裡短,小道消息滿天飛。等一杯茶喝淡了,也就散了。放眼望去,來不及收拾的茶館全是竹椅。等到下午是相似的場景。和上午相比,已然忙過的人會添加一碟瓜子或江米條之類的幹果點心來調劑生活。
成都以慢生活著稱,殊不知,拉薩同樣也是一座慢節奏的城市,甚至更甚,由于信仰的關系,那是一種内心裡的從容不迫。甜茶館的存在就是例子,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倉姑寺甜以及一牆之隔的倉姑寺甜茶館時,就已經有人坐在甜茶館裡要一壺甜茶,兩個油餅或是幾個包子,這就是一天的早餐。這又不由讓人想起廣東人說的早茶,原來在拉薩早就這樣做了。
對了,還有一個細節,拉薩的甜茶館,要一壺茶的時候,是用“磅”做計量單位的——這個計量單位也彰顯了甜茶和英國的淵源。
倉姑寺甜茶館算得上是拉薩最著名的甜茶館,至少是之一。如今的甜茶館已經從遍布拉薩街頭朝着更深的地方滲透。百餘年的曆史,讓甜茶和甜茶館顯得和這個民族一樣古老。每每回憶拉薩之行,都會想起坐在甜茶館裡的時光,就仿佛我已經過了幾百年,而時光卻依舊按着自己的步伐才走過短短數年。
這樣的記憶,很暖人,亦帶有幾分說不清楚的落寞:時間無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